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狼导师黄波事件的思考
(2012-04-05 14:11:31)
标签:
黄波心理咨询师色狼导师教育缺失性侵犯时尚 |
分类: 杂文 |
黄波事件看起来是个别事件,但是它不得不让人深深思考,因为它折射出当今社会特别是教育的很多层面的问题。
一、
黄波,现年35岁,已婚,江西景德镇人,曾因强奸于2007年判刑缓期执行。就在缓刑期间,黄波混进广州华科教育咨询公司,任总经理,从事大学生素质拓展、职场培训,号称“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在当地小有名气。在广州大学城的许多大学生心中,他成了一个无所不能的成功企业家兼人生导师和心理咨询师。许多大学生被迷倒,逃课参加他的培训,并缴纳不菲的培训费。更匪夷所思的是,许多女大学生被他实施性侵犯而没有反抗,可以在90秒内,听取黄波的劝导下,脱得一丝不挂,然后乖乖接受黄波的肆意蹂躏,事后不张扬,不报警。这样的女生已经有15名以上,估计还有女生碍于面子和其他顾忌不敢说出来。直到一位女生想自杀,留给了黄波一封遗书(遗书见本博另一篇博文),才东窗事发,一些女生才敢于站起来揭露黄波的罪恶嘴脸。警方正在调查之中,相信会给社会和受害者一个公正裁决,将这披着人皮的狼绳之以法。
二、
(一)为何一个缓刑期间的罪犯可以如此张扬作案,缓刑犯的监管是如何进行的?
缓刑适用于犯罪情节较轻,人身危险性不显著的罪犯,罪犯在缓刑考验期间的人身自由有许多限制性规定,首先,要由公安机关指定罪犯居住地派出所进行监督考察,街道居委会要协助进行监督;其次,公安机关要向罪犯宣布必须遵守六个方面的规定,如定期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离开所居住区域必须经公安机关批准等;再者,公安机关要定期了解罪犯的表现情况,建立考察档案。罪犯如果没有被判决剥夺政治权利,其仍然有参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自由,但在申报申请相关资格资质时应当如实说明,多种资质审查条件中也会受到更加严格的审查和限制。
黄波是一名尚在缓刑考验期间的强奸犯,怎么能拿到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资质,又怎么能走进多所大学校园的讲堂,有关监管机关、部门、大学肯定存在很多疏忽,至少对黄波个人活动的监控存在疏忽,这是必须面对和检讨的失职、渎职行为。南都记者辗转广州市公、检、法三方相关部门和黄波户籍地江西省景德镇追踪发现,黄波在3年缓刑期内,始终处于无人监管的地带。
广州华科西点的博客仍以黄波站在一张写着“爱”的幻灯片前演讲的照片做头像,博客上仍有少数几篇公司和黄波的介绍文字,在一篇广州华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西点俱乐部的介绍中,博文称公司从2006年成立至今,已发展有广州、大学城、增城、南海、从化、珠海等6家分公司,先后为100多所大学共50万人次进行了公益宣讲。
在记者调查期间,不少受到性侵犯的女生纷纷投诉,如 2011年9月3日,一名受害女孩难抑泪水:“既然他被判了刑,为什么没有人管,为什么他还出来害人?”
2007年2月8日中午饭后,在“新东方职前培训广州中心”上班的女孩苏琳琳,被总经理黄波以去见总裁为由,带到广州市石牌村附近住宅小区里面的一套公寓。在那里,黄波实施强奸遇到反抗,他疯狂殴打苏琳琳的时候惊动了房东。
(二)如此德行的培训师,竟然一度扬名,迷惑众多大学生,反映出教育的诸多缺失
教育本身的功利化倾向,培养出急功近利的学生,缺乏应有的理性。社会呼唤成功者,人们渴望成功,然而,对于什么才是成功,实际上大多数人的理解十分片面。一般把挣了很多钱、身居要职、有一定名气等当做成功的全部。因此,在涉世不深的大学生们,看到黄波身为总经理,身兼职业培训师、心理咨询师,加之黄波本人的吹嘘,什么15个月在广东打工就买了房子、车子,诸如此类的光环把青年们带进了黄波个人的世界,大学生们完全失去了应有的理性、冷静,围着黄波团团转,以致于认为,只要黄波认为对的就是对的,只要黄波认为可以做的就可以做,哪怕是脱得一丝不挂,也在所不辞!
教育本身缺乏精神根基,重职业技术、就业培训,而忽略了学生心智的培育。当前一个令人忧虑的教育景象是,人们只看到学生的职业、就业,片面追求实用性、操作性,忽视长远为计的道德心灵培育,致使学生片面热衷于就业一类的培训,把一些基础理论以及品德修养的课程丢在一边。这样,学生一方面很忙,接受的却是很表面、很机械的精神、技术粮食,另一方面,又很饥渴,显意识或潜意识觉得精神空虚,急切希望获得培训,弥补心灵空缺,由于缺乏理性分析,饥不择食,跟着时势跑,人云亦云,人为亦为。
有什么市场,就会有什么商家。人们既然热衷于职业培训,那么商家们就把职业培训弄得热火朝天。当前,一些培训铺天盖地,恐怕不全在于培育社会真正需要的全面发展人才,而在于满足受训者一时之需,最终捞得巨额利润。比如,成功类、创业励志类,吹嘘“每个人都可以在大学四年挣到一百万”、“你的学费根本不用依靠父母”之类的话语。” ;英语和GMAT类,这类培训没有别的,就教你什么 四六级、GMAT的答题技巧,无非是赶上了中国英语狂热,终究是雕虫小技,多做、多背、多听、多说才是王道;出国留学类,时不时会有一些自称什么学校的来广商推介,说不定就是野鸡大学,不过是为国外大学拉生源,赚钱,真想留学,去找中介甚至自己申请都靠谱得多。
我们固然要重视职业技术,注重操作性、实用性,真正学而致用,为社会做实事。但是,我们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要培育美的心灵,要锤炼明察秋毫的理性。而这些,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培训的,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学生本人长期努力。片面追求成功,热衷某方面培训,不免因小失大。即使所谓成功了,也不过让社会多了个功利动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