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歌《立冬》读后感

(2018-11-07 20:39:45)
分类: 诗歌沙龙
 “  立冬”这个节气,预告着秋去冬来,新的天地轮回。在这样的季节里,有收获、有失去,最常见的就是树叶灿烂至凋零,作物收割而大地逐渐变得空旷和苍凉。
       呈现在每个人面前的景物其实都是一样的,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眼睛,那么,他们就会感悟不同的心境。一直以来,喜欢唐诗的飘逸洒脱,而挣扎于宋诗的现实和悲悯情怀。我想,如果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是不是会更距离人间更近,会更温暖一些。
       话说远了。回过头来,简要谈谈诗人润雨的这首《立冬》。
      全诗的布局是以三节的结构。第一节,是“你”,第二节是“我”,第三节是“你”和“我”之后的所感所得。从结构上来将,层次是清晰的,展开是有顺序的。
      我记得有人说过一句话“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这句话很明了,告诉我们,无论写什么文字,包括写诗歌,应该而且必须有落脚点,而不是悬在半空的东西。或者述事、或者写景、或者抒情等等,要贯穿一个点,也就是核心。
       第一节,入笔迅速,写一个侠客一样的“你”。他身着黑色披风,随风飘荡,一壶浊酒在手,胯下一匹白马 ,看破世间烟火红尘,舍去江山和美人,一杆长箫声声远去,消失在江湖之中。这节语言并不出奇,但是给读者的画面感非常强。
        第二节,这节承上启下,是一个重心点。“他”去,而“我”在。这里的“我”,可以是一个实体,也可以是一个虚指。“近处远处都节节瘦骨”,这句出彩。侠客的远行,而红颜独留在原地。思念侠客的红颜,为君消瘦。在她的眼里,思念瘦、青山瘦、长河瘦、落日瘦,这一句就把思念之深深、牵挂之殷殷,饱满的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那么,接下来,在三个月内的聘期里,“聘期”这个词语,我理解为“我”愿意再继续等待“你”回来的期限。因为三月为一季,三个月过去季节就变幻了,那时候的你和我,又何尝会知道都将成为什么模样?那么,在这等待的一季里, “我”能做些什么呢?咬指为笔,滴血作墨,画出“水不流,鸭不暖,鹅毛纷飞”,这是何等壮阔宏大的力度。水结冰了,鸭子回巢了,大雪也纷纷落下了。这节也许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但是我没想到的是,作者将笔锋往更深处推了一下:“还得有老人走到终点/还得有新生命降临”。所谓失去的也许只能失去,可是该来的总归要来。
       第三节,作者开始收了。情感的过程,就是一场戏剧,而我们就是曾经站在台上的主角。此刻,我在江南最北端的某个地方,逐渐平静、放下,用一个能够准确表达心境的举止“炉火煮茶”,渲染出“我”对世事的慢慢淡泊、慢慢适应、慢慢自然和洒脱。顺之安然、随遇而安。因为前方的路还很远,日子还很长,希望还会有:“等一场雪降临,数朵红梅开”。大雪已经纷纷落下,红梅开放还会远吗?在这里,“红梅”就是新的人生,新的未来。
       说实话,一个女性写出这样开阔的语言意境,刚开始读到的时候,我还是有一些惊讶的。语言干净、利索,没有过于女性化的缠绵和靡靡之音、无病呻吟。而且,布局结构很舒服、顺畅,整体来讲,是一首不错的作品。
      为此,简单谈几句读后感觉。希望继续进步。

 附原诗:《立冬》

润雨
 
你是披着金装的侠客
在今天把领地拱手相让
然后独醉,卧马于江湖
把一见钟情相忘
吹一路箫声,渐行渐远
 
近处远处都节节瘦骨
给我三个月的聘期
画成水不流,鸭不暖,鹅毛纷飞
还得有老人走到终点
还得有新生命降临
 
开始和结束
走一段路程,唱一场戏曲
在这个江南的最北端
炉火煮茶
等一场雪降临,数朵红梅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相遇大集古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