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白话走寻书法艺术,就以杨万里的这首诗开头,走进历史的山峰。
翻开中国书法史,如同打开一幅抽象的艺术画卷。在时间的长轴里,朝代的更迭,历史的变迁,书法史同样被改变。出现了各种书体艺术的高峰,高峰与高峰之间,时而断层、时而断代、时而交错。远看浩如烟海,近看波澜壮阔。白话走寻书法艺术就是要展现这幅书法艺术的历史长卷,更直接地感受到书法艺术在时间长河里的流动变化。在养眼的同时,开阔眼界,提升格局。
白话走寻书法艺术,可以正本清源。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在先,文明在后。抛开神话传说,以考古出土为信,公认的仰韶文化、红山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等,距今一万年到五千年之间左右。这段史前历史告诉我们,人类开始聚居、产生农牧业,制造原始陶器、工具。在一些器物上出现了审美要求的装饰画及崇拜的图腾,唯独没有文字出现。就因为文字没有出现,考古界定义为新石器时代。
文字的出现是文明历史的重要标志之一。根据考古见证,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在新石器时代的后期,如果把夏朝定为中国第一个朝代,时段在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
从夏朝的出土文物上看,材质有陶、玉、石、青铜器,器物上有绘画纹饰、刻符等工艺,其线条用笔已有甲骨文的迹象。如果那个时期有文字,是有能力留下印证的。
假定文字的产生有一个长期演化的过程,可以肯定是在夏朝后期,所以文字出现的历史不会超过四千年。从新石器时代晚期陶片上的刻符来看,已具备文字雏形,这一段可定义为中国汉字的萌芽期。
在没有文字的远古时代,社会各种记事只能用语言编成故事,一代一代的往下传说。直到有了文字,才把传说记录整理出来。东方的神话故事、西方的圣经故事都是这样传下来的。
文字出于伏羲、仓颉之说,多由史学家收集整理而来,真实与否无从考证,只当历史传说。
未完待续
2021年7月19日苦痕写于霜石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