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营小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2018-05-04 11:46:46)分类: 资源共享 |
唐营小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为使每一名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厚重的国学底蕴,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经典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积极营造“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的书香校园。特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
一、经典诵读活动的意义
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通过诵读活动,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小学生幼小的心灵,对于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经典文化内容丰富,文字精炼,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炼性和表达应用技巧,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二、经典诵读活动宗旨
1、传承中华文化
通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与书为友,与大师对话,寻根问祖,感受民族文化渊源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中汲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获得古圣先贤的智慧之光,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失,让学生接受实实在在的“中国人”的教育。
2、陶冶性情品德
与圣贤相伴,与经典同行。在诵读经典中潜移默化,培养仁义敦厚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感恩图报的品质,勇于担当的胸襟。
3、提升语文素养
在诵读熟背中,扩大阅读量,增强语感,感受精华,增加经典储备,扎下语文学习的厚实功底,促进《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记诵任务的落实,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4、推进素质教育
诵读经典,培养心灵,汲取营养,启迪心智,使学生在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进一步推进我校素质教育,构建儒雅校园、精神家园、和谐乐园。
三、经典诵读活动主题
活动以“诵经典 品书香 塑人格 ”为主题,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我校广大学生诵读成果,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经典诵读活动组织机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五、经典诵读活动口号
1、热爱书籍,享受阅读;热爱母语,享受经典。
2、读高雅书,做优雅人。
六.经典诵读篇目
一年级:课标要求背诵古诗文1——13首,“每日一诵”推荐篇目1——10,鼓励背诵《三字经》。
二年级:课标要求背诵古诗文14——27首,“每日一诵”推荐篇目11——24,鼓励背诵《三字经》。
三年级:课标要求背诵古诗文28——46首,“每日一诵”推荐篇目25——42,鼓励继续背诵《三字经》。
四年级:课标要求背诵古诗文47——67首,“每日一诵”推荐篇目43——62,鼓励背诵《弟子规》。
五年级:课标要求背诵古诗文68——87首,“每日一诵”推荐篇目63——80,鼓励继续背诵《弟子规》。
六年级:课标要求背诵古诗文88——100首,“每日一诵”推荐篇目81——100,鼓励背诵《弟子规》。
另:每学期至少阅读《小学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中的2本课外书。
七.经典诵读活动措施
(一)诵读时间
1.每天保证学生有二十分钟的诵读时间
保证诵读时间。每天固定上午和下午第一节课前的预备时间。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灵活安排,充分利用时间。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活动。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各班要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2.各班每月抽出一节语文活动课,将本月所诵读的古诗文全面复习,或在班级内举行诵读表演。
3. 每天回家复习10分钟,和家长一起读,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
在诵读时间上,各班级灵活安排,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经典,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使经典诵读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二)诵读要求
1.经典诵读应遵循以下原则:
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差异性原则:整体推进,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给予相应的评价。
鼓励性原则:评比鼓励,平时激励,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三)诵读措施
1.老师可以通过“听、说、读、写、看、赛”来创造途径,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2.在广泛开展经典诵读的情况下,学校每学期进行“经典诵读先进班”评比活动,使经典诵读活动既保质又保量,进一步促进学生经典诵读活动的蓬勃发展。
即按班级、年级、学校逐层举办诵诗会活动,全校师生参加。诵读会分指定内容背诵、接龙赛、擂台赛、抢答、诵读音乐会等多种形式。通过举行这一活动评出优秀选手和优秀班级。对各班在诵读经典活动中表现突出、成绩优秀的同学给予奖励,鼓励学生不断提高诵读经典的数量和质量;对班级、教师也要进行奖励。
3.班主任要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开辟“经典角”,“经典壁”等,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背诵的兴趣,争创书香班级。
4.在语文教研组中开展经典诵读专题校本教研活动,研究学生的记忆规律,探讨经典诵读教学的方法,配合学校的“书香校园”建设,让学生先背诵大量的经典,实现“量”的积累,充分汲取经典文化的精华,得到经典文化的浸润,厚积而薄发把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5.借助于家长的帮助,动员家长为孩子课外诵读经典给予支持,让他们结合生活情景,引导学生把记忆中的经典文化还原生活——也就是看到某种景色,或在某个生活细节,引导孩子说出与之相映的经典名句来,这样,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会更注重积累,并会在不知不觉中把所学的经典文化“内化”。
6.总结评比
每学期结束,学校根据各班经典诵读活动开展情况,以个人和班级为单位进行评比,奖励先进。
经典诵读活动是一项重要的文化教育工程,贵在天天坚持,持之以恒。
附:经典诵读展示形式(供教师参考)
1、唱经典
古诗文本身就具有强烈的音乐美。在诵读的过程中,为激发学生的诵读的兴趣,让他们记得更好,可开展歌唱古诗文的活动。如孟郊《游子吟》,苏轼《大江东去》《明月几时有》,李商隐《别亦难》,白居易《长恨歌(片断)》等古诗词歌曲,同时学生还可以运用自己喜欢的歌曲曲调去唱古诗文。还可请音乐老师给古诗文谱上好听的曲调。
也可在游戏(如跳橡皮筋)中编成歌谣。如学生在玩拍手游戏时,“你拍一,我拍一”就变成了“人之初,性本善”。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充分感到了诵读经典的乐趣,更能坚持下去。
2、给经典配图
在经典中,因为作者的推敲琢磨,使语言很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等,都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形象一幅幅优美的图画2016年学校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2016年学校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为经典配画,加深了学生对经典的感悟,培养他们思维力,想象力。
3、经典我能行
在诵读到一定的程度上,可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写。
(1)改写
古时贾岛在“僧推月下门”和“僧敲月下门”上不断推敲,王安石在“春风又绿江南岸上”反复斟酌。《邹忌讽齐王纳谏》“窥镜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一句中的“窥”就将邹忌作为男子,却反复照镜的自惭心理表现出来。
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你觉得有哪些地方你可以改动一下,让它更传神。让学生有了强烈的动笔愿望,希望与古人一较高低。
(2)自写古诗文
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加以适当的介绍,学生对古诗文格韵有了一定了解,就让他们试着自己写一写诗。
4、编写经典选篇
学生将自己诵读的经典分类,如分成学习方面,为人交友,励志人生,绚丽自然等等。并由此自己编成一个小册子,配上精美的插图,写上序言,标上自己主编的字样。看着自己的成果,学生诵读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更使他们乐于诵读。
5、运用经典
学生诵读经典,能在实际中运用,更能让他们乐于好于诵读。这也是我们诵读的一个目标。在实际中,我们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