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四明居士68
四明居士68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730
  • 关注人气:19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美的情书——《湘行散记》

(2014-06-10 18:44:22)
标签:

文化

沈从文

张兆和

情书

分类: 诗歌散文

  

最美的情书——《湘行散记》

  

   有人说沈从文的《湘行散记》是独创的散文长卷,我倒觉得是现代最美的情书。

   沈从文的夫人张兆和是他用情书追来的,《湘行散记》前半部就是情书。后半部的散文是厚重和深刻,但不如前面书信的灵动、深情,散文也是在书信的基础上写就的。那时沈从文要回凤凰老家探母,天天在船上涉水,和张兆和说好是天天一封信,其实有时一天有好几封。

1929年他去吴淞中国公学任教,爱上女学生张兆和。又有说是在19307月张兆和沈从文在胡适的办公室第一次见面,刚见面时,胡校长大夸沈从文是天才,是中国小说家中最有希望的,张兆和却不以为然。沈从文对张兆和的爱恋来得默然,却是一发不可收拾,写给她的情书一封接一封,延绵不绝地表达着心中的倾慕。在19316月的一封信中,他以做张兆和的奴隶为已任。他说,多数人愿意仆伏在君王的脚下做奴隶,但他只愿做张兆和的奴隶。

 沈从文是张兆和的老师确凿无疑。周有光是他的连襟,在《百岁忆往》一书中提到:“沈从文是张兆和的老师。沈从文写信追求张兆和,张就拿着信向校长胡适告状,没想到胡适说:“沈从文没有结婚,他最求你很自然。”还讲了一句“我跟你爸爸是朋友,要不要我跟你爸爸去讲。”(胡适在这里是起到了催化作用的。)周有光说沈从文脸皮厚,果不其然,“沈从文本事大,你不理我我信照样写,你看也好不看也好,一封一封地写。后来,他们到了山东大学才慢慢好起来。”

1930年后沈从文赴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前身)执教,到抗战前,出版了20多个作品集,有《石子船》、《虎雏》、《月下小景》、《八骏图》等。1931年至1933年在国立山东大学任文学院讲师; 193399日,与张兆和结婚。

那时的山东大学在青岛,是我母校海洋大学的前身。

张兆和的父亲张武龄,又名吉友,张家在合肥是个名门贵族,有良田万亩,是远近闻名的大地主。却成为教育家,曾创办平林中学、乐益女中,推动女子教育。他的四个女儿个个相貌出众,品学兼佳,各有所长。叶圣陶曾经感慨地说:“九如巷张家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长女元和,精昆曲,其夫顾传为名噪一时的昆曲名家;次女允和,擅诗书格律,夫周有光为语言学家;三女兆和为名编辑,夫为一代文豪沈从文;四女充和通书法,执教于耶鲁大学,夫为汉学家傅汉斯。

那时的张兆和在中国公学曾夺得女子全能第一名,她聪明可爱,美丽单纯,绝对是当时的“白富美”。她有许多追求者,而自卑木讷的沈从文不敢当面向张兆和表白爱情,他悄悄地给兆和写了第一封情书。两人相差8岁,沈从文虽有才气,出过几本书,但家境相差甚远。兆和在沈从文情书的“狂轰滥炸”下,有了意动,加上二姐张允和的劝说下,在苏州老家接待了远道而来的沈从文。此后沈从文给二姐允和写信,托她询问张父对婚事的态度。他在信里写道:“如爸爸同意,就早点让我知道,让我这个乡下人喝杯甜酒吧。”张兆和的父亲开明地答:儿女婚事,他们自理。后来兆和发给沈从文的电报就写了:沈从文乡下人喝杯甜酒吧。所以这个媒人是允和做的,张家姐妹不看重钱财,允和嫁的周有光也是个穷小子。后来沈从文一看见二姐允和就叫她“媒婆”。

 

沈从文是个天才,他才小学毕业,15岁就去当兵。20岁脱下军装,来到北京,渴望上大学,可是仅受过小学教育,又没有半点经济来源,只能到北京大学旁听。22岁开始发表作品,办杂志,当老师,后来成为西南联大的中文系教授。他是凭一支笔闯天下的,他也是靠笔赢得爱情的。《湘行散记》是婚后作者回故乡写的,算是爱情的副产品,是在1934年。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三三,想起我们那么好,我真得轻轻的叹息,我幸福得很,有了你,我什么都不缺少了。”

 

试想如此醉人的话语,哪个女子能够抵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璎珞杂拍
后一篇:西塘印象1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