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人墓”叫人“死不起”
(2012-04-03 12:00:03)
标签:
墓地活人墓殡葬管理时尚 |
分类: 杂文 |
当人们正为房子的高价发愁,墓地价格暴涨又成了心中的痛!
哈尔滨的墓地10年涨10倍,广州墓地价格直逼别墅,武汉价格在2万元左右的墓地也就属于中等水平,面议价格的墓地底价在10万元左右。东莞墓地底价大约3000多元,加上墓碑费、护墓管理费等服务费用,最少的也要花费16000多元。青岛墓地价格两年翻一番,部分高档墓地每平米已经超过5万元, 而青岛一些豪华海景房每平米的价格也不过2万多元。
与墓地价格高涨相对的是墓地炒卖之风狂刮,于是中国继蚁族、拼爹族等等族之后,出现了炒墓族。在一些二手商品交易网站上,倒卖墓地的帖子比比皆是,某些卖家还提供多处墓园提供选择,例如广州市南沙区玉德堂一块面积
开发商赚完活人钱,又赚死人钱;老百姓做完“房奴”,再做“墓奴”,凡此种种,使得一些人发出“死不起、葬不起”的无奈感慨。
“活人墓”的出现,绝非偶然:
一、商家利益驱使
既然房地产可以暴利,那么,死了也要房子住,何不活人房死人房兼顾?正是在暴利的诱惑鼓动下,各类逐利者绞尽脑汁,“正规军”与“黑殡葬”你争我抢,变着法儿把“白喜事”做成“金喜事”,漫天开价的收费标准,名目繁多的收费链条,极尽忽悠的服务项目,形形色色的炒作手段,不断把殡葬成本推向更大的数字。咱老百姓活得真累,不但要为房子愁,为孩子教育愁,为老人养老愁,为自家医药费愁,还要时不时为生活成本愁,就怕涨价,怕油涨怕米涨怕绿豆涨怕生姜涨怕日用品涨,听说什么东西要涨价,就赶紧去排队买,囤这个囤那个成了海囤族,让商家玩得团团转。
二、民众不良心理
风水心理作怪,以为死后葬块好地就可以荫庇后世昌隆。风水虽有,但以德为本。活人不作善,再好的墓地也没用。面子观念作祟,死要面子活受罪,盲目攀比。
三、老龄人比例上升
我国人口发展规律,老龄社会已经来临,这些老人大比例的存在,正是地产商家的生财市场。
四、相对土地资源稀少
我国人口多,人均土地资源并不多。土地不仅要用来生产、生活,还要用来供死人居住,显得稀缺,物以稀为贵,加上炒墓族的疯炒,地价猛涨,人们害怕死后价格更高,于是提前购买墓地,“活人墓”就此诞生!
五、相关管理滞后
殡葬市场的无序,与管理的无力密切关联。殡葬管理条例修订自2010年从国务院一档立法计划退为二档后,2011年再退为三档。原因在于1997年7月国务院颁布殡葬管理条例,随着社会发展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一些地方殡葬服务垄断经营、牟取暴利;一些单位和个人受利益驱动,擅自兴建公墓、非法占地破坏生态以及非法炒买炒卖墓穴和骨灰存放格等。这意味着所涉殡葬问题因争议太大已明显放缓修订进程。国务院在力争完成一档项目、抓紧做好二档项目的前提下,兼顾三档项目。
古人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死生亦大矣。殡葬不仅关乎个人的幸福与尊严,也检验着社会的文明程度。面对“天价殡葬”带来的压力与挑战,我们需要改革机制,加强监管,规范秩序,也需要转变思想观念,理性选择方式,回归丧葬本义,不断培育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殡葬文化,迎接一个又一个天朗气清的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