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宗扬与中央防疫处(秦川渭水)

标签:
林宗扬中央防疫处拨款委员 |
分类: 科技专家 |
林宗扬与中央防疫处
(秦川渭水)
林宗扬(1891-1988),是早期中央防疫处拨款委员会中方委员,负责监察方面的工作;曾在中央防疫处第十二任处长陈宗贤赴欧美考察期间,代理中央防疫处处长,是我国近代微生物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人物。
林宗扬1891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一个华侨富商家庭,祖籍福建海澄(今龙海)人。1911年从槟榔屿南洋中学毕业后,考入香港大学医学院,1916年毕业,应伍连德邀请到北京开办中央医院。1919年赴美入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造,1922年获公共卫生学博士学位。在美留学期间,曾到英国利物普大学热带病专门学校学习制备疫苗。
1922年林宗扬在美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在中央防疫处任拨款委员会中方委员。
据有关历史资料记载:有鉴于1911年冬至1912年春东北三省和1917年12月归绥晋冀三省两次大规模鼠疫流行造成的民众死亡之惨烈财产损失之巨大,时任北洋政府内务总长钱能训乃借鉴欧美及日本等国设立专门防疫机构的经验,遂决定以绥远防疫之余款在京师创办由国家管理的永久性防疫机构——中央防疫处。日常运营经费原定十二万元由北洋政府财政部支付。民国八年虽经国会核减至十一万二千八百七十二元,而财政部亦未能照付,致中央防疫处经费支绌几至停办。1921年12月民国十年十二月内务总长齐耀珊以事属重要亟宜整顿,乃咨外交部商允使团,由关税项下照国会核定之数拨款以资中央防疫处正常运营,遂有中外医员各半组成的拨款委员会经管拨款一事。中央防疫处的正常运营经费按月由处长提出预算,经委员会逐项核议,议决后由委员会如数照支。每届月终由处长详具决算,连同单据,交委员会逐项核议以找补盈亏。议决后彼此找补盈亏以清手续,向无积压之患。盈余之款仍由委员会保留,为添置扩充之用。时因中央防疫处经费有国外机构资助,故有外籍人士参与拨款委员工作。
中央防疫处首届拨款委员由中方委员陈祀邦、全绍清、汤尔和、及外方委员贝熙业、德来格、简松野太郎共六人组成。1922年8月全绍清出任中央防疫处第四任处长,所遗委员之缺即以林宗扬接充。1924年3月拨款委员陈祀邦赴美,其委员工作事宜亦托林宗扬兼代,直至九月陈祀邦回处销假。
1924年11月至1926年8月方擎接替前任严鹤龄担任中央防疫处第七任处长。并兼任本处拨款委员会主席。时,中央防疫处拨款委员会委员组成人员为:处长,方擎,主席;中方:委员陈祀邦,会计;委员严智钟,审计;委员林宗扬,监察;外方:委员韩济京(英籍),会计;委员贝熙业(法籍),审计;委员蘭安生(美籍),秘书。
1929年10月至1930年10月,时任中央防疫处第十二任处长陈宗贤赴欧美考察前后一年,其中央防疫处处长职务,1929年10月至1930年3月由林宗扬代理,1930年3月至1930年10月,由余()代理。1930年3月,陈宗贤考察回国亲理处务。尽管林宗扬只代理了半年处长事务,但据Deepseek依据相关资料介绍:在代理处长期间,林宗扬以其渊博的生物学知识及生物制品制备技术为中央防疫处的疫苗制备技术提升及防疫体系的完善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1930年3月,林宗扬在协和医学院,晋升为教授,成为当时协和医学院仅有的三位中国教授之一。
林宗扬还曾于1934年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大会被选为理事会主席。
1935年林宗扬赴匈牙利国立卫生实验院进行研究工作,同年又去印度卫生学院考察教育。
1937年,林宗扬被任命为协和医学院教务长,连任4年,是协和医学院第一个担任教务长这一职务的中国人。
“七.七事变”后日本人占领北平,1942年强行关闭协和医学院。林宗扬遂转至北京大学医学院任细菌学教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林宗扬不再担任教学工作。1956年,林宗扬因年事已高,被聘为中华医学会任《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名誉顾问,
1988 年林宗扬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2025,3,20
说明:林宗扬的部分史料选自Deeps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