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
作者:王婷婷
“教师能走多远,学生才能走多远。”
——摘自张燕访谈记录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个不断变革的时代,喧嚣与繁华的社会让我们心浮气躁,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慢不下来、也静不下来,“忙”成了我们的特征。这种“忙”常常是不自觉的,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常不自觉地把“与时俱进”等同于和大部分人保持一致的步伐,殊不知在各种潮流的茫然追逐中,很容易就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失去“自我”。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程红兵对此有深刻认识:“我们太多地沉浸在热潮中,一种热潮来了,往往就是思想的缺席,因为只有一个声音、一种话语、一种热情,从众固然不孤独,但是没有了自己,没有了思想。我们都在流行的时尚的思潮中淹没了个性。”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如何走出十人一面,百人一课的教学模式?如何从消解激情的忙碌中解放出来,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
叶澜说过:“‘新基础教育’要求在研究中形成富有创造智慧的新型校长、教师和研究人员,并通过他们培养新人。但事实‘新基础教育’不是有了这样一批教师才开展起来的,教师只有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改革的研究实践中,去做、去想、去辨、去不断重新设计,他的智慧、他对课堂和对学生的解读能力、对信息的捕捉水平和重新编制能力,才能展现和发展起来。‘新基础教育’真成功了,不可能只是成‘事’,也不可能只是成‘人’。不成‘人’无法成‘事’,‘人’只有自愿投入到研究性的改革实践之‘事’中,才有可能实现自身的转化。”我们认为:在仅靠我们个人之力无法改变外在环境给我们施加的压力时,要想办法从自身找突破口。简言之,要实现语文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教师首先自身要做有思想的行动者。
(一)教师自身:做有思想的行动者
在新基础教育中,教师是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反思者、群体合作者和自我更新者。——叶澜
1.有思想
作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的母语,她浸透了民族文化的精神,是我们思想和情感的存在方式。帕斯卡尔(Blaise
Pascal)曾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是,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草……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有思想”成了人之所以伟大的核心因素。小学语文教师是孩子们精神世界的引路人、文字
花园的导游,作为引路人和导游,自身必须做有思想的人。
(1)专业发展意识
就人的一般发展而言,自我意识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它意味着人不仅能把握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而且具有把自身的发展当作自己认识的对象和自觉实践的对象,人能构建自己的内部世界。只有达到了这一水平,人才在完全意义上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体。因此,提升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内心体验、评价以及要求改变专业现状的意识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按照时间维度,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意识、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态、水平、所处阶段的意识以及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意识。具有专业发展意识的教师能够明确自己从哪来,在哪里,到哪去,从而能够“理智地复现自己、筹划未来的自我、控制今日的行为”,使得“已有的发展水平影响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程度”,使得“未来发展目标支配今日的行为”。
特级教师窦桂梅认为“教师成长固然有赖于好的环境,但更重要的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来给教师良好的成长环境?是教师自己。通过自己的实践,我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首要的是教师要有自我专业追求。正确的信念就是稳定的动力。”可以说,具有明确专业发展意识的教师在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能够百折不挠、义无反顾地“追寻教育的真谛”。
2)终身学习
“学习是美妙的,它自然而然。就如我们吃饭、睡觉、呼吸一样,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让我们感到愉悦。”
——马丁·哈伯曼(Martin Haberman)
终身学习是时代对每个社会成员的要求。时代赋予教师全新的角色。外国有学者研究认为,教师的全新角色包括:组织者角色、交流者角色、激发者角色、管理者角色、职业角色、咨询者角色、伦理者角色、政治角色等。我国学者归纳出新课程中的教师有八大角色:“知识的传授者”(teacher)、“学习者”(learner)、“学习的引导者”(instructor)、“课程的研制者”(developer)、“教学的组织者”(organizer)、“团队的领导者”(leader)、“教育的研究者”(researcher)、和“文化的创造者”(innovator)。教师要成功担任这些角色必须有终身学习的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是一直学习的职业。
①语文专业知识
语文课程涉及的专业知识面极广,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市井风俗,涉及古今中外,再加上主题不同,文体不同,为了胜任语文教学并通过语文教学发展自己,语文教师首先必备的是专业知识。它包括三方面:一是语文学科知识,包括语言知识、文字知识、文学知识、文化知识、道德教育与审美教育等知识,这些是语文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是语文教师的立足之本。二是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知识,包括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设计、教材编制、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知识,另外还要掌握必要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这些是从事语文教师专业的原则与方法知识,是语文教师的智慧之眼。三是哲学、美学知识,这些是提升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境界的知识,是语文教师的理想之翼。
②语文专业技能
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表现在言语、思维与美感三个领域。以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作为学习目标是语文课程的显著特征,因而,语文教师提升自身的听读说写的言语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以文学的形象思维、语感的直觉思维、汉字的结构思维、文章的逻辑思维、听读说写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为标志的思维方式,不仅是语文思维的显著特征,而且规定了语文教师的专业思维特质。提高学生的美感水平和审美能力是语文课程的又一目标特征,因而,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美感水平和审美技能。此外,语文教师还要有整合各种资源为自己所用的技能。正如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贾志敏曾说的那样:语文教师应该是个杂家,即:“半个编辑”“半个演员”“半个书法家”“半个演说家”“半个剧作家”“半个播音员”“半个幽默大师”……如果我们真能如此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专家了。
尽管并不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能成为教育专家,但要想真正通过语文教学达到涵养精神、锻造气质、诗化品格、飞扬心灵的语文学习至境,必须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并把握和不断创造机会学习,在不断更新中驶向理想的彼岸。
3)不断反思
教师的实践是每一位教师成长的基石。任何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实践的锤炼。“智慧和机智是我们通过教学的实践——不仅仅是教学本身,所获得的。通过过去的经验,结合对这些经验的反思,我们得以体现机智。”
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具有以下反思倾向性
①质疑性——持续的疑惑、探究、发现问题,热衷质询,对非常规敏感,能够仔细观察并阐明问题;
②开放性——开放性思维,探究不同的观点,对自己的狭窄思维及其敏感,能够产生多种选择方法;
③执着性——全身心投入,一心一意投入到教学中,对教学工作孜孜不倦;
④责任感——能够考虑到按照预想的步骤行事所带来的后果,并对其负责任,能够承认接受合理的后果而拒绝不合理的,对自己的决策负责任;
⑤严谨性——思维缜密,力求精确,找出证据作解释,致力于自我建构概念;
⑥成熟性——考虑到问题的复杂性、变化性,承认教学问题存在的不可避免性,愿意延迟判断。
2.行动者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苏霍姆林斯基
(1)参与语文课程行动研究
经过了适应初期的茫然和常常的措手不及,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和思维定势也伴随着职业适应感产生。教育工作是一个让人灵魂容易结茧的工作(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语),教师如何从消解激情和创造性的忙碌中突破出来,感受教育工作的生命感和惊喜感?我发现研究合作者不约而同地提到:要做研究!应当说,反思和研究应成为每一位教师的生活方式。
(2)自主记录专业成长轨迹
从骨干教师群体问卷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反思和做研究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统计到“写教育教学体会”的频率不高,且有很多教师是在学校的要求下才写,这反映了教师自主记录专业成长轨迹的意识和行动都不够。教育教学中总会有成功之处、失误之处、困惑之处、激情充沛时、情绪低落时……可以说这其中有很多都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事件,教育本来就是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如果不及时记录、总结,这些关键事件对自己的触动感稍纵即逝,最后要写的反思也常常因为没有素材的附着而流于形式化。
(二)外界环境:营造适合教师自由成长的氛围
教师做有思想的行动者并不是件轻松的事,尽管通过反思和行动能帮助教师发现很多自己没注意到的优点和潜能,但行动前的个人反思意味着自我揭短,群体间的反思意味着不断指出别人(包括校长和资深教师)的不足,不断的行动研究意味着不断地揭自己和他人的短,并能不断积极通过行动改变这种“短况”。显然,要一直做有思想的行动者,除了每一个参与者的勇气,还需要给教师一个开放的外在环境。
1.建立学校群体对话的学习型组织
学校是教师工作的主要场所,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园地。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是作为一种以学校为单位的参与专业沟通的过程来把握的,学校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场所,其管理和氛围时刻影响着教师。对于学校来说,没有教学的研究和没有研究的教学都是可怕的。
2.改善教师培训
教师专业发展是师范教育、在职培训以及职后专业能力培养等阶段的连续体。教师的许多专业能力是在职后形成的,因此,在职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措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很多教师来说,这是自身专业成长的一个机会。应当说,一次次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一个个加油站点,教师通过教师培训向新的征途迈进;好的教师培训是发展式的,它注重唤醒教师的主动性,鼓励教师成长与发展,它能触动教师对问题的思考,并带着这些问题向专业化的方向成长。
3.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
教师评价不是简单的判定谁是优秀教师、谁合格或达标,而是和教师一起分析自己工作中的不足,提出改进计划,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要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一方面,以学生全面发展的状况来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另一方面,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与需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