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放前的大田中学简史

(2010-06-07 10:55:16)
标签:

杂谈

解放前的大田中学简史

http://s12/middle/675effdbh8867d470395b&690
           寸曦炳校长

  大田中学,校址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大田镇大田街,为攀枝花市历史最为悠久的中学(1965年以前现在攀枝花市金沙江以南大田地区为云南省行政区域)。

一、清朝
  清朝雍政10年(1732年)在输成里(大田)建有义学馆,民国9年(1920年)大田建立高级小学。

二、民国时期

(一)仁和办学时期
  民国时期,永仁县地处偏僻,交通闭塞,但普通中学教育起步早。民国17年(1928年),永仁县教育的先驱者寸曦炳、李为元等开名士绅联名向县长刘明昭呈文,建议在永仁县发展普通中学教育,创建县立初级中学。县长刘明昭接受了建议,当即召集各界士绅会议,就成立县立初级中学一案进行悉心的讨论,做出了决议:
  1、县立中学由三区轮办(永仁县当时分为:上区永定镇、龙华乡;中区大田;下区仁和)。下区仁和校址已落实,先由下区开办。
  2、经费以四千元为率,加上鱼塘、小鲁路两公庄的学田租谷,不敷之数再由全县庙款、公款统筹。
  3、任命:寸曦炳(1929—1939、194?—1950年)为校长;寸怀芬为名誉校长;李为元为主席校董;娄文升为事务主任;倪中和为教务主任。
  4、公举提款主任一人,提款员六人进行提款事宜。
  民国18年(1929年)3月,永仁县立中学(大河中学)在仁和成立,(校址在现在仁和区政府位置,为大田中学的前身)招收第一班;1930年招收第二班,录取正额学生56人;1931年再招收第三班,总计在校学生达140多人。

(二)大田办学时期
  民国22年(1933年)按三区轮办原则,县立中学轮到中区大田开办,校址由下区迁至中区大田。从迁校至民国34年(1945年),县立永仁初级中学在大田共办学12年,从第四班招生至十三班(其中四班及八班为师范班属于省管理),每年保持三至四个班的规模。民国28年(1939后)有初中3个班,在校学生177人,教职员8人。当时课程设置:普通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理卫生、农学、音乐、三民主义、军事体育等,学制三年;师范班,所开设的课程,基础课程和普通班一样外,增设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学制为四年。
  民国29年,1940年初,寸曦炳校长卸县立中学校长职务,调任云南省教育厅任鹤庆、丽江、中甸、维西、学区国民教育视导员,罗华荣继任校长(1940—1944年)。
  民国29后(1940年)9月,罗华荣从时局、交通、办学条件等方面提出理由,呈云南省教育厅,要求省厅核准改县立永仁中学为省立,并增设高中,省厅指令:“值此本厅费奇绌、厉行节缩之际,应勿庸议。”至民国34年(1945年)7月,县立大田中学有初中3个班,师范1个班,共4个班,在校生220人,教职员16人,这一时期,学校日臻完善,教育教学设备、师资条件、办学经费大为改善,教学质量较高,在周边很有名气,邻近各县的大姚、姚安、盐丰、元谋、武定、会理、会东、盐源、华坪等地的学生,舍近求远,纷纷投奔大田中学求学,大田成为一方教育中心。
  民国34年(1945年)初,罗华荣因故出走他乡(大理凤仪县)。3月2日省教育厅发出(34)中第572号指令:“准如请给曹元涛为永仁县立中学校长”。曹元涛在昆明有事暂不能到任,特委托崔道成老师代他校长职务(1945年3月—1945年9月)。5月,曹元涛仍在昆明,被大田镇长李森指控为“阻挠粮政、抗欠公谷、摧残学校”等。7月,曹元涛因环境不佳,始允就职而终于坚持辞职。李森代替崔道成代校长之职(1945年9月—1946年)。
  县立永仁中学创建之初,原议三区轮办,但从仁和迁至大田后,历时12年的经营,校址已固定于大田,特别是教育科长寸和大田镇民代表李森等反对县立中学移办县城。上区永定镇、龙华乡占全县面积人口之一半,而且永定镇又系县政府驻地,本应成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反而轮不到办学,因此,上区和中下区之间发生激烈的争论。民国34年(1945年),县长李乐山召集各界员绅讨论,为缓和各方面的矛盾及满足各界人士对发展中等教育的要求,改三区轮办为每区设立一所县立初级中学的决议:县立第一中学设县城永定镇,校长陈源;第二中学校设大田镇原校址,校长李森;第三中学设仁和镇,校长娄文升,民国34年(1945年)9月,各中学按县政会议决议办理招生、开学事宜。县长李乐山将县政会议决议县立中学一分为三的决议报省教育厅核准,省教育厅中教科发出395号指令,:该县并无设立三校之必要,二、三中学以县城中学名誉设立为分校。1949年9月,第三中学增设一个高中班,招生50多人入学,后来报省教育厅未被批准,云南省政府复电饬:饬改为师范科或职业科。1945年,原来大田中学11班和12班仍然在大田中学就读,13班到永仁中学成为永仁中学第1班学生。
  1943年,中国国民党永仁县党部成立,罗华荣、李森、陈源先后选为县党部委员(据永仁县党史资料)。
  县立第二中学办学至1949年,中国民主联军滇西纵队丁治平部占领永仁全境,本校放假停课三个多月,丁部撤退后,秋季学期始恢复正常教学。
  1950年1月永仁县全境解放;2月人民政府成立;3月上级派员接管了境内三所中学。三所合并在永仁县城,更名为永仁县人民初级中学校。
  在开始办学之初,校长寸曦炳认为教员的素质,关系到学校的盛衰,所以十分重视教师德才素质的选择。1931年,日本关东军侵占东北,东北沦陷,相继华北沦陷,许多学者不愿意在日本鬼子的刺刀下面上课。东北、华北的许多大学为躲避战乱,纷纷迁到南方,如东北大学迁到四川,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先迁到武汉(武汉也要沦陷),后来又迁到昆明成立西南联大。这些为躲避战乱来南方求职的学者被称为“下江人”,大田中学也有不少“下江人”,所以教师来源较优越,素质也较高。学校仅有十几位老师,大学毕业生就有7人之多,占教师总数的70%左右。
  解放前在大田中学任教教师名录:
  寸曦炳(永富大竹人,武昌高师毕业,曾为访问日本学者,(曾到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考察学习获得博士学位)教生物);寸怀分;
  王子近(中共地下党员,大姚石羊人)、李为元、李复初、李幼白(教国文)、李森、(大龙潭拉乍人/云南大学毕业)。李君实(云南省第一师范毕业,仁和人,教语文)、李培德(军事体育)、李载仁、华元龙(上海光华大学毕业,江苏人,教国文和英语)、张世文(教数学、兼军事教官)、田汇江(教国文)、张兴政(教国文)、娄文升、倪中和、朱乃英(江苏南京人)、宗英(浙江人)、陆德慈(上海人)、周香久(南洋滨榔屿棕座大学英浯专业毕业,会拉丁语,法语、英语等,教英语、语文,会理人)周光正(教数学、物理、化学)、欧阳嘉禾(教育学)、唐宗孺(教体育)。唐润富(教英语)唐宗如(总发人,童子军训练(体育))、唐润富(大田云鹿人)、罗华荣(西南联大毕业,大田人,教国文和物理)、罗吉新(云南省第一师范毕业,教语文,仁和人)、罗宗武(教历史,地理)、陈鼎章(东路大学(云南大学前身)毕业,,永仁人,教语文)、陈德润(教化学)、蒋继祥(昆华工校毕业)、崔道成(现离休住在平地已九十多岁)、徐子培(、昆华师范毕业,教数学,仁和毛姑坝人)、曹元涛(大田龙头山人、西南联大毕业)、、曹君仁、陈上凡、刘燕飞(军事体育)、陆光恒、丁幼初、于绍鹤,胡坤(县党部大田中学区支部书记)。
  解放前部分学生名录:
  一班 周简行 廖有伦 倪 昆 李继英 陆光恒 代开元 
  二班 倪 瑞 唐润卢 杨从藩 周士贤 江炳礼 罗华荣 
  三班 欧阳午 欧阳志 林至玉 起发金 起发兴 起发荣 起发胜  高建业
  四班 倪立刚 张晓文 阎乌文 廖横照 吴加礼 倪 彬 张兴心 倪淑静 催怀贞 胡 琨 陈自鼎 高忠信 周质彬 起发贵 
  五班 陈 源 撒光珍 姚桂芬 姚兰芬 曹经红 杨琪瞑 张世元 简午堂 李 树 勾天禄 陈文正 陈文青 起必安 起德阳 纳发甲 毛体仁 李德 殷正康 王朝鸣 尹兰华 冯加玲 杨纯清 金凤山 杨世福 李朝阳 起开如 罗元明 周士舜 周士贤 粟 瑛 寸琼书 寸琼瑶 寸琼仙 寸琼碧 寸琼章 起绍能 高建业 张予德 倪立刚 张志安 简国昌 杨颖洪 倪高照 金龙华 李桂春 王汝安  杨 承 起凤培 起光培 金龙华 金凤山 起发茂 起树培 起云福 起柱培 殷正康
  八班 王光祥 熊兴仁 熊兴需 林顺森 罗治春 伍世华 伍世凯 欧阳映 旷必森 段荣宗 崔道成 彭世杰 宋玉成 戴开元、刘道宏、王朝乌、尹兰华、冯加玲、杨纯清、倪高照。
  其余 林 寿 陈 汉 曹云烈 余本宗 李 喜 宋景明 李建国 何炳仁 杨亚秋 杨瑞辉 杨静碧 杨世佑 尹绍同 崔德立 蒋朝鼎 钱必森 吕崇高 苏曾霖 曹会云 李正洋 李学忠 李正悦 张清涛 宋兴权 吴加强 盛庆汝 杨万明 陈加惠 高汝学  刘坤元 刘兴明  罗礼洪  罗明元  简国昌  何万鹏(中共地下党员)起发茂   起发生、殷洪富、夜学良、毛志能、李云,苏加寿、寸曦涛、李忠俊、王文选、毛瑜、杨怀英、张培宗、起必安、郭家策、陈元章、罗宗跃、陈勇、李忠桓、杨怀运、邓华源、阎宗禹、盛兰华、杨文喜、钟祥云、杨怀斌。李有能、朱文辉、倪立都、李兰珍、汪秀芬、旷文臣、刘瑜、旃运寿、陈栋明、李守和、李本坤。

(采访部分至今健在学生老师记录,范围内容很有限)
(以上材料据《永仁县志、教育志》和采访当时已九十多岁的大田中学第三任校长崔道成老师(离休,住平地医院)的笔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