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的时间线

(2023-02-10 15:36:50)
分类: 竹堂书论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的时间线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简称《集王圣教序》,弘福寺沙门怀仁集晋右将军王羲之书,唐咸亨三年(672)十二月八日京城法侣建立,文林郎诸葛神力勒石,武骑尉朱静藏镌字。行书,三十行,行八十三至八十八字不等。因碑首横刻有七尊佛像,又名《七佛圣教序》。碑原在陕西西安弘福寺,后移西安碑林。此碑于宋以后中断,传世以未断宋拓本为佳。

贞观十九年(645)正月初七,玄奘携佛典回归长安二月谒见太宗三月调集人选,组织弘福寺译场五月开始译经。贞观二十年(646《大唐西域记》成,进呈太宗御览。上表请太宗为经作序。贞观二十二年(648)六月至九月,奉旨伴驾玉华宫。太宗又劝玄奘还俗辅政,玄奘辞谢。八月,又请太宗为新译经本题序。太宗作《三藏圣教序》,太子李治作《述圣记》。十月,由玉华宫返回弘福寺。慈恩寺建成。十二月,移居慈恩寺,出任慈恩寺住持。

一般认为,怀仁集王羲之书,从贞观二十二年(648)开始,到咸亨三年(672)建成,历时24年。《集王圣教序》还有历时15年、20年等说法,均未见出处。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二十三年(649)去世。这牵涉到集王羲之书是太宗李世民的主意,还是高宗李治的主意。因为,征用内府藏王羲之书集字上石,肯定要得到皇帝的支持。从李世民酷爱王羲之书法,又曾经用行书写碑的情况看,出于李世民的支持更可信一些。那么,历时24年就比较可信。

李世民在世时,慈恩寺虽已建成,并没有慈恩寺塔。永徽三年(652)三月,于慈恩寺中建藏经塔(大雁塔)。永徽四年(653)建成,是年十月、十二月,禇遂良分别书《圣教序》《述圣记》。这个时间,要么集王书已经进行数年,要么还没有开始,也未可知,但尚未完成是肯定的,如果已经完成,也就不劳褚遂良书写了。

    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追念其生母文德皇后(即长孙氏),奏请太宗敕建佛寺,赐名慈恩寺”,当年建成,是年十二月玄奘住寺。显庆元年(656),唐高宗御书《大慈恩寺碑记》。永徽三年(652)始建慈恩寺塔,二年而成,则塔成于654年。而褚遂良书《圣教序》则在永徽四年(653)。也就是说,先有寺,后有塔;却先有塔碑《圣教序》,而后有寺碑《大慈恩寺碑记》。这个稍微有点乱。

文臣帮皇帝、太子润色文辞,事属职分,而最后居然详细列出于志宁来济许敬宗薛元超李义府等奉敕润色者的职衔姓名,也是特列。至于文林郎诸葛神力勒石武骑尉朱静藏镌字,在此项工作中比重较大,倒可以理解。怀仁集字,序、记之外,还集了《心经》,也是特例。怀仁在从事“政治”的同时,无意间做了一件书法大事,更是特例。传说怀仁为王羲之之后,也不知道出处,聊备一说。

启功先生《论书绝句》及此,最值得学习,照录如次:

集书辛苦倍书丹,内学何如外学宽。多智怀仁寻护法,半求王字半求官。

唐太宗好王羲之书,一时风靡。其自书晋祠、温泉二碑,即用羲之行押之体,行书入碑,盖自兹始。僧怀仁刻圣教序,逐字集摹王书以成,正可谓双重护法。

古代碑上文,大都列三人衔名,曰篆额,以篆书题额也;曰撰文,撰作碑文也;曰书丹,以朱色书其文于石上,以其笔迹鲜明,易于刊刻也。而集字则不然,必先以蜡纸摹得真迹上字,再以细线勾勒每一点画之背,轧附于石上,然后奏刀,逐线刻之。古碑后或著石工姓名,然皆只称刻石或称镌字而已。惟此碑后有勒石者,有刻字者。盖勒石者,谓勾字附于石上也;刻字者,谓以刀刻石成字也。昔传集字二十年始成,以其工度之,殆非过夸。

佛家以佛书为内典,其学曰内学;教外典籍为外典,其学为外学。书艺于佛家,亦属外学。怀仁集字,千古绝技,而集字书经咒,颇有误字,知其外学精于内学也。

般若(b r不用,而波罗而不用。怀仁《心经》四句偈作般罗揭谛,般罗僧揭谛,是不应该的。般若是智慧的意思,波罗蜜多是到达彼岸的意思怀仁集字最后题作《般若多心经》也不应该顺便说一句,怀仁集《心经》,有几个“般”字实是“股”字,则其精于书学,亦觉可疑,但要说他不精于书学,集字之难,排布之美,又巧夺天工,那是不可想像的,或许他只是领导而已。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的时间线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的时间线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的时间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