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2014-07-20 11:47:12)
标签:

佛学

 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庄子演义 外篇 天地(十) (1-30)

1 子贡到楚国旅游,在返回晋国时,路过一个名叫汉阴的小镇。 
2子贡注意到,一位农人在道旁菜园子里辛苦地工作。这位农人用桶在井里舀水,然后提着桶为一颗一颗的青菜浇水。子贡摇了摇头,认为这个乡下地方实在是太落伍了,工作如此的没有效率。一个浇水的动作要花那么多的时间,那他一天又能照顾多大个菜园呢?难怪他们这么穷。 
3 子贡一时起了恻隐之心,他觉得有义务告诉当地人,他们在晋国实施多年的简易灌溉方式。 

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 

4 子贡叫车停住,他走下车来,隔着田埂,对这位农夫说:「我知道一种机械装置,它每天可以帮助农人灌溉上百亩农田,省时省力,非常地有效率,你想不想也装置一台呢?」

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 

5 这位农人看了看这位衣冠楚楚的陌生人,说:「它长得什么样子啊?」 

为圃者卬而视之曰:「奈何?」 

6 子贡说:「这是一种木制的机械,主要的结构是一根木棍,利用杠杆原理,一头重一头轻,轻的那头用来提水,人只要轻轻地按重的那头,水就会自井中舀出注入挖好的水沟中形成持续的水流。有这种工具,灌溉就变得容易了。这种装置叫槔。你听说过吗?」 

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泆汤,其名为槔。」 

7 这位农人放下手上的水桶笑着说:「哦!你是说槔啊!我不喜欢它,也不喜欢所有机械的工具。我的老师告诉我,凡是喜欢使用机械以求省时省力者,他们在处事上也一样的喜欢寻快捷方式走后门。而做事喜欢寻快捷方式走后门的人,他们就一定会投机取巧,欺上蒙下,而这些都是一位修行者应该避免的。 
8 我的老师也曾这么说过:『机心存于胸,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沉稳宁静就变得不可能』,没有一颗沉稳宁静的心,修行就上不了路。 
9 你说的槔我们这儿也有,只是我不喜欢用它罢了。」 

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 

10子贡在孔子那儿学习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他也一直被公认为是孔子的大弟子之一,今天从这位乡下农人这儿听到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这样的教训,真把他羞的无地自容,他不觉低下了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子贡瞒然惭,俯而不对。 

11 我们这位农夫朋友也感觉到气氛的尴尬,他试图打破僵局:「你是谁啊!看你的装扮应该是位大人物吧!」 

有间,为圃者曰:「子奚为者邪?」 

12 子贡的信心似乎又恢复了些,心想这可能是自己挽回面子的时候。因此,他正色地回答说:「我是孔子的弟子。」 

曰:「孔丘之徒也。」 

13「哦!」农人应道:「你们不就是那一群读了许多书,试图扮演圣人的角色,长年来东奔西跑地想要利益众生; 抱着没有多少人认同的理想,到处宣扬以建立自己的名声的修行者吗?我看你这个人不错,颇有爱心,愿意停下来帮助一个乡下农人,不过,你必须将你脸上高人一等的容貌清除掉,将你心中骄傲的心态抹杀掉,这样你的修行之路才有可能走下去,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你甚至连自己都照顾不好,更不要说治理天下了。好了!你还是上路吧!我也没闲工夫跟你多聊了。」 

为圃者曰:「子非夫博学以拟圣,于于以盖众,独弦哀歌以卖名声于天下者乎?汝方将忘汝神气,堕汝形骸,而庶几乎!而身之不能治,而何暇治天下乎!子往矣,无乏吾事。」 

14刚刚恢复一点儿的信心,这时又跌回谷底。子贡低着头,慢慢地走回车子,他一句话也没说,一个人默默地想着这位乡下农人的话,怅然若失,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好像全泡汤了。 

子贡卑陬失色,顼顼然不自得,行三十里而后愈。 

15 就这样神情赧然地坐在车里直到卅里外,他才逐渐回过神来。子贡的随行弟子看见老师这个样子,谁也不敢出声,直到老师神情稍微开朗之后,才开口问道:「老师!你刚刚是跟谁说话啊!为什么上车后就神情大变,一路上郁郁寡欢,心事重重呢?」 

其弟子曰:「向之人何为者邪?夫子何故见之变容失色,终日不自反邪?」 

16 子贡摇摇头,低声地说:「我一直认为,你们的师公是这世上唯一的智者,然而,今天却让我发现了另外一位。 
17 孔先生教导我们,应该努力工作,想办法将事情办得妥当而有效率。所以我相信策略、技巧是必要的,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圣人之道。可是今天这位乡下人却点出了我们根本上的错误。 

曰:「始吾以为天下一人耳,不知复有夫人也。吾闻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见功多者,圣人之道。 

18 他认为,圣人之道,在于讲求不着雕斧的完整人格。不做作、不虚假、不文饰,也就是所谓的德全。德全的人首先应注意形全; 也就是身体的原貌、身体的正常状态。比如我们不过分地劳累,早睡早起,不暴饮暴食,身体不胖不瘦,不染头发、不过分追求名利,不让功名事业给身体带来太重的负担等都是形全应该注意的; 
19形全之后,一颗沉稳宁静的心才有可能实现。 
20 沉稳宁静的心,我们称之谓神全。神全之后修行才算上了路,道才有可能求得。 

今徒不然。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圣人之道也。 

21 一位修行完备的人,他专注在自己主观条件的照顾,对客观条件的变化,他既不干涉,也不助长。凡是企图干涉或助长客观条件之变化者,他们必定企图利用计谋、策略等技巧以谋取事业、世荣,而这些举措,都足以破坏沉稳安宁的心境,这样一来,修行之路就走不下去了。 
22 所以正确的修行之路是: 维护沉稳安宁之心的事就去做; 破坏、干扰沉稳安宁之心的事就别做。 

托生与民并行而不知其所之,汒乎淳备哉!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若夫人者,非其志不之,非其心不为。 

23举凡他认为正面的、应当做的事,虽然天下人都反对,都不赞成,修行人也坚持做下去。负面的事虽然会获得大名大利,修行人却弃之不顾,更不会将之放在心上。客观条件的荣辱与褒贬等都不能影响他。也唯有这样的人,才最终有可能修炼完美,成为一个修行完备之人。 

虽以天下誉之,得其所谓,謷然不顾;以天下非之,失其所谓,傥然不受。 

24 我子贡不过是一个为了功名利禄四处奔走,整天忙碌的庸俗之人。惭愧,惭愧!」 

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我之谓风波之民。」 

25子贡返回鲁国后,将在路上发生的这段插曲告诉他的老师孔子。 

于鲁,以告孔子。 

26孔子说:「这位农人想必是修浑沌之术的高人。天地未成之初,宇宙成浑沌状,万物都是一体的,没有彼此之分。所以这一派的人仍将宇宙万物视为一体,反对任何有关各分彼此,有相的论点。 
27这种理论反映在修行上面,他们仅专注于主观条件的提升,培养与关注上。对客观条件的种种就不是那么的关心,更别说干涉、助长及拥有了。 

孔子曰:「彼假修浑沌氏之术者也。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 

28修浑沌派的人,都力行纯朴简单与平易恬淡的生活。保持沉稳,安宁,祥和的心态,是他们对自身的要求; 
29通常,他们会注意自己的行为细节,绝不让小错酿成大错;他们知道,意识只是辅佐自性、佛性、气、挫火、妙用等德性的工具,是补其不足,绝非主导的源头; 所以在重大决定上,他们会倾听自性、佛性等的指示,不会认真考虑客观条件、个人名誉,以及利害关系等因素,更不会运用意识去做判断。 
30正由于这样的处世态度,使他们过着悠游自得,与世无争的日子。你乍然听闻这样的想法,当然会吓一跳,再说,这种彻底无相、无住的思想,也不是你我这种凡夫俗子所能望其项背的。」 

夫明白入素,无为复朴,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者,汝将固惊邪?且浑沌氏之术,予与汝何足以识之哉!」 

<<淮南子本经训>>

 

远古时代圣人治理天下,平和随顺事物本性、寂静无为,保持它们的质性纯真而不加雕饰;他闲静而不浮躁,任凭事物自然发展而不以规矩去限制;他内在精神与道体相符,外在行为与德行协调;他行为举动成顺法度,处事快捷便利事物;他的言论扼要简略而合循事理,行为洒脱简易而随顺常情;他心胸开阔愉悦而不伪作,行事朴实简约而不巧饰。因此,那时候干任何事情都用不着选择良时吉日,不必占卦问卜,不必慎重考虑如何开头,也不必仔细计划结果如何;事物安静不动则随之安然停止,事物激发变化则随之行动变化。他形体和天地自然相通,精神和阴阳二气同融,中和之气和一年四季相和谐,神明和日月相辉映,整个地和自然造化相伴随,交融合和。正因为这样,所以苍天将道德恩泽施予万物,大地将承载乐土养育众生;四时将不失其次序,风雨将不逞暴虐;日月清朗放射光芒,五星循轨不偏方向。在这样的社会盛世下,天道光辉浩荡普照,凤凰麒麟也会翔临门庭,占蓍卜龟也显示吉兆,甘露降临,竹实饱满,流黄宝玉露显,朱草生于庭院,而机巧伪诈没法潜入人的通体透明之心体。

 

太清之始也,和顺以寂漠,质真而素朴,闲静而不躁,推移而无故,在内而合乎道,出外而调于义,发动而成于文,行快而便于物。其言略而循理,其行侻而顺情,其心愉而不伪,其事素而不饰。是以不择时日,不占卦兆,不谋所始,不议所终;安则止,激则行;通体于天地,同精干阴阳;一和于四时,明照于日月,与造化者相雌雄。是以天覆以德,地载以乐;四时不失其叙,风雨不降其虐;日月淑清而扬光,五星循轨而不失其行。当此之时,玄元至汤而运照,凤麟至,蓍龟兆,甘露下,竹实满,流黄出而朱草生,机械诈伪,莫藏于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仁义礼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