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和悲悯——读李修文的《山河袈裟》
(2019-07-22 19:25:15)他的文章写得多,写的厚重,是因为他经历得多。好文章要写人,其实写我们身边熟悉的人,即便是小人物,写深入了就很精彩。从“我不是他们”,到“我就是他们”,需要同理、同心和同情。
散文无非是写自己和他人。《青见甘见》写他在青海和甘肃的生命历程,遭遇沙尘暴、醉卧落叶堆,都兰县的大雾和闪电,阿克塞的白杨,都是难忘的经历。最危险的是在盘山公路上的车祸,车辆倾覆,差点掉入悬崖,一天之内他放生鸽子和保住性命,极富戏剧性。《惊恐与哀恸之歌》写甘肃文县的地震,他组织了车辆前往送去了药品和面粉,一路上的所见所思所想,深刻怜悯。《夜路十五里》,一群身心疲惫的失意人聚在额尔古纳河边的小村庄,相识、相知,彼此温暖对方。他遭遇了一次精神上的艳遇,心动、心痛到心碎,除了眼泪,归于虚空。
少年时代对他影响巨大。《苦水菩萨》《看苹果的下午》《扫墓春秋》三篇,都是写他少年时的心路历程。这段少年的时光,让他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要忍耐,要微笑,要反抗,而写作是他最擅长的反抗形式,成为他毕生的职业。一个人经历并超越了苦难,就没人能打败你,就成了终生财富。
《在人间赶路》,写他的祖父,年过九十,时刻认真地活着;兼写一个朋友,让自己消失在人群中,把生活当作了玩笑,形成很强烈的对比。《别长春》写他在长春的短暂时光。以为能长留,但丧失了写作的语言,这对于一个作家是致命的,所以只能离开。《怀故人》,怀念他的一个文友,也许还是知己、密友。以情绪和情节来带动全文,你的伤痛,我的落魄,都是天涯沦落人,验证了一句话:“不自由地在一起。”那个文友具有童真自我的灵魂,有柔弱之美。她的去世,让他痛惜不已,“我根本没有停止过对你的思念”。
书中更多的是关注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这些人挣扎地活着,非常不易。《长安陌上无穷树》,写人在病中的一种处境,他在医院中见到人间真情:有护工相亲,与病友互助,都是为了坚强地活下去。《火烧海棠树》也是一个悲剧女性,夫妻俩在剧团失业,于是外出打工,儿子因为小伤被截肢住院,丈夫遇车祸身死,她被接二连三的灾难压垮,出现精神异常,做出火烧海棠树的傻事,却也点燃了自己,身体严重烧伤,也住院了。
《旷野上的祭文》,写一个无足轻重、不关痛痒的小人物。他瘸腿、贫穷、无父无母、无妻无子,和一条狗相依为命,死后只有这条狗常去坟头探望他。《紫灯记》,写作者在日本时遇到的一个华人瞎子,一起喝过几顿酒,都是沦落之人。他既是在回忆旧友,也在回忆他自己的悲怆历程。《义结金兰记》,写傻子和一只猴子的故事,像是个神话。傻子救了猴子,猴子报恩,经常送来物品,人和猴还结拜为兄弟。猴子带着傻子和女儿一起,以表演耍猴来维持生活。在傻子车祸死后,猴子继续养大了女儿,此情义薄云天,感人肺腑。他以此篇作为全书的结尾,是有深意的。
这本散文集,以它独特的魅力,获得了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书中多用短句,兼有长句,有参差之美。而情感和意象繁密反复,有一种独特的韵律。诗歌对李修文的影响很大,他的语言是诗化的,瑰丽、奇崛,富有跳跃性。这本书打开了我的思维,让我知道,散文原来可以这样来写,可以达到这样的高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