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冲着“北西1”走进影院的观众可能很多会失望,因为这部2跟1除了两个主演,没有任何关系。昨天看之前已经被各种负评洗脑,这部电影也早就被我清理出观看名单,不过朋友想看,于是陪她去了。
国内外有一些导演拍电影,总是会犯一个毛病——堆砌。他们恨不得把所有觉得不错的内容元素都加进去,如果导演本身功力深,调控的好,最后的成品可能反倒会因为动人点多而感人,但有的,则会显得杂乱无章。
《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不是前者,也不是后者,算得两者之间。有动人之处,也有杂乱之处,最后的成品便口碑两极,有的说狗尾续貂,有的说犹胜上部。我并不觉得这部电影很烂,但是也不觉得它好,只是其中确实有一些内容让我感动落泪。
汤唯曾经说过自己不是演技派,有些东西感受的到她就能演出来,有的东西感受不到,她就演不出来。很多人觉得她在《北京遇上西雅图》里很可爱,演得也非常好,将一个出场有些讨厌的小三逐渐诠释的令人喜欢,甚至不经别人提点都没注意到这部电影“三观不正”。但是汤唯在接受采访时说“我觉得我演失败了”。《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里的汤唯,个人感觉不少片段里都比上一部要好,可能是这些片段情节让她“感受”到了。
汤唯不是美艳型,她胜在气质,骨子里自带一种素菊般的执拗倔犟。凌霜而开的菊花,在春夏里默默累积了与严寒抗争的力量,才得以在百花凋零的季节里绽放独属的美丽。《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中的焦姣身上的某些东西,与汤唯本身有着共通。焦姣这个角色,同样是出场不怎么讨好,只好赌这一点,便足以让很多人觉得她不可爱。但是随着剧情递进,将这个人物背后身上的故事、性格渐渐展示出来,就会发现她那些吸引人的东西。
网上那段烂了大街的话还有人记得吗?“我抽烟喝酒骂粗口滥交,可是我是好女孩儿”。这句话已经成为讽刺,但是套用到焦姣的身上,多少还是合适的。她赌博喝酒抽烟,可是她真的是好女孩儿。尽管经历多太多人无法承受的过去,即使一次次期望一次次受伤,但她始终不曾真的放弃,对于生活对于未来有着期望和憧憬。
《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主要讲述的,就是两个心里有伤的人互相慰藉并慢慢相爱的故事。不经目视,只凭心交,往往会看到感受到更加珍贵真实的东西。通信的过程,是两个人相知的过程,也是彼此救赎给予勇气的过程。但是对于大牛来说,他比焦姣要幸运。别有目的的付出,却学到太多。而焦姣的学费,则更加的昂贵,眼泪和伤心的痕迹,不是谁都受得起。
电影中爷爷奶奶的感情比男女主的感情,更加温暖动人。年轻时的情浓如火,怎么比得上白发末年的依依相伴。最美的风景之一,便是白发苍苍扔牵手同行。教堂的那场婚礼,看得我眼泪滚滚。如果说“愿得一心人”是奢愿,那“白首不相离”更像是梦幻。秦沛和吴奶奶的表演更是炉火纯青,自然流畅。
至于电影中的陆毅、邓先生和祖峰扮演的诗人,我觉得他们的出现不过是为了衬托汤唯,也是从侧面雕塑焦姣这个人物的性格。陆毅是她的同学,多年未见她却能一眼认出。他代表的是她的青春懵懂,是少女心怀。她的冒险交付跟随,换来的不过是少年记忆的狼狈结尾和一身债务;而邓先生,代表的则是她的另一种期望。不堪回首的过往伤痛,需要一份真心的温暖与关爱。即使知道是不切实际的妄想,却还是在对有个人可以真心疼爱自己的渴望中当了真。他的一句“你真是让人心疼”,让她真以为自己入了他的心,真的得了他的怜惜。100万对他来说,也许不过是九牛一毛,却让她就此看清自己在他心里的价值。原来,她于他只不过是口味不同的另类尝试,她以为的幸福开端得遇良人,不过是他花钱买的一时高兴;而诗人呢?一个已经丢弃了过往梦想,压抑着灵魂的人,怎么又可能给予她幸福?
《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不算是佳作,但是讲述的两个爱情故事都是很美的。爷爷奶奶的略显煽情,但好过男女主的矫情。电影节奏不稳,前面三分之一控制适当,后面则渐渐力乏。整部电影如果缩短30分钟,从节奏到剧情也许都会比目前要紧凑好看许多。
真的想见你的人,总有方法找到去往你身边的路。如果他不来,那就说明你对他来说并非不可或缺。两个人相遇相爱在一起,三分靠缘分,七分靠真心。但是就算是注定在一起的两个人,在一切明了之前,也会很多次形同陌路、擦肩而过。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勇敢去爱吧,像不曾受过伤一样,向死而生,也许你也会遇到自己的上帝之手,帮你找到属于你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