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舌尖路菜长治巴黎曼谷健康 |
分类: 随手写 |
舌尖上的中国归来,继续是猛一看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风格。甚或让我穿越了几次,在山东临沂那对老夫妻之间的对话穿越到家长里短的家庭剧;苗家的稻花鱼穿越到了关注留守儿童的话题;福建的萝卜饭穿越到了CCTV4,直到片尾字幕挂起,琢磨了一下才明白这是讲的“路菜”讲的离别。不管这集是如何凌乱但是却真的让我想起了几样食物。从临沂的煎饼卷大葱开始的那一系列的卷饼让我想到的是山西长治的甩饼、巴黎街头的可立卷和曼谷街头的水果卷。
长治的甩饼精彩在于甩饼时候双手灵巧的配合,就能在巴掌大点的地方甩出一张薄饼,因为足够薄太行山区特有的醇厚的面香在烙制饼的过程中能充分挥发出来,再卷上同样醇厚的驴肉,配合热腾腾的羊汤,让人顿时从内心开始充满热量。这样简单且独特的吃食离开了长治就难觅踪影了,到处可见的驴肉火烧虽然也是面饼夹驴肉,但是因为少了长治人甩饼时双手精巧的配合,不免失了一些味道。
巴黎街头的可立卷我真想叫它法国煎饼,同样的平平的圆盘,同样是倒上一勺面糊然后摊开以后夹上东西。不同的是夹的是起司条、甚或法棍而不是油条薄脆,刷的可能是番茄酱、巧克力酱而不是甜面酱,仿佛是八百年前的某个师傅教会了两个徒弟作煎饼,一个向东去了中国、一个向西去了法国。作为街头食品这法国煎饼甚是量足,绝不像中国星级酒店叫着同样名字有着靓丽摆盘的迷你版本那样两三口就能报销掉。
曼谷街头的水果卷,姑且就叫这个名字吧,因为这种普通得连旅行攻略里都不屑于推荐的美食,纯属是靠她本身的魅力吸引你驻足敢于在异国他乡怀着忐忑之心一尝究竟。薄饼的制作过程类似抛饼,但是因为饼小所以动作没有抛饼炫目也不像长治甩饼那样精巧。但是这饼的魅力在于那些重重叠叠的新鲜水果粒和重重叠叠的炼乳以及巧克力酱。水果的清香鲜甜、炼乳的乳甜、巧克力的醉甜被叠在一起的面饼分割又融汇,满嘴甜且甜得有层次又应接不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