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婚离了,与孩子的亲情也离了

(2010-08-11 08:20:40)
标签:

婚姻

单亲儿童

单亲家庭子女

奥巴马

教育

中国心理学大会

情感

分类: 社会热点
离婚已经是一种社会现象。当事人自主婚姻的结合与解体,似乎象征着文明的进步和提倡个性化时代的来临。但是,离婚的风险,主要是对婚姻的“产品”——孩子的伤害。其实际状况是,绝大部分的离婚子女,随着父母婚姻的解体,他们与父母的亲情关系也被“离”掉了。他们寄养在祖辈(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其他姻亲)家庭里。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由于离婚当事人缺乏对子女成长环境恶劣性的评估,使他们的子女得不到良好的教育,致使离异子女一族成为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也是未成年人犯罪率逐年攀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http://www.psychinese.com/UpLoadFiles/Study/2010-8/2010081019353152551.jpg



[一个案例]   

可可,在他7岁时,妈妈无法饶恕爸爸赌博恶习,提出离婚。由于当时妈妈要上班,又没有住房,把他留给了爷爷奶奶照顾。刚刚离婚时,妈妈在工作之余常常去看看儿子。但是孩子见到她时,不会象以前一样心情放松和亲密。后来虽然慢慢长大,但是与**的关系也逐渐的疏远了。父亲呢,一直住在外面,一年中很少与可可见上几面。正值青春期的可可,表现出异常的叛逆,每天在外喝酒、吸烟、跳舞、交女朋友。爷爷奶奶说服不了他,把他们的心都操碎了。后来,是妈妈领他来咨询室。可可告诉咨询师:“她(母亲)现在来管我,了解我吗?现在对我好,已经晚了,无法弥补了。”

原来,可可在小学时,学习成绩比较优秀,性格也很乐观。自从父母离婚以后,突然变得敏感多疑,常常一个人呆呆的冥思苦想,整天提防着老师和同学会瞧不起自己。初中时,很希望自己能出类拔萃,与班里另一位优秀学生较上劲,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结果学习成绩真的超过了那位同学,并且保持了一个学期的良好状态。后来由于压力太重,成绩逐渐的后退了。中考也不怎么理想。进入高中以后,在学习上没有任何优势,便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中,为了减轻心理痛苦,竟染上了烟和酒。在自暴自弃中度日。

[几点分析]

象可可这个被离婚“离”掉亲情关系的生活状态,在离婚家庭中并不鲜见。造成离婚子女成长环境不如人意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心理压力。大部分离异家庭的子女,承受着无形的精神压力,是正常家庭同龄的孩子所无法理解的。首先是父母从他们的生活圈中消失,使幼小的心灵失去了依靠,一种不安全感从四面八方袭来,让他们变得异常的敏感和脆弱。一些本来无关紧要的话语,可能成为打击他们自尊心的秘密武器。自卑情结会在他们的心中树立很多对手,与之较上劲。但是,异常的竞争容易导致失败。由于社会支持系统严重缺损,当他们在失意时,很可能一厥不振,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有相当多的离异子女在自暴自弃中滑入歧途,成为青少年犯罪团伙的一员。

第二,经济压力。在大部分的离婚子女中,经济拮据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他们中大多数在父母婚姻解体以后,寄居在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那里。一方面祖孙隔代的宠爱,有碍于孩子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没有健全家庭子女对自身发展有正常的自主权。因为经济的拮据,不能够给孩子提供发展兴趣和爱好方面的投资。所以,他们在完成学业时,会碰到更多的困难,包括课外培训,兴趣小组。还有渴望得到的与学习有关的工具书,因为没有支付能力而成为泡影。

第三,父母心理不成熟。我们常常发现一些离婚的夫妇,不是客观原因限制了与子女共同生活的可能性,而是父母本身就是一个不成熟的成年人。他们一方面考虑以后安排再婚减少麻烦,一方面为了推卸抚养责任,离婚的时候一次性付足抚养费,而与孩子长期隔离。等到孩子出现了问题时,才表现出关怀。这个时候的关怀,有点急功近利的成分,很容易加剧子女的叛逆心理。在不了解孩子心理需求的前提下,往往沟通是无效的。有些父母把心理咨询当作自己是否关心孩子的象征,认为心理医生都看过了,如以后孩子自己还不成器,就更有理由放弃孩子了,为逃避抚养、教育的义务和责任,寻找到了籍口。我们认为,这些都是高危父母,是问题孩子的制造者。而需要咨询的,应当是离婚父母本身。 

第四,孩子学习压力。有些年幼的孩子,不明白大人离婚的真正原因,以为父母抛弃自己,是由于自己不乖不聪明,在心里暗暗下决心要做个让人刮目相看的好孩子,特别的勤奋努力学习,由于超负荷的用功和承担家庭事务,拖跨了身体,甚至患上严重的疾病。有的因为长期闷闷不乐而演变为慢性忧郁症,而对生活失去信心,欲自寻短见。

[几点思考]

8年来,我在119例(有68%孩子被寄养在婚亲家庭中)离婚家庭子女心理和行为问题的个案分析中发现,首先,威胁子女成长的因素是亲子关系的淡漠。其次,是经济状况不稳定,明显限制了子女潜力的正常发挥。

造成当事人离婚的理由虽然各异。但是,父母在离婚时一旦把自己生活安排放到了首要位置,子女便成为他们追求幸福生活的障碍。在这种思想主导下,孩子在父母离婚后的生活得到父母的照顾的可能性是极其微小的。由此,离婚子女产生严重的不安全感、自卑感、无价值感,以至产生对父母、对社会的敌意。这些可能弥撒在孩子的整个生命里程中,成为孩子忧郁和对抗社会的根源。

此外,我们常常会碰到另外一些女性,天真地把生孩子当作挽救即将死亡婚姻的稻草。试想,成年人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孩子能有多大的回天之力。结果是,把一个无辜的生命,卷入无休无止得感情纷争之中,为社会多输送一个有问题的孩子。

有时,我们深为孩子叫不平。在我们现在的体制下,国家对于保护离婚的子女的合法权益,还是那么的苍白无力。即将离婚的父母各方会在任性的支配下,大打离婚战。等到离婚时,已经成为仇人。以后,为了报复对方,或者任意控制探视孩子权利,或者随意放弃抚养义务。等到孩子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以后,父母各方为了推卸责任,还会相互恶语中伤。这样不但对改善孩子的教育环境毫无帮助,而且在孩子头脑中留下歪曲了的榜样,使他们对成人世界充满恐惧和敌视,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的健康。

我曾经与一个离异家庭的少年犯保持了一年多的电话咨询,他说:“监狱规定两周与家人的通话时间,我都用来咨询交流上。”他还告诉我省少年犯监狱在一年中,每个监室从原来的4个增加到10个,而监舍逐年在增建。他从自己整个心理发展轨迹,以及改造过程的心理转变,深有感触的说,希望大人爱孩子,不要单纯的考虑提供食物和上学条件,而是要陪伴孩子一起长大。这样孩子就有安全感,不会盲目干傻事。

我常常也为这样的问题所缠绕,为什么成年人中有那么多的心理问题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为什么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以后,还不足以引起父母的反思。到底是整个社会病了,还是个体的心灵麻痹了。为此,作为家庭教育指导师,想从心理健康专业角度,给正准备结婚与离婚的人们如下的建议:

[几点建议]

第一:正在准备结婚的新人,最好接受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的专业咨询服务,或者建立家庭心理健康档案。结婚之前,重点了解自己与配偶的个性特征,尤其是气质特征,它体现个体情绪反应速度、强调、持续时间。最好是心理素质相反的人结婚,可以在性格方面得到互相补充。这样能够降低来自个性方面的冲突而导致婚后适应困难而离婚。

第二:在婚姻的最初三年磨合期,婚姻的当事人主要确立“我们”观念,大到家庭经济建设、姻亲关系处理;小到日常家务,最好建立一套比较合理的制度或者规范,以民主与平等的原则为前提,倡导既有分工又合作,求大同,存小异,努力营造和谐协调的家庭氛围。

第三:关于生育孩子问题,最好选择在磨合期以后,而且一定要在丈夫也想要的情况下决定计划生育。因为孩子充其量是个第三者,如果你们自己婚姻最初适应都还存在困难,千万不要草率决定要孩子,否则孩子很有可能成为不辜婚姻的受害者。

第四:在婚姻存续有困难的情况下,要有接受心理咨询服务的意识。因为,夫妻双方无法适应两个人共同生活才导致种种矛盾与冲突,无休止的吵吵闹闹已经不能够解决任何问题。所以,选择专业的帮助才是明智之举。因为不幸的婚姻,孩子是最无辜的,尽量减少冲突,给孩子留下一片宁静的空间,让他们生活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是降低孩子成长风险的重要举措。

第五:为了预防离婚也“离”掉孩子,即使夫妻离婚以后,没有与孩子生活一起的父与母,切莫放弃每个月二到四次的探视权和抚养权。离婚只是离掉婚姻关系,但是亲子关系(血缘关系)是永存的。父母亲的角色不会因离婚而丧失。亲情就是陪伴孩子一起长大中巩固下来的。人类中美好的情感(友情、爱情)都在亲情的滋养下派生出来。父亲一定要懂得一起抚养孩子不仅仅是为了做个爸爸而已,更重要的是你在孩子性别角色形成过程中起者不可或缺的作用,女孩子会在父亲的欣赏中感到做个女性很美好;男孩子在父爱的作用下,确立男性的价值感与社会责任心,变得男子气,将来可以担当起家庭与社会的建设重任。

第六:离婚以后,孩子最好安排在心理相对成熟、经济比较稳定的父或母一方。在孩子比较小的情况下,最好与母亲一起生活,因为妈妈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就是安全岛。其他任何情感的抚养都无与代替。因为缺乏安全感是青少年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也是预防离异家庭子女心身疾病最有效措施。

第七:在学校教育环境中,首先教师要有正确的态度对待离异家庭孩子的各种问题,消除偏见,帮助他们走出不幸婚姻带来的心理阴影。群体中的同学,要用平常心来接受离婚家庭的孩子,避免用语言和行动歧视他们,让他们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学习与生活,维护他们脆弱的自尊心。

诚然,离异子女的教育问题还需要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他们的成长过程也可能离不开长期的心理援助,但是,无论我们成人有多少理由不能够将婚姻继续,孩子作为人类的宝贵财富,没有任何理由在离婚时随便地把这种亲情“离”掉,更不应该让孩子离开正常的成长轨道!

作者郑丽君,安迪心理咨询中心
 
相关文章:
关注单亲家庭 关注单亲孩子 09-09
     离婚已经成为中国男人和女人自由的选择。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也造成了这样一种社会现象:单亲家庭在不断增多,单亲孩子数量骤然上升。在今日中国,单亲家庭以及单亲子女教育,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值得特别关注的问题。 父母劳燕各东西。对于离婚的夫妻双方或者某一方而言,这可能是一种解脱。但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离异,无疑是个灾难。温馨的家轰然坍塌,孩子们应当获得的关心、爱护和教育也随之烟消云散了,这可能会成为影响他一生的精神创伤。 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表明,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会因为缺少父爱或者母爱而变得..(全文)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 07-27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更新,离婚已经成为男人和女人自由的选择。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加上其他一些不可测原因,家庭中往往会发生一些变故,单亲家庭日益增多,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就成了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表现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成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要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加强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单亲家庭 心理障碍 教育 一、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表现 从表面意义理解,单亲家庭是指由于死..(全文)
单亲儿童心理行为分析 06-11
     近几年来,因父母离异造成的单亲儿童连年增多。最近的统计资料表明,目前全国单亲儿童已达1000万。单亲儿童的增多,是当前幼儿教育面临的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调查分析这些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搞好对这部分儿童教育的前提。 单亲儿童生活环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家庭的不完整,而家庭是儿童生活的第一个场所。这个环境的优劣必将对他们身心的成长产生影响。在幼儿期,这种影响对幼儿的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所调查的13名单亲儿童的情况看,多数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儿童的异常心理特征。 一、缺乏创造性活动的能力 ..(全文)
武志红:奥巴马母亲的育儿经 03-24
     我认为,她是我所知道的最仁慈、拥有最高尚灵魂的人,我身上最好的东西都要归功于她。  ——美国总统奥巴马谈妈妈   最近,一个朋友问我,她就要离婚了,4岁的儿子跟她,她该怎样教儿子面对爸爸妈妈离婚的事实呢?  “你可以向奥巴马的妈妈学习。”我回答说。  早在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前,我就分析过他的党内竞争对手希拉里,并顺便找了一些关于奥巴马的资料,他妈妈安·邓纳姆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她给儿子讲述老奥巴马的方式,堪称伟大。  太多人的内心是分裂的,而其中相当一部分分裂的产生,源自我们父母形象在我..(全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