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阁帖》第十卷读书笔记
(2020-01-29 20:48:54)分类: 竹堂书论 |
《淳化阁帖》卷十笔记
孟会祥
盖古人编辑图书,未有如《阁帖》差错百出者。《阁帖》之舛误,又以卷十为最,至大令之面目,乃成雾里看花。昔吾尝读卷十,随后笔记,时日既久,不免忘却。今己亥除夕无事,重读一过,足不出户,此亦消磨时光之法耳。
《江州帖》
又称《吾当托桓江州帖》《吾当托桓江州助汝帖》《吾当帖》《助汝帖》《桓江州帖》。
米元章以为张旭书。黄伯思谓此帖语见张彦远《右军帖录》。王澍谓不在“右军书语”,实在“大令书语”也。然江州若指桓玄,则“玄之领江州,后大令卒十有二年”,则此岂为献之书耶?又姚鼐谓江州当指桓嗣,桓冲子,小字豹奴,为王氏甥,仕至江州刺史。惜抱以为此果为大令书。盖惜抱先生不擅书,亦不善鉴也。此帖与以下九帖,大抵张长史临写前人书迹,或抄录二王帖语耳。
《转胜帖》
又称《疾不退帖》《潜处帖》。
与《江州帖》同为一手书。
《消息帖》
又称《秋冷帖》。
中有“献之”二字,或张旭临大令也。中“湿头痛”一语,最不可解。释作“头项痛”似少易解。然二王帖语,固不易解也。
《江州帖》《转胜帖》《消息帖》,风格一致。用笔铺毫为主,中侧互用。结字宽松,笔致中有委婉变化,不似晋人简直。前人定为张旭,近是。盖长史放手临习,己意为多。
《集聚帖》
又称《省前书帖》《前书帖》。
相对《江州》《转胜》《消息》三帖,《集聚帖》行书意偏多,用笔多裹锋圆笔。帖中行书字,与张旭楷书如《严仁墓志》多有相合,不知大令本来如此,抑长史参以己意。又《阁帖》以朴厚胜,至《大观太清楼》则轻灵跳踯,刻帖之不可信如此。以勾摹之精而论,《太清楼》远出淳化之上,即此卷中《地黄汤》《鸭头丸》摹本现存,两相比照,即知前人所鉴不虚。然就《集聚》而论,吾尤喜《淳化》之力量充实耳。盖刻本传拓,所谓“下真迹一等”,不过良好愿望,甚而言之,欺人之谈也。刻不论佳不佳,拓不论佳不佳,皆可有令人心喜之拓本,供人想像驰骋。碑派书所谓金石气,正从此以出耳。
《近与铁石帖》
又称《铁石帖》。
《东坡题跋》卷四《疑二王书》云:“梁武帝使殷铁石临右军书,而此帖有‘与铁石共书’语,恐非二王书,字亦不甚工,鉴者可细辨之。”盖此帖作者,与殷铁石同时也。王澍云:“右军亦有《铁石今出求》帖,皆是伪书。”则此人书与二王相近窜入也。
此帖与下一帖《知铁石帖》甚似逸少草书,与《十七帖》尤有相通处,断笔多,横势多,上下映带似尚不能灵动自然。南朝草书或有此风尚,学于羲于献则不能遽言之耳。然而《大观帖》中,此二帖亦宛通宽裕,乍看与《江州》《转胜》《消息》帖几无二致,亦不知孰为庐山真面目也。
姚惜抱谓谢太傅弟铁,字铁石,为永嘉太守,见《南史·谢方明传》,则此“铁石”盖与二王父子同时矣。
《知铁石帖》
又称《铁石帖》《散怀帖》。《近与铁石帖》亦可称《铁石帖》。法帖中帖本无名,多取首二三字或可辨识之二三字为名,重名不足为奇,前人亦不计。
《玄度何来迟帖》
又称《玄度何来帖》《来迟帖》《玄度帖》。
此帖与以下《忽动帖》《委曲帖》若出一手。与《江州》《转胜》《消息》三帖,风格尤为接近。
《玄度何来迟帖》中“玄度”,或谓指许询。询早卒,与子敬不相及。或谓当是逸少帖,“安石”即谢安。要之此帖贞发旧《忽动》《委曲》皆似错乱不可读,释文诸家异同,实亦不足为意耳。
《忽动帖》
又称《忽动小行帖》《昼夜帖》《二妹帖》。
《委曲帖》
又称《冠军帖》《委曲前书帖》。
《玄度何来迟》《忽动》《委曲》三帖,风格一致,语皆不清。与《大观》相较,前后次序不一,亦不知谁是。
以上九帖,米芾谓出张旭。
《庆等帖》
又称《庆至帖》《庆等已至帖》。
帖中“鹅”字、“直”字甚乖张。王澍谓此亦出张旭,以书风论,不为无见。
传大令《十二月割帖》出宋曹之格《宝晋斋帖》,有“庆等大军”语,董思白《戏鸿堂帖》以辞意相属,以置此帖前,合为一帖。然就书论,《十二月割帖》张力巨大,《庆至帖》则多奇谲意,即便原出二王一帖,而风味径庭也。米元章《中秋帖》(亦在献之名下)即《十二月割帖》选字临习之作,与原帖亦大异其趣。若执《庆至》《十二月割》与《中秋》,而欲见真子敬,不亦盲人摸象乎?
“鹅”“道”皆王氏甥侄辈小名,“道”为王桢之。
《地黄汤帖》
又称《新妇服地黄汤帖》《新妇帖》。
此帖有唐摹传世,分行与《淳化》相同。《大观》由增加每行字数,不遵原帖矣。又《大观》虽颇多墨意,要与墨本亦大不同。传《大观》乃以墨迹上石,恐不可信。“谢生未还何尔”,或释“可尔”,《阁帖》所刻不似“何”“可”,转似草书“闻”。于敏中云,按草法及文义,当作“闻”字为是。然摹本显系“可”也。《大观》亦似“闻”,若非另有墨本为祖,则必祖述《阁帖》,而以己意修饰焉。
昔年吾见《地黄汤帖》摹本,不知为唐摹,以为出于赵子昂。此正见吴兴学古之深,然亦似可见《地黄汤帖》之不古也。不拘真伪,吾不甚喜之。
《鸭头丸帖》
《鸭头丸帖》,绢本,恐是真迹。宋高宗赵构题为右军书。元天历三年正月十二日,文宗赐柯九思,虞集为记。其书则火箸划灰,无起无止,信所谓一笔书也。挥运之间,与襄阳笔意尽合,然而米书固不得刻于《阁帖》也。
《鸭头丸帖》墨本,分行与《阁帖》《大观》三者皆不同。《阁帖》亦不悉遵墨迹也(若原有墨本,《阁帖》刻之;今传墨本,出于襄阳,亦未可知)。
《阿姨帖》
又称《东阳帖》。
王澍谓此帖及后《豹奴》《鄱阳》等八九帖,皆丰润工稳,然乏大令超轶之妙,当是代书人作。愚意丰润工稳,恐亦过誉矣。盖虽不佳而犹有晋人意,故疑为代书人作。
《豹奴帖》
又称《豹奴唯省一书帖》《斁奴帖》。
桓嗣小字豹奴,为王氏甥。
黄伯思以为后人依倣。王澍以为代书人作。云:“此数帖格韵犹正,与前《桓江州》等帖不同,故是伪书中合作”。盖二王伪帖,纵恣者即归大令名下也。
《江东帖》
又称《七月二日帖》《七月帖》《七月二日献之白帖》《孙权据江东帖》《益州帖》。
章草。无名人录《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七月二日献之白”七字,及末“来之大国,诚难至也”八字,为妄增。文中舛错不一。“世”字缺笔,谏唐人摹写时避太宗李世民讳也。
《江东帖》断非子敬书,然又当不晚于唐。虽无逸致,尚有质朴之感,非元明章草馆阁可比。
《鄱阳书帖》
又称《鄱阳帖》《散骑帖》。
散骑即王洽,导之子,字敬和,历散骑中书郎。王澍谓此与《阿姨帖》《豹奴帖》为代书人作,甚是。与《阿姨帖》《豹奴帖》相较,《鄱阳》放而有度,行气畅达,盖更近乎大令,亦未可知。
《散情帖》
又称《献之白不审疾帖》《疾得损帖》。
米元章谓羊欣作,不知何据,或书风更近耶?所谓“买王得羊,不失所望”,舅甥之间,本当相似,或米老见识极博,始能别其微末,亦未可知耳。
敬和即王洽,王导之子,与王羲之为兄弟行。王献之、羊欣尺牍中称其字,不知与当时礼节合否。王澍谓“大令此帖乃倣右军,然英本色故自不乏”,当是。
《极热帖》
又称《极热敬惟府君帖》《府君帖》。
与下《患脓帖》或合为一帖。文书皆俗,恐非右军父子所作。
《患脓帖》
中言“君有好药,必时复与府中,多少极济事也”,语言鄙俗,谅非出于子敬。末行“事耶”连续两长画,亦甚俗。
《冠军帖》
又称《承冠军故尔帖》。
第九卷有此帖。《大观》无此帖。米元章谓未详何人书。盖《阿姨》《豹奴》《鄱阳》《极热》《患脓》与此帖风格相近,或亦可疑为代书人之作也。
“冠军”不知何意,帖文亦不可解。
《服油帖》
又称《服油得力帖》。
黄伯思云:“又《服油帖》云‘不至绝艰辛也’,皆近世俗言,字势亦不至佳,非王氏帖明甚。”王澍谓:“此大令倣右军书,圆浑变化,直拟乃父,为大令帖中最上之作。长睿不能书,故不善鉴耳。”
此帖风格确与羲之相近,王澍盖亦喜之。然而王澍自谓善鉴矣,断此帖为大令倣乃父之作,何所据耶?
《阿姑帖》
又称《平安帖》。
与《阿姨》《豹奴》《鄱阳》《极热》《患脓》《冠军》当为一手书,甚有俗态。
《舍内帖》
又称《近豫帖》。
《舍内帖》,三行,十九字。云:“白。承舍内分违。近豫遂就。难以喻济理。献之白。”字无不美,信大令超逸高妙之作也。传世有墨本,曾经张学良收藏,后入伪满奉天博物馆,今不知所踪,幸有图片。较之墨本,《阁帖》行长一字,《大观》更长,二行而尽。就忠于墨本而论,《淳化》远过《大观》。吾谓《大观》行长过度,盖悉与墨本不合,又故作灵动膏润,参以己意过多。世皆谓《大观》摹拓之精在《淳化》之上,而多参己意之弊,恐亦不可逃也。
王著编《阁帖》,舛错百出,东坡、山谷、襄阳早有批评,以赵佶、蔡京之才之学,刻《大观帖》,何不修而正之耶?
《复面帖》
又称《复面悲积帖》。
米芾谓未详何人书。黄伯思谓宋齐人书。王澍谓“笔直韵弱,拟大令之面貌,亡其神采”。不知诸家评陟,以何为据。若仅凭一己之好恶,则吾甚喜爱此帖,字法隐隐有虞永兴体段,足称山阴正脉也。《大观》似过于细弱。
《还此帖》
又称《领军帖》《丹阳帖》。
襄阳谓不知何人书。王澍谓此帖与下帖《西问帖》,皆大令拟右军,并考“领军”即王洽。此帖《大观》所刻灵动。
《西问帖》
又称《得西问帖》《云何帖》。
《西问帖》书风似右军,王澍谓之尤为合作。
《月终帖》
正书。米芾以为伪。王澍以为是大令极矜练之作。二王正书,《乐毅论》传右军亲书于石者。最煊赫名迹,《黄庭经》与《洛神赋》历有争议。《十七帖》中有“来禽青李”等字,吾宁信羲之正即如之,证之《阁帖》中同时人书,亦觉吻合。由是,我宁信《月终帖》为真也。
《参军帖》
又称《东家帖》《李参军帖》。
王澍谓此与《豹奴》《鄱阳》同出一手,甚是。《阿姨》《豹奴》《鄱阳》《极热》《患脓》《冠军》《阿姑》,与此帖盖皆所谓代书人作。《大观》刻尤俗。
《昨日诸愿帖》
又称《八月十九日帖》《诸愿帖》《法愿帖》。
自黄庭坚以至王澍,似皆未言真伪,盖信其为大令真帖也。吾喜其前四行。前四行在《大观》中为前三行,以下便与《阁帖》内容不同。或前四行本为一帖耶?后六行仓促支离,死蛇挂树。真伪吾不敢言,不喜则固然最耳。
《不审尊体帖》
又称《夜眠帖》《不审帖》《尊体何如帖》。
米芾以为羊欣书。王澍以为此与上《月终帖》皆大令合作。吾信王澍之说。
《月终帖》纯乎正书,《不审尊体帖》由稍带行草,结体雍容有高迈俶傥之感,正合大令气质,洵为大令合作也。
《等帖》
又称《等更恶帖》《安西帖》《使君帖》。
,同嫂。
《等帖》或与《不审尊体》合为一帖,然此二帖风格显然不同。 又《大观帖》以此帖后数行并入《八月十九日帖》。《八月十九日帖》前四行佳,其后当另出一手。
此怪叔叔与《阿姑》《东家》绝似,当出一手。与《阿姨》《豹奴》《鄱阳》《极热》《患脓》诸帖差似。或皆代书人作,或《阿姑》《东山》与此帖出于羊欣,亦未可知也。黄伯思谓此王氏书,非大令,盖谓此帖不俗,即非大令,亦当相去不远也,羊欣正可如是。
此帖后节,《大观》所刻,疏瘦乖张,贵游气息丢失殆尽。必谓我偏爱《淳化》,亦无可言。
《鄱阳归乡帖》
又称《鄱阳帖》《鄱阳归帖》《吾贤帖》。
此帖与《阁帖》五卷重出。米芾在第五卷谓子敬,此谓羊欣,不知何故。想襄阳才华盖世,而不是诚恳人,信口开河,或不免焉。
此较诸《阿姨》《阿姑》诸帖,更为浮滑恶俗。托名柳公权书《兰亭诗》与此颇似,不知有关系否。
《海盐诸舍帖》
又称《鹅群帖》。
书迹为“海监”,释为盐者,为有海盐县耳。
此帖因有唐摹传世,影响甚大。黄庭坚《山谷题跋》卷九《评释长沙法帖·王献之鹅群帖》云:“右军写经换鹅时,子敬尚幼,未必能作简。此是好事者为之耳。如贞观初杨师道辈能作此字。”米芾谓未详何人书。黄伯思更细论其非。姚惜抱谓“鹅”字是大令书,他字为好事者凑出,匪夷所思,恐为臆断。
《鹅群》墨本现藏地不详,不甚佳,亦不甚恶俗。经《淳化》一刻,可谓尽掩其美而尽曝其丑,化神奇为腐朽矣。墨本“谢之”二字笔画纤细,“之”字尤纤。《阁帖》所刻“之”字几如草书“天”字,粗壮且乖张。《大观》一如《阁帖》,是知《大观》绝非依原帖重新上石者,以余臆度,《大观》即以《阁帖》祖本为基,参以己意而摹刻者也。
《敬祖帖》
又称《山阴帖》。
《阁帖》所刻不恶,不可遽断为伪。《大观》所刻甚恶,若以《大观》为准,径可指为无名人伪作矣。恩思此卷中多有所谓代书人作、无名人作,甚或羊欣作者,不知米元章、黄伯思诸公,尝见墨本否,若未见墨本,则亦难免揣度耳。
至此,《阁帖》第十卷读毕。
张旭书、代书人书、羊欣书、无名好事人书皆在,而子敬是何面目,竟如雾里看花。予于前人论断,有所可,有所不,以不知考据之学,全凭目鉴,简直言之,乃一己之好恶也。
大抵《鸭头丸》《舍内》《月终》《不审尊体》吾所信者,其余则不免远近亲疏各不同矣。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尽不信书则尤其不可取。古人书迹面貌,但凭猜度,不知是非,今日事,何尝不如此,不禁浩叹。
如此笔记,了无意思。然而自假期以来,困坐一室之中,极其无聊,也正好做这样无聊的事。
庚子正月初五,2020年1月29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