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2010-06-10 17:01:50)
分类: 随便走走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走马塘,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姜山镇,地处鄞南平原,依傍奉化江支流东江。人称其为“四明古

 
郡,文献之邦,有江山之胜,水陆之饶”。村中明清古建筑众多,民风淳朴,文物古迹众多。历朝历代,这里出过76位进士,被誉为“中国进士第一村”。  据历史记载,它始建于北宋端拱年间(公元988年),当年陈氏从江苏长洲迁此歇脚居住,至今已逾千年。当时长洲进士陈矜任明州知府,死后葬于茅山,其子为父守陵,带家眷定居走马塘,遂成为今走马塘人的祖先,至今已传38代。今天存放在宁波天一阁的陈氏家谱,清楚详细地记载了这个家族的千年变迁。  村中明代建筑目前保留下来的尚有8处,清代建筑更是比比皆是,另外三幢民国时期具有西
洋痕迹的建筑也极为典型。古村建筑以飞檐和石窗最富特色。石雕花窗的雕刻艺术令人惊叹。窗上所饰各式图案,人物类有“八仙”中的张果老、蓝采和、吕洞宾等;文字类有“福”、“乾”等,寓意丰富深刻。古村最精妙的石窗在新祠堂后面的一条小巷中,古建筑学文献中将其命名为“浙南石窗”。石窗雕刻细致,并且可以开启自如,和木窗并无两样。走马塘独特的水系,也是一大特色。全村由四条河流环抱,有紫来桥、西沈桥、庆丰桥等于河上,联系各水系。东邻漕、邵家漕、蟹肚脐、后王漕、徐家漕散落其间,还有十余个大小
 
参差、形态各异的小池掘于村中。走马塘先民建造的水系能泄能排,形成了完备的河网防务系统,能使村民最大程度地抵御旱涝和火魔的侵袭。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向全球推广的首届“发现中国·魅力小城”在评选出的首批18个中国魅力小城中,鄞州走马塘村获称中国"魅力小城"。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1、从西向东进村第一桥——团桥。

    团桥,是一座在村西横跨君子河的古石桥,为昔日走马塘水陆两路去县城和京城的主要出入口,从茅山过十里走马塘的陈氏游子皆由此进村。桥为宋福王郡马孟谊公所建。相传,一次他返乡祭祖,追溯祖宗,有尚书、翰林、大夫、学士,惟独少了一品宰相。于是就造了一座“团桥”,意为“团圆之桥”,团桥与君子河南泥桥、西奉化江边庆丰桥,每桥一“口”,三桥成“品”,勉励后代出一品当朝宰相。桥东有民国十五年建的与溪口蒋氏丰镐房相似的中西合璧的石库门“慈隐堂”,桥西有裔公祠,祠前有“节孝”牌坊2座,今荡然无存。一晃700多年过去了,每当皓月当空,走马塘的后人,围坐桥上赏月观景,纵古论今,谈笑风生,独有一翻情趣。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2、君子河。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3、村内一景。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4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5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6、泉公祠。

   在碧波猗涟的君子河边,有座宏伟庄严的古祠堂——泉公祠。据载泉公祠始建于南宋淳七年(1247),现为清代建筑,大门朝西临河,祠额书“泉公祠”三字,遵劲有力,入祠粗大的柱础顶着高大的祭厅,气势非凡,祠内红灯高挂,庄严肃穆,祭厅中央悬“光裕堂”匾额,两侧悬“瑶池冰心”和“节孝”匾各一块。“瑶池冰心”匾为同朝官员所赠,赞许进士出身官至宝模阁直学士的十世正肃公陈琦,其情操之雪竹霜柏,有吹不到压不垮的高风亮节,皆为后人楷模。两廊木雕人物走兽花鸟,栩栩如生,让游览者留连往返。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7、陈氏宗祠

    座落在老街西北的陈氏宗祠,是一座清民的硬山顶砖木结构建筑物。祠坐北朝南,平面为二进五开间,东西三开间对称币局,全长50米,宽约24.6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重修后的陈氏宋祠,高堂梭宇,棣萼联辉。门庭悬“陈氏宗祠”匾额,两柱书“直声振赵宋、忠节耀朱明”楹联,气壮山河,威震神州。

  祠有天井、厢房及祭厅,肃穆庄严的祭厅,红灯高挂,妖饶分外。厅中央悬“遗忠堂”匾额,光彩照人。额下挂走马塘始祖北宋明州知府陈钤画像,屏风后祀历代先祖神位。“忠孝里”和“陈氏76位进士名讳”的匾额悬挂大梁两侧。柱刻“祖孙三学士、父子二侍郎”、“大宋贤良地、皇亲结义家”等楹联,犹如一盏盏前进的灯塔,鞭策着一代代陈氏后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此外,祠内还藏着明清的“栖英书舍”、“警枕小庄”等珍贵文物及走马塘村发展史图片。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8、“直声振赵宋、忠节耀朱明”的楹联。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9、遗忠堂

   “遗忠堂”前身为家庙,又称“祖堂”,是走马塘陈氏家族最早祭祖场所。陈氏一门忠烈,名振朝野:陈矜勤政爱民,兴修水利:陈轩守诗书礼乐,坠忠孝节义:陈禾刚正不可,舍身直谏:陈曦清廉俭朴,严守法纪:陈概坚贞不屈,激昂陈辞:陈大寅城陷不降,与城同亡……如此可歌泣,精忠照乎日月,节义薄于云天。宋理宗赵购为褒杨陈氏的丰功伟绩,于南宋嘉熙年间(1237——1240),颁赐家庙为“遗忠堂“。匾额悬挂堂内,金光闪闪,光照千秋。十世陈埙又将影堂改祠堂,前后有明堂,堂前有照壁。今堂前立有清康熙七年(1668)的旗杆石。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10、斗角。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11、老街。

    走马塘老街东起阮家弄,西至凉亭脚下航船埠头。这条街原是姜山至奉化江口、溪口和斗门桥的必经之路。街上店铺林立,为镇上经济贸易中心和农副产品集散地。每逢市集,埠头拴满船只,街上人头挤挤,奉化莼湖的海鲜,茅山的竹木,斗门桥的鱼虾,走马塘的菱藕,以及瓜果蔬菜,无不在此会聚集散。老街东西走向,石板路面宽约5米左右,全长约120余米。店铺为坐北向南或坐南朝北,多为二层楼房,砖木结构。相传在清代中晚期已初见雏形。房屋底层临街为商店,二层多为住宿,商店与商店相连,中间留人往来。商业鼎盛时期,街上有商铺、手工店、作坊等各种类型齐全的大小商号约50余家。其中有远近闻名的“养心堂”、“庆余堂”药店,“源顺”、“森泰”南货店,“大生”、“大昌”广货店,“崔氏”、“成康”咸货店,“三泰”、“一大”米店,“阿友”、“阿宏”肉店以及其它银楼、客栈、酒坊等,不胜枚举。每年五月廿五日有稻花会,晚上家家在街上摆起祭桌,灯火通明热闹非凡.

  走在今天的走马塘老街上,仍依稀可辨当年的繁华景象,隐约可见千年古村老街的独特风韵。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12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13、老街上的小姑娘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14、老街一角。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15、慕川公祠的擂鼓墙门

    在走马塘老街,与陈氏宗祠毗邻处,有一座古朴厚重的公祠,祠前诸红色的墙门,两边矗立着一对明代雕造的石擂鼓,擂鼓高约一米,似乎在迎接远方的客人,这就是被人们称为慕川公祠的擂鼓墙门。

  慕川公祠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代,前后天井,穿堂式的厅堂,连三进。每进厅堂两边各有厢房五间,占地面积约3000多平方。后二进因年久失修废圯。堂前阶石尚在,旧迹可寻。历400多年风雨侵剥,擂鼓墙门仍保持着古朴的风韵,风彩不减,祠前擂鼓雄风依旧,似乎在娓娓近述着当年走马塘的辉煌。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16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17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18、留一张。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19、村内有很多学生在写生。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20、慕川公祠内部。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21、复古的房子。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22、老街砖木结构的房子。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23、小弄堂。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24、祠堂(据说是总祠堂)。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25、随便一拍。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26、公禁碑。(古人的环保意识比今人强)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27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28、历代进士总目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29、紫气桥,取紫气东来之意。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30、东升桥,步步高升也。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31、新造的清廉亭。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32、荷花池前的广场。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33、巴音朝鲁书记的题字。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34、荷塘经典图。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35、睡莲盛开。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36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37、广场东南角的房子,马头墙高耸。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38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39、荷塘中的红鱼,近几年才放养的。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40、新造的亭子。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41、睡莲。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42、民国时期的房子——慈荫堂。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石窗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43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44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45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46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47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48、老墙门。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49、百年诊所。(可惜没有开放)

   在碧波猗的蟹肚脐池塘边,有一座花园式庄园,这就是在鄞奉一带被人们称为“陈半仙”的著名老中医陈松涛的私人诊所,也就是宁波地区保存最完整的百年私人诊所。推门走进小小的院落,一股清静优雅之气扑面而来。房边一株巨大的百年“十大功劳”树,傲然挺立,直冲云天,世上罕见。园西单层歇山顶的“贻谷堂”,堂下悬挂着民国教育部长宋家骅赠陈松涛孙陈君博、陈隆宝兄弟俩的“兄弟学士”匾额,室内存八仙桌、单背椅等什物,一派儒医风采。后院二楼为“涵碧庐”书楼和居室。院东劈有“守掘园”,垒假山水池,遍植竹木、芭蕉、药草和花卉。其墓有石刻《渔樵耕读走马塘》图,概括了千年古村的特征,是浙东水乡民族风情的缩影。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50、写生的学生。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51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52

                                     高挑的屋檐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53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54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55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56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57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58、黑门和红裙。 

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59、小河环抱中的走马塘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白鹭的乐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