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慎终追远”是什么意思?

(2012-03-29 09:49:07)
标签:

曾子

鲁国

论语·学而

《孝经》

规律

分类: 杂文

                             “慎终追远”是什么意思?

                                飞身抱月

 

《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我们常把这句话翻译为 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笔者觉得很不够。首先很明显,追悼先人与厚德没有必然因果,不能说一个人只要心里惦记祖先,经常祭祀,就会有了道德,就会变得忠诚。

我们之所以这样理解,可能与曾子的生平有关。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所以,人们看到这句话,很容易联想到孝道上去。

 

要弄清楚这句话的本意,必须先弄清楚道德是怎么回事。

道德,本是“道”与“德”两层意思,明道践道就自然有德了。道,即规律,包括每件事情的具体规律,和天地人总规律。实际上,二者是一回事,总规律含于具体规律中,通过具体规律表现出来。做人做事秉承规律,不违天道自然,就是有德的表现。

心即理,本心即天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就是有德,违背本心良知,就是无德。

所以,民众要有德,要达到“民德归厚”,其必然逻辑就是要使民众悟道并按道践履人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慎终追远,终,是终极,远,是源头,应该理解为终极关怀,即对宇宙人生本根、本体、源头、总规律的追寻。只有人们除了现实关怀之外,还能超越现实,精诚关怀世界的来龙去脉,弄明白世界人生的真谛,悟到茫茫天地、芸芸众生中有个不容侵犯的总法则,违背它就必受惩罚,这样,民众才有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从善如流,自然有了厚德,社会也就和谐了!

     另外,按照陆王心学心即理的观点,天道即人的本心、良知,只有体悟良知,一切按良知做人做事,才是厚德的表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小学生作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