“横渠四句”及其现实意义
(2012-06-03 09:15:24)
标签:
横渠四句张载宋明理学《易经》杂谈 |
分类: 杂文 |
北宋理学大师张载(1020-1078),理学创始人之一,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北宋五子”。字子厚,汉族,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徙家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称横渠先生,他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誉为“横渠四句”,言简意宏,一直被人们传颂不衰。虽时隔近千年,这四句话却依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
对这句话的理解,各有千秋。而由于理解的不同,对读者的启发也就不完全一样。要深刻理解张载的思想以及宋明理学的主旨,才能洞悉其中的意蕴。宋明理学之“理”,实际上就是天地人生的根本规律,是对宇宙人生的终极关怀。理学家认为,“理”是万有之本体和主宰,所以,宋明理学家之“理”,相当于老子的“道”,也相当于《易经》的太极。
因此,“为天地立心”之“心”,就是“理”,就是自然根本法则,就是天道。这里用了拟人手法,天地本无心,没有主观意识,但是人有心,人心是人之主宰,天道是天地之主宰,故谓“天地之心”。
另外一个关键字是“立”,天地本有规律,不劳人为,但是天地之规律,也即天地之心,不是所有人能够轻易明了的。所以,圣贤们有必要将天地之心揭示出来,亮出来,以便世人认识她,遵循她,从而有望达至天下大同,开创太平盛世。
陆九渊、王阳明先生深刻指出,天地之心自在人心,心即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心天理即良知,每个人只有致良知,知行合一,才会实现个人幸福,天下太平。
作为统治者,治理国家必须有合理的理论根据,不然,一切均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也就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可久远,也无法实现将人民带至理想社会的初衷。明了天地之心,依据自然规律来治理国家,应该是一条颠簸不破的法则。
二、
关键在于理解“立命”。人人都有命,关键是人所有的这个命是什么状态,如果“命”被他人操控,不能自主,那么,这个命的质量就大打折扣。如古代奴隶,人身都可以被奴隶主随意标价买卖,还何以谈“立命”呢?所以,立命,就是让老百姓真正实现人格独立,充分享受做人的尊严。
要让老百姓活得有尊严,说到底,就是要把老百姓当人看。而只有按照每个人的本性去生活,才是活出了自我,才是把人当人看,而不是把人异化。所以,为生命立命,实际上就是引导人们明心见性,认识自我,遵从本性,听从内心的召唤,活出真实的自我,让个性得到最大的张扬。
作为统治者,能为生民立命,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真正让老百姓当家做主,不但要在物质财富上引导人民走向繁荣,还要从精神上设法提升老百姓的心灵层次,在政治上让百姓享有民主自由,在教育上引导人们认识自我,活出自我。如此,才是真正“为生民立命”。
三、
关键在于“绝”字的理解。绝,有二义,一为很好的,一流的,比如“绝活”,就是一流的技艺,这里指古圣先贤的经典学问,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根本道理,在中国而言,就是由《易经》开示的道统;二是断裂了,意即这种学问因为历史等原因一度被中断,作为圣贤,应当传承绝学,服务众生。
圣学在中国历史上几经冲击,秦火是第一次,之后西汉接续,东汉末佛教东来,到唐深深影响中国人,自朝廷至百姓,韩愈等提倡古文运动,实质是复兴圣学道统,宋明理学家用自己的理解形成理学,清末西学东渐,圣学道统再度断裂,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后,一直到今天,圣学深深遭到误解、遏制,大大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
今天,我们依然应当发掘传统之精粹,结合西方文化精华和社会实际,开创中华盛世。
四、
就是开创中华乃至世界永世和谐太平。这四句话,第一句是前提,没有合理的思想做指导,忙乱治国难有效果,而这一句,是四句之目标,也是圣贤们的最终人生理想。
总之,当圣贤们将天地之根本法则揭示出来,当人们重视对宇宙人生真谛的追求、把握和遵循,那么,人们才有望树立坚定合理的信仰,做人做事才有了根本准绳,人类社会才有望在和而不同的原则下实现和谐发展,人们也才可以享受到有序社会所带来的福祉。
可见,横渠四句,不只是古代圣贤的个人理想,也是当今值得传承的优秀文化。2006年9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在出访欧洲前夕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曾引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抱负。
明天地之心,立生命之命,继往圣绝学,开万世太平,应该是千秋万代的共同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