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我的伯克利指导教授郁彬

(2013-05-19 13:54:57)
标签:

教育

http://www.yufamily.org/src/WuFei_MyBerkeleyHostingProfessorBinYu.php
吴 飞


  一般会将访问学者所到访的教授称呼为 Host Professor,我自己会和人家习惯称呼 Host Professor 为指导教授。我在伯克利统计系的指导老师是郁彬教授(Prof. Bin Yu)。

  写这篇小日记前,我的脑海里面浮想起鲁迅先生所写《藤野先生》里的一段描述: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http://www.yufamily.org/imgs/Seal_Yu_red_bg_Style2.jpg   我听课题组一位学生讲,当时他将郁老师中文姓氏写错了,郁老师就耐心告诉他:我姓郁,郁达夫的郁。由于隔行如隔山之故,我第一次听说郁老师的名字是在 2009年1月学院人工智能所里举行的1次年度学术报告会上。刚刚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引进的一位正教授在介绍当前国际统计学和机器学习最新进展时,口里 冒出一句话“目前国际上做统计做得最好学者之一有伯克利的 Yu Bin 教授”。

  目前我所研究方向机器学习正在大行其道,而这里面涉及到很多统计基本理论。我当时正在考虑联系访问教授事宜。于是,第二天就给郁老师发信,询问我去 她课题组做访问学者可能性。后来经小老板推荐,郁老师接受了我的申请。很高兴的是,大概为了让小老板和我有亲切感觉,郁老师在给小老板回信中还细心说到, 她是浙江富阳人,但是在哈尔滨长大。是呀,我的学校在浙江省省会,我顿时有了种亲切感觉。虽然后来到伯克利后,有2次机会去郁老师家吃饭,郁老师才知道我 是湖南人。

  我来伯克利后,大概在11月初,收到了郁老师一封群发 email,内容是《钱学森最后一次系统谈话:大学要有创新精神》,郁老师在email 中写到:与同学们共勉。我仔细看了看,这封信是发送给课题组中国学生和我这个中国访问学者的。我的心里不由一怔,验证了我先前对郁老师的印象,即郁老师身 上有着“仕为知己者死”传统知识分子情节和“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北大情结。

  郁老师是北大数学系80级学生,87年和90年分别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统计系拿了硕士和博士学位。比较有趣的是,郁老师外公的弟弟的确是郁达夫先 生。不过更加令人景仰的是郁老师的外公郁曼陀烈士。郁曼陀先生是郁达夫的大哥(比郁达夫大12岁),对郁达夫成长影响极深,也是著名爱国法官、画家和诗 人,历任京师高等审判厅、大理院推事,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分院刑庭庭长等职务,兼任当时东吴和法政大学教授等职,1939年被日伪特务暗杀。

  来伯克利不久,将在杭州与学生一起讨论的一个idea向郁老师请教和讨论后,写成了篇论文,与郁老师课题组博士后金柱合作,反复修改,最后觉得很满意 了,发给了郁老师,询问意见。没有想到的是,郁老师大为震怒,“这不是伯克利标准,Unacceptable!”。在郁老师改动的密密麻麻、合情合理、一 针见血的批注中,我这个副教授领略了世界一流大学正教授在繁重行政忙碌(郁老师目前是统计系系主任)中的严肃、严谨、认真和一丝不苟。我猛然想到,在“感 谢伯克利”中,不是有个学生已经告诉过我么,“Berkeley has taught me to appreciate all of the little details in our surroundings.”

  随后,我和金柱全心投入到了论文修改中,一直到论文提交截止时间前1小时,郁老师才觉得论文虽尚有遗憾,但可投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将论文给了几 个美国学生修改和通读,其中一个美国学生修改得极其认真和仔细,我和金柱才发现,原来我们在英文撰写过程中用了这么多“中式英语”,直呼要这个美国学生写 篇中文让我们大刀阔斧修改下。论文之后,“伯克利细节”这个单词印在了我脑海深处。

  过了些日子,因为其他事情到郁老师家里,郁老师的丈夫还告诉我们,那天听郁老师在电话里说话语气那么愤怒,还询问是和哪些人再讲话,我听后惭愧不已。 也就是在这一天,我见郁老师家里饭桌上有《警世通言》和《读书》等几本书籍,大为吃惊,得知是郁老师丈夫 Ken 在文学网站上和对手对诗,为了击败对方,正在研究古诗词中押韵问题。谦虚、幽默的 Ken 在知道可可妈妈是中文专业毕业后,在我的请求下,还摘抄了三首新近创作的诗词,让我交给可可妈妈评价。

  时间如白驹过隙,我在伯克利的9个月访问会很快过去,我希望自己能更多了解些伯克利细节。

  内心也衷心希望伯克利统计系正如郁老师的姓氏一样,郁郁葱葱、蓬勃向上。是以此纪念在伯克利度过的三个月时光。

2010.1.28

作者吴飞是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


[编者注]   郁彬教授的父辈是郁晓民与余棣北,祖父辈是郁曼陀、陈碧岑、余上沅及陈衡粹。


郁彬入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2013年新晋院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