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一篇评论里,我记录的多是电影让我觉得不错甚至是感动到我的地方,但是,有一些话,却有些不吐不快,所以,这篇,就是我吐槽文。
1、剧情单薄,bug太多
http://img31.mtime.cn/mg/2016/07/11/162440.23591623.jpg
综合那些负评,可以看出都停留在剧情。与《大鱼海棠》炫美精致的画面相比,剧情确实是单薄的经不起回头想一想。鲲救椿,椿救鲲,湫爱椿,成全椿和鲲在一起,剥去画面的感染,就电影中表现出来的,就成了一个三流的三角恋故事。
有人说椿的角色是个“绿茶婊”,愤怒抗议“等了12年等来个绿茶婊”。其实,椿不是。绿茶婊的装腔作势都是有目的的,她是故意而为之,装模作样达到自己的目的。椿呢,完全属于无心做坏事、好心办坏事,这个人设其实更玛丽苏,更白莲花。而且,电影中的椿也才16岁,不过是个不怎么懂事顾大局的少女,任性、冲动、无他,都在情理之中。回头看看我们自己的16岁,又能比她懂事多少?
http://img31.mtime.cn/mg/2016/07/11/162523.87057594.jpg
也有人说湫就是个神经病,所作所为完全演绎“nozuonodei
http://img31.mtime.cn/mg/2016/07/11/162539.42388992.jpg
所以,椿和湫的人设我是可以不计较的,我计较的是为推动剧情而往前走的剧情,为什么就发生了这样的事理由不充分,好像就是为了走进下一个情节,所以只能这样。因此,鲲只能在救椿的时候死去,这样椿才能愧疚而救他;不要问湫为什么突然就觉得一口棺材儿好玩去掀开它,也不要问这么封闭的棺材里就那样巧有一条双头蛇,因为下面的情节需要爷爷死;也不要问火神祝融为什么选择了先杀鲲后救廷牧,却在后面把廷牧被洪水卷走的原因全推到椿的身上,因为剧情要增加椿的负罪感,好让她选择牺牲自己救族人出现海棠补天的高潮一幕……
以前看电影也经常被感动落泪,很多情节在回忆中也常常重复感动我。但是《大鱼海棠》的对我的感动仅仅停留在被画面被音乐渲染的当时,当我走出影院回顾情节的时候,却有一种被耍了的感觉。
2、风格不定的跳跃台词
http://img31.mtime.cn/mg/2016/07/11/162552.94171785.jpg
《大鱼海棠》的很多观众说电影的台词看得他们尴尬症都犯了。
椿成人礼临行前母亲的重复叮嘱和手上的“粽子”?爷爷的那句“只要你的心是对的,对错都是别人的事”、湫对昏迷的椿说“我无父无母,什么都不怕,但最怕你受苦”、椿对正在吃饭的母亲说“妈,你进我的房间了”……看电影的过程,感觉就是在不同的年代跳跃穿梭的过程,一会儿霸道总裁剧、一会儿痴缠琼瑶剧、再就是青春校园剧……
电影从一开始就设定椿是“我们不是神,是另一种人”,那就将非神的设定贯彻始终。可是为什么又要安排角色问“你说真的有天神吗?”,又让湫怒吼“你知道你承受的是什么吗?你承受的是一个天神的爱!”我表示很懵!导演你自己审过稿吗?
还记得里面骑白鹤的赤松子吗?椿叫他“松子哥”,那广成子是不是就是“成子哥”(橙子哥),云中子就是“中子哥”(粽子哥)?最基础也可以将“子”理解为尊称,这位神仙道号“赤松”啊!
3、
http://img31.mtime.cn/mg/2016/07/11/162610.47137194.jpg
《大鱼海棠》的角色基本都出自《山海经》,都是一些耳熟能详的东方神仙,看一篇影评的作者说“导演对这些人物的了解估计就停留在名字和能力上,比如祝融,只知道他能玩火”。看电影的情节设置,觉得他这话还真不偏颇。
http://img31.mtime.cn/mg/2016/07/11/162626.29092453.jpg
椿的名字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古有大椿,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湫”的神木,而湫的原型,则应该是传说中的“秋神”,即白帝之子,掌管秋天收获,一耳中有蛇,一耳中有龙。电影中椿掌控的是花开,湫掌控的确实是结果。他坐在窗台上让植物长出果实给自己吃,又能戴着奶奶的龙王面具开天之门,都很符合“秋神”蓐收的形象。(白帝之子就是个悲催哥,秦末时被刘邦斩了的白蛇据说也是他)
这么多的东方神仙放在电影中,却又强调非神,那感觉就跟告诉我我认识的一个熟人其实他不是他一样。但是有网友又说了,这拍的是《大鱼海棠》又不是《山海经大鱼海棠》,日本不是还有《七龙珠》的孙悟空吗?问题是,《七龙珠》里的悟空长得跟猴哥真不像啊!我们看的时候顶多就是觉得同名同姓,可是《大鱼海棠》里这一帮,那是样子名字能力都一模一样啊!一时半会真接受不了,也是情理之中吧?
http://img31.mtime.cn/mg/2016/07/11/162645.70352002.jpg
再说一下那个没有理由无时无刻不在飞舞的飘带,网友说“导演说了,人物形象取材自壁画啥的,上面飞天的飘带也在飞啊”。是啊,壁画画的是“飞天”啊,“一种飞舞在空中的地位低下的神”,所以即使她们的形象被定格在壁画上,也不能忽略被定格的这一瞬她们也是在“飞天”啊。电影里的飘带却是动的时候飞,不动的时候在飞,天上的时候在飞,地上的时候也在飞,装逼感完全不输于《无极》中的满神,头发时时刻刻都是朝天飞舞。
云神、雨神、春神、火神、后土……这么多牛逼的神仙被放在故事里却无所表现,成为庸庸碌碌的村民,憋屈!在《大圣归来》中跟猴哥打得难解难分的混沌大王,上古四大凶兽之一,在《大鱼海棠》中变成了草丛里兔子般的小可爱。
4、
http://img31.mtime.cn/mg/2016/07/11/162701.89150189.jpg
没看电影之前,电影宣传中说《大鱼海棠》的创作的用心如何如何深,比如参考了多少资料,围楼更是亲自到原地去进行考察,椿房间枕头帐幕上的海棠花等等。但是看过电影之后,太有地方特色的围楼反而变得奇怪了。
我们先顺着导演的意思说那不是神界,但是那样一个拥有着自然掌控能力的超人们居住的地方,为什么非要是南方的土围楼?而且,那里为什么还要有臭烘烘的下水道?
电影开篇的时候椿和湫去挑选马匹,湫被马一大坨粪砸头上。只是,马粪不是球吗?即使拉肚子也不是那样一坨啊?
想起那个故事。有位著名画家擅长画牛,他画的牛谁看了都说好,栩栩如生,只有一个老农看了之后摇头。画家不解,就追问老农。老农说“你画的这牛哪里都好,但是牛扭回头的时候脖子上还是很光滑,不真实。”
5、
http://img31.mtime.cn/mg/2016/07/11/162720.84644462.jpg
鲲化为的红色大鱼头上为什么要长角?估计这个问题存在于很多人心里。
有人说“不长角你们分得清哪个是鲲吗?到时候你们又要抱怨看个电影连主角都不认识。”
可是电影中鲲大多数时候都是单独存在的,唯有一场椿做梦的“群戏”,如果理由是这个,也太轻视看片观众的智商了吧?
我一位影友说,难道是因为那个“最纯洁的灵魂”?所以才给鲲安装了一只独角兽的角,因为独角兽据说是“最纯洁的动物”。
好吧,我承认这个理由还比较有逼格。
另一个更加有逼格的解释是,电影中鲲长角的形象来自于《摩奴》中的那条鱼。神话里的摩奴养了一条鱼,那条鱼越长越大越长越大,在要求摩奴把它放进大海之后,大鱼告诉摩奴“不久的将来大地上的生物都将被洪水吞没,你要造一艘大船,系上缆绳、装好各种植物的种子,然后在船上等我,我头上长角,你会认出我。然后在洪水灭世的时候,那条毗湿奴(一说梵天)化身的鱼出现救了摩奴。
但是导演有自己的解释,导演说鲲的形象是他们想象出来的,开始是海豚,中间就是他们想象的样子,最后是比较像鲸鱼的。鲲头上的角有攻击性,但是它选择不攻击,这代表的是它的一种道义。
如果是这个理由,前面安排一个细节,来展示一下鲲这个角具有攻击性可以不?没有,我们就以为就是个装饰。
http://img31.mtime.cn/mg/2016/07/11/162800.66037869.jpg
再说《逍遥游》。
导演说故事灵感来自于《逍遥游》,说电影中鲲代表的是一种自由。但是《逍遥游》的中心思想并不是自由,这也是一些喜欢《逍遥游》的观众觉得导演在借逍遥游装大头,其实并不能理解逍遥游的原因。
《大鱼海棠》如今票房已经过了2亿,口碑之争非常激烈。国产动漫中,它确实属于一部用心之作,画面外包也罢、音乐外包也好,它里面的东西依旧很中国很东方。我们不能否定它的精彩,但是也无法对它的不足视而不见。说它不好并不是没有情怀,情怀也不是可以原谅一切不足的理由。存在不足很正常,这世间本来就没有什么完美,所谓的经典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喜欢。在对不足的弥补改正中进步,才是最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