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发生了一件小事,可就是这件小事,让我耿耿于怀,不吐不快。
接女儿放学后,他们四个小朋友和家长们一起在楼下的小花园玩。其中一个女孩问她爸爸:“爸爸,我今年四岁了吧?”女孩的爸爸说:“还没到,你还差四个月才四岁。”这时,女儿忙着抢白说:“我今年四岁了!”那女孩的爸爸说:“你也不到四岁。”可女儿仍然执着地说:“我就是四岁了!”突然,那女孩子的爸爸玩笑似的用手指着女儿说:“哦,你撒谎!”接着,那女孩和其他的孩子也都学着那孩子爸爸的样子,笑着用手指着女儿并大声地说:“你撒谎,你撒谎!”女儿先是大声地回嘴:“我没撒谎,我没撒谎。”可孩子们的嘲笑声越来越大,她回过头来委屈地看着我,眼里含满了泪水。我赶快上前搂着她,坚定并且大声地说:“YOYO,你没撒谎,妈妈相信你,你只是记错了时间!”可这时孩子们的声音依然没停止,于是我再一次大声地告诉他们:“YOYO没有撒谎,她只是记错了时间,阿姨相信你们每个小朋友都不会撒谎!”我想,我当时的表情一定是很严肃,因为那女孩的爸爸表情有点尴尬。又玩了一会儿,孩子们各自散了回家。
我承认,我确实是非常生气。因为,我的女儿受到了来自成年人和小朋友们的嘲笑和指责,这让她感到很难过也很无助。而对于“撒谎”这个罪名,则我是最为痛恨的。因为在我看来,小孩子是不会撒谎的,真正会撒谎的都是成年人。对于一个三岁多的孩子,长大是一件让她骄傲不已的事情,所以她希望自己是四岁。这仅仅是孩子的一个美好的期待,又怎么能定义为“撒谎”?也许那女孩的爸爸认为这只是个玩笑而已,但我却认为,这是个非常不合适的玩笑。它嘲笑孩子,使孩子失去了期待与幻想。
举个例子吧。十一八天假期,女儿和她的好朋友亮亮一直没见面,一开学再次碰面,两个小家伙都格外开心。晚上,女儿告诉她爸爸:“我今天一看见亮亮就抱着他哭了!”YO爸用问询的眼光看着我,我笑着摇了摇头。YO爸问她:“那你肯定是特别想亮亮吧!”YOYO点头说:“是呀!我特别想他!”其实,女儿形容的那个场面根本没发生,但我们相信,这其实是她想表达自己感情的一种转述,我们并不认为这是撒谎,而认为这是孩子间真实情感的流露。
曾经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画一个圆形分别给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的孩子们看。幼儿园的孩子们说它是:“太阳、鸡蛋、气球、泡泡、蛋糕。。。。。。”小学的孩子们说它是:“圆、太阳”。中学的孩子们则只说它是:“圆形。”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孩子们的想像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小,越是长大越是被固有的思维方式所左右,这里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来自于成年人的影响。许多人总是抱怨孩子没有想象力,却没有反思过,成年人才是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
碍于情面,我没有当场反驳那孩子的爸爸,但我相信,我当时坚定的态度已经给了他足够的暗示。我并不强迫别人也接受我的观点,但我深信,每一个孩子都不会撒谎。当孩子们不愿意说出实情,应该检讨的是成年人,到底是我们做出了怎样的举动,才会让孩子们不再相信我们,不愿意像小时候那样言无不尽。
请不要给孩子乱贴“撒谎”的标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