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智慧典故】孔子学无止境

(2013-04-13 07:09:40)
标签:

文墨

想家

看法

于孔子

席话

【智慧典故】 

                             孔子学无止境    

    开篇,孔子就提出“学而时习之”的观点,认为f三人行,必有我师”,认为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因此,孔子虽然聪慧,却一生都在实践着自己的准则,“不耻下问”,时时不忘向他人学习,真正做到学无常师,学无止境。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向时也是中国古代私人教育事业的开山祖师。他一生虚怀若谷,广泛取法无论是名流大夫还是周官小吏,抑或是7岁孩童,他都会不耻下问,以之为师。
    孔子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在他3岁时,交亲就去世了。母亲颜氏带着孔子兄弟
回到曲阜。孔子的母亲粗通文墨,于是便对孔子兄弟进行言传身教,成为孔子的启蒙老师。由于孔子的聪慧好学,在母亲的教导之下,很快就学会读书写字,并养成好学勤思的习惯。

    孔子I7岁时,母亲去世,生活的重担厣压在孔子身上,为谋取生存,孔子曾担任管理牛羊的小官。生活虽艰辛,但并未消磨掉孔子对知识的渴求。一有空闲,孔子就会专心读书,自己的书读完,就四处去借。邀游在知识海洋中的孔子,感到无比地快乐,生活和工作的辛劳都一扫而空。孔子虽然未曾接受正规教育,但由于他刻苦自学、博览群书,很早就掌握贵族子弟必修的“六艺”,并以博学和知礼而闻名。

    为扩大自已的知识领域和视野孔子四处游学。有一天,他来到日夜向往的京师洛邑,并开始拜师学艺。他首先拜见大夫苌弘,向他请教古代歌舞和音乐的理论。在苌弘老师面前,孔子毕恭毕敬,认真倾听他的讲解,并且经常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孔子的视野的广阔,知识的丰富以及卓越的见识,博得苌弘的高度赞扬。从此之后,孔子在京师洛邑也成为小有名气的人物,当时的一些学者也纷纷前来拜访,向孔子讨教。

    后来孔子又在洛邑拜见周王室的守藏吏老子——当时最伟大的恩想家。这次拜见,让孔子更是受益匪浅。孔子虚心向老子请教“礼”。

   老子说:“你所要问的那些人,他们自身以及他们的骨头早已腐烂,只剩下他们的言论而已。君子遇到好的政治时机,应该出世,出来做一番事业;遇到不好的政治时机,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真正会做生意的商人,会深藏钱财,严密保藏宝货,不让别人看见,好像一无所有一样;有胜德的君子,往往都很谦逊,他们外表看起来像很愚笨的人一样。你要把所有的骄气、想人非非、装模作样和不切实际的奢望都去掉。因为这些东西对你都没有什么好处。我要对你说的就是这些。”老子的一番话,对孔子而言,真可谓是如醍醐灌顶,叉使孔子领悟到很多做人的道理。

    离开洛邑之前,孔子向老子辞别。老子又对孔子说:“我听说富贵的人送人钱财,仁义的人送人良言,我不富贵,也不能窃仁老的名声,但还是要告诉你:观察问题很透彻、言辞犀利善辩的人,却经常遇到危及自身生命的事,这主要是因为他好议论人,揭人的短处。作为子女,应该心存父母;作为人臣,应该心存君主,所有的言语和行动都不能只考虑到自己。”听完老子的这一席话,孔子对老子更加佩服。
   孔子后来曾对自己的学生说:“鸟,我知道它能飞行,但可以用弓箭对付;鱼,我知道它能游水,但可以用钓丝对付;野兽,我知道它能跑,但可用网对付。而对于龙,我却无法了解,因为它乘风驾云直上青天。我见到的这位老子,就是像龙一样的人物。他知识渊博.让我受益匪浅啊!”
   孔子不仅拜访当时的太师,向他们求学,也向当时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学习,甚至还向7岁的儿童求教,真正做到不耻下问,学无常师。
   司马迁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这样记载: “有一天,陈子禽问孔子的学生子贡:‘仲尼从哪里学到这么广博的知识呢?’子贡回答说:‘文王和武王的治国之道没有完全没落.贤人记住重要部分,而不贤的人只记住很少的一部分,这些都表现文王和武王的道,我的老师怎么会不学呢?他没有固定的老师啊!,”
   “活到老,学到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虚怀若谷,一生游学,终成一代宗师。而生活在国际化、知识化社会中的我们,更应该不断努力学习各种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共进,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