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分歧者》:我行我路有何惧

(2014-09-05 16:09:23)
标签:

杂谈

文/公元1874

http://s13/large/001TorZszy6LNUXc9g81c

由畅销图书来改编电影,是近年来好莱坞的热门首选。漫画改编的《复仇者联盟》系列已经成为史上最卖座的电影之一,儿童小说《哈利波特》拍成电影后,整个系列所缔造的七十多亿也是后来者难以逾越的标杆;同时,彼得•杰克逊继续《指环王》的辉煌,新的《霍比特人》三部曲也是顺风顺水的在全球豪取近二十亿的票房。很显然,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畅销小说或漫画变成卖座电影,将屡见不鲜。

在这当中,带着点科幻味道的青春小说《分歧者》,也登上了大银幕。原著把故事定位于反乌托邦的未来社会时代,经过了混乱不堪的世界大战,秩序重新建立,在筑起高墙的新芝加哥,社会被分为五个派别,当小孩们长大到16岁,就必须选择其中一个:无私、友好、无畏、诚实和博学。无私派兢兢业业的做着行政,组成政府,这群公务员衣着朴素,奉公廉洁,甚至不少人吃素,连汉堡什么样都没见过;友好派善良谦逊,是社会出现冲突时的调和剂;无畏派自然英勇果敢,冲锋陷阵在第一线,维持着芝加哥的社会安定繁荣;诚实派负责司法,监督无私派组成政府;而博学派则是一群智商极高的精英,不过不要被名字骗了,他们成为故事里的头号反派。除此之外,还有一群没有派别的自由人,他们掌握不到话语权,生活在城市最底层,被社会所遗忘。

相较于原著故事比较细致的描写五个派别在这个未来芝加哥社会里的职能和冲突,一部2个多小时的电影没可能面面俱到。电影将故事抽丝剥茧,围绕着女主角翠丝展开。她是一个无私派,但却天生向往无畏派,因此在年满16岁选择派别时无法归类,成为大逆不道的“分歧者”。其实可以理解她为什么会渴望成为无畏派,在影片里,无畏派爱好极限运动,跑酷跳楼滑翔无所不能,跟街头听着嘻哈音乐的年轻人一样,这也是大部分处于叛逆时期的青少年,最渴望成为的那种人。

http://s10/large/001TorZszy6LNUY2JQtd9

分歧者何以大逆不道?因为你无法分类,就是一个怪胎,难以融入这社会,会被旁人指指点点,交头接耳的嘲笑。这很像校园故事里的主角吧?《分歧者》这样安排,用意很明显。成为分歧者的女主角,很快就受到了博学者的关注。因为在芝加哥,博学派准备推翻无私派掌权的现状,以珍妮•马修斯为首的博学派研制出洗脑药物,打算注射给无畏者,控制兵权,进而对无私派屠杀,以此获取政权。而不受派别约束的分歧者,一旦招安不成,自然成为头号追杀对象。电影也至此进入白热化阶段,贡献出连场惊险刺激的大战——特别要提到IMAX段落的火车决战,效果非常出色,让人目不暇接,心跳加速,有在迪斯尼乐园玩过山车般的刺激官感。

整部《分歧者》在电影改编的节奏上,如同《饥饿游戏》,前三十分钟里,对于女主角所处社会的描述占了相当的篇幅;而后当故事进入到翠丝成为分歧者之后,故事节奏明显加快,动作戏也陆续奉上,开始连场打斗,最后再以和博学者的大战收官,整体改编比较让人满意。唯独是对整个世界观的描述不够全面,例如世界大战因何而起?五个派别又是哪位高人的主意?芝加哥城外究竟是什么现状?高墙谁人而建,要抵挡的敌人有多恐怖?(这太令人联想起近期正红的日本动画《进击的巨人》)这些疑问在原著里有详细解答,而电影则需要观众发挥想象空间。当然,这只是首部曲,相信这疑问会留在后面两部电影里,让观众慢慢知晓真相。

http://s1/large/001TorZszy6LNUYwEeYc0

值得一提的是演员组合。主演翠丝的谢琳•伍德蕾以在《后裔》里出演乔治•克鲁尼的女儿为人所熟知,这次担正银幕上的主演,表现不错,尤其是当中涉及到的转变戏份,从一开始的娇弱无力,到经历事件后的觉醒,乃至最后崭露出领袖潜质,这份成长的变化,谢琳•伍德蕾的刻画可圈可点,相对而言,盖过了男主角的风头;而饰演反派珍妮•马修斯的凯特•温丝莱特则无须多言,贵为奥斯卡影后,出演这样的商业电影自然做足功课。倒是能看到她演反派感到很窝心,这位我心目里的最佳女主角凭《泰坦尼克号》而出名,可却不爱出演卖座的商业大片,这些年来一提起她,多是虐心虐眼泪的《革命之路》《朗读者》《杀戮》等文艺佳作,这次出演心狠手辣的珍宁伯爵,雍容华贵,优雅冰冷,扮相让人想起多年前她的《拦截密码战》,乃是影片的一大亮点。

http://s5/large/001TorZszy6LNUZ7Mdm54

比起纯粹主打三角恋,让痴男怨女们尽情意淫的《暮光之城》系列,《分歧者》充满了社会批判意识。这个反乌托邦的社会虽然没有《饥饿游戏》那么残酷,但生硬地将未成年人划分为五个派别,安上条条框框去培养,若有自由意识就成为被唾弃的分歧者,这种抹杀个体思想,强制成为集体一部分的的社会制度,很容易让我们联想起从小教育里那些诸如“要做XX机器上一颗螺丝钉”的洗脑宣传。当然,小孩子也不用想那么深,这故事其实是在传递给大多数遭受过校园欺凌的人一些激励:那些在校园里交头接耳对你指指点点,在你课本上乱涂乱画取笑你,把你反锁在厕所门里的家伙,才是真正的邪恶。他们这点能耐,难不住将来会成为“分歧者”的你。

我很欣赏影片里女主角翠丝的成长。从一开始隐藏自己的自由思想,到怀疑、恐惧,最后慢慢地觉醒,并敢于吐露出自己的真实思想,做一个勇敢的分歧者,其意义不言而喻:人可以拥有无数种思想,人应该拥有平等与其他人交流的权利,年轻人更应该勇于挑战权威,直面恐惧,和邪恶作战。不要怕被人帖上“异类”的标签,我行我路,又有何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