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握她的手:格桑老师在灾区一线的心理救援工作

标签:
格桑泽仁得觉催眠和计划心理学培训心理援助成功之道健康 |
濒临崩溃的周玉烨只有在妈妈怀里听故事的时候才能平静下来
8岁的烨儿在废墟下为同学打气,获救截肢后却心理崩溃,成为5.12心理援助志愿团的首个辅导对象。被埋的27小时里,她从未放弃希望。但当她独自一人在成都进行截肢手术后,她却全面崩溃了——妈妈留在灾区,继续“刨”着别的孩子们;爸爸在地震中死亡,尸体就放在操场;烨儿清醒着,独自经历了手臂从“有知觉”到“没知觉”到“坏死”到“截肢”的全过程。
昨日上午,格桑泽仁教授带着4名志愿者与本报记者和央视心理访谈记者来到病房。蒋欣将周玉烨的情况向格桑老师做了详细介绍。
不要握她的手
进行分析后,格桑教授告诉大家,现在孩子处在情绪化阶段,任何劝慰语言都听不进去,而且越安慰越麻烦,现在必须“一反常规”,放弃处理她的情绪动力点,重点给她安全感,“但是切记,不能去握她的手,因为你握她的右手,她就会想起左手。”
格桑教授首先让一个医学院的志愿者脱下白大褂,让他走进病房守着孩子,并将小玉烨的姑爹叫到医生办公室。格桑教授对孩子的姑爹说:“你和她在一起时,话可以少说,不要讲道理,最多说"你现在比昨天或者早晨好多了,我感觉你越来越好"这样的话。现在必须先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让她感觉舒服
格桑教授继续说:“手术第三天,是孩子最难过的时候,你必须给她肢体接触,现在她会感觉浑身都不舒服,我们要想办法把她身上不舒服的地方一个个都除掉。当孩子快乐的时候就摸摸她。”并且教了孩子姑爹几个抚摸的方法。
让孩子多说话
姑爹回到病房后,把余琴换了出来。格桑教授又教余琴说:“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最好坐在她身侧,将头挨着孩子的头,随时可以亲亲她的额头,另一只手可以拉着孩子的手,搓搓她的掌沿,抚摸她的后背、肩膀,让她感觉到**的存在,感觉到身体安全;讲故事的时候语速尽量放慢,她高兴的时候你就装娃娃,告诉她"地震的时候妈妈也好害怕",让孩子来安慰你,这个时候,你示弱孩子就会像大人,变得坚强。尽量让孩子多说话,你不要安慰她,千万不要对她说"现在没有地震了,安全了"这类话。”
半个小时后,记者和格桑教授来到周玉烨的病房,余琴按照格桑教的方法,正坐在孩子床边,搂着女儿讲故事,小玉烨果然安静下来,静静依偎在妈妈怀里,小脑袋靠着**的额头……
格桑教授说,其实余琴也很需要心理援助,等小玉烨不再那么依赖**的时候,他们将会对余琴进行心理援助。
早报记者杨丹实习生罗继摄影雷湘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