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

(2012-05-25 17:55:38)
标签:

“奠基工程”

小学数学活动后

总结

杂谈

分类: 未来教育家学习

小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

课堂教学是动态复杂的,也是常态生活的,教师的呈现要简单,简单到从不拒绝任何一个学生的参与。好的教学应该在和谐的氛围中实现师生生命的对成,应保持这样的行为与心态: 当你将学生看做孩子时,你要学会做大人,去引领他们成长;当你将学生看做大人时,你要学会做孩子,倾听他们的见解。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创新能力。孩子具有一定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是能力形成的过程更不容忽视,没有过程怎么会有结果。孩子能力形成有多种因素,其中最重要是要有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因此,我们应该做到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一、培养孩子多角度思考问题-------不批评孩子的新想法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因“问”而“思”,因“思”而“学”的理念,不批评孩子的新想法。

1.  因“问”而“思”。教师要用联系的眼光、辩证的方法,设计教法和学法,组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寻找引导学生自悟自省的最佳切入点,进行扎实而灵活的训练学生的学习习惯

因“问”而“思”。的价值不仅在于为探究活动指明方向,更体现在伴随结果而引发的更为深层次的思考与问题中。中国的课堂教学是“去问题教学”,学生没有带问题走进课堂,而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学生同样没有带问题走出课堂,学生的头脑只是一个储存知

识的仓库。

我在前不久听一位老师讲四年级上册第113页的数学广角例2

《合理安排》一课,如下是一部分教学片断:

出示问题:

 

师:再过几天就是我们同学王昊天的生日了,为了给他庆祝生日,妈妈准备去菜市场买一些食品。(课件演示)

问:从这幅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师:看看妈妈要买些什么?(课件演示)

妈妈要买三样食品,能帮助她设计一个合理的购买路线吗?并列式计算出所用时间。

学生活动后汇报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归总最佳方案:先去面包房订蛋糕,再去买蔬菜,然后回面包房取蛋糕,最后去买香肠3+2+6+2+2+520

这时有生提问:“老师,超市里的通道不相同吗?”

老师答:“看图!”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从这个例子中,我们看出教师在设计数学时并没有考虑习题与生活实际的当学提出异议的时候,也没有引导学生因“问”而“思”,因“思”而“学”。不仅没有表扬孩子们的合理想法,而阻碍了学生的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发展。

(我:……设计方案时,除了考虑时间,还要符合生活实际。)

2.“创造始于问题。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

“美国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教师并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       

 3.启示,在问题的设计上教师为学生创造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惜境必须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地“活化”教材,使教材趣味化、生动化。 

有人说:一盘好菜=好的原料+好的样式+好的厨艺。由此,我联想到:一节好课=好的教学内容+好的呈现方式+好的教学方法

我们期待的课堂教学应有的生机与活力能激发出来,学生在课堂中智慧的创造与灵性得到释放,教师以自身的智慧不断唤醒、点化、丰富、开启学生多角度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中,采用如下几个策略指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学习。

1.多角度思考问题------------发散辐射策略。

即教学中采用问题、方法、答案多元开放的方式,鼓励学生求异、求变,保护学生思维的个性,提高创造力。由思维的发散,多种思维的共存,进而引发的思维共振、思维互助以使思维向合理、最佳、理想的状态发展,这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方式。
教师如何保护更多数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及思维方式,承认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形式的存在,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探索是有巨大帮助的,故而我在教学中,少提一些填空问题式的硬性问题而多提思考性较强的开放性问题。

2.多角度思考问题----------捕捉灵现策略。

即非常规性问题、设想,进而引发学生亲历数学知识建构过程的探究,形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活动。将一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不为众人承认的想法转变成现实的方法。这是一种教学艺术的体现。
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具有多方面特点,其中“越轨性”就是较为明显的一个,在思维过程中勇于破除思维定势,不拘于常规束缚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思维特性。这样的思维火花,稍纵即逝,故而,我在教学中,注意倾听生发言,观察学生行动,及时捕捉思维的一闪念,充分开发它的价值和创造力。

3.多角度思考问题--------行为反审策略。

即促使学生以自己的学习行为作为对象,在学习过程中,有机会反观自身,力求保持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亲历数学知识建构过程的研究创造思维活动与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的状态。在反思与批判过程中寻求新的方法,得到新的启示,是一种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有效策略。
反思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从而提升自己的认识水平,在否定中去肯定,对思维的创造性培养是有巨大帮助的,往往能激发出学生极大的创造力。
以上策略在促进小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上,都有其自身的功效,而在课堂中,各种策略按照教学过程也相对地侧重于某个特定的阶段,有的教学指导策略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反复使用,真正达到让学生养成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