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商丘:杜康造酒在虞城

(2011-03-24 20:46:44)
标签:

杂谈

 http://s15/middle/675bfa42t9f39e1f57b5e&690

文图/   李海军 

 核心提示:论世界酒史,唯杜康悠长,称造酒鼻祖,唯酒仙杜康。那么杜康何方人氏,他在哪里酿造了酒呢?记者经过多方披阅文献,并赶到当初被称为纶城的虞城县实地调查,还原了杜康在4000年前避难纶城酿酒的经过。

 少康避难纶城地

据《左传》、《竹书纪年》、《史记》等权威史书记载,可以查清帝相是怎样被篡杀及少康(即杜康)在虞城造酒和怎样中兴的史实。

4000年前,夏部落联盟首领大禹去世后,他的儿子启做国王,建立了我国历史第一个世袭制奴隶主政权——夏朝。启死后,长子太康即位,太康昏庸无能,被有穷国君后羿赶到阳夏。太康病故,弟弟仲康继立王位。仲康驾崩,他的儿子相嗣位,后羿把相赶走,公然称王。

后羿骄恣多年,被其部下寒浞杀死篡位。寒浞当上了国王,命长子浇领兵攻下帝丘(今濮阳县),相逃脱不及,拨刀自刎。相妻后缗带着身孕随宫女跑出宫,逃到她娘家有仍国,生下一子取名少康。20年后,少康长大成人,文品俱佳,有仍国君任他为牧正,管理畜牧事业。

后来,寒浞听说夏后相有子少康在有仍国,心中大惊,为斩草除根,忙派大臣去索要。有仍国君谎称并无少康其人,暗放少康逃往虞国(今虞城县)。虞国君听说少康是相的儿子,见他聪慧过人,便派他任庖正,掌管庖厨饮食。

少康时刻不忘复国报仇,每当吃饭时,总要往一口缸里倒些米饭和茶水,以此寄托对亲人的哀思。因虞国离阳夏不远,一次少康到阳夏偷祭先王太康,发现阳夏出产的秫秫(高粱)特别好吃,便带回来一些想让虞国君尝尝鲜。这天,他让厨工做好了秫米饭,先盛一碗孝敬先人。当他将这碗秫米饭倒往缸里时,忽然闻到一股从缸里飘出一种异香气味。他舀点儿一尝,甘甜中带点酸辣,煞是好喝。他一口气喝了好几碗,觉得浑自热乎乎的,十分有精神。他掐指一算,这天正是酉月酉日,就把这种好喝的水起名叫“酉”,因它是水,就又把“酉”字加三点水,成了“酒”字。

少康高兴极了,他想有了这么好喝的酒,恢复夏朝的愿望可指日可待!他经过反复试验,终于酿成醇香的美酒。后来,他把自己以酒复国的想法告诉了虞国君,虞国君本来就对寒浞父子阴险残暴就看不惯,怎耐虞国不是寒浞的对手,现在一听少康有此雄心壮志,非常高兴,便把女儿嫁给了少康,以示支持。后来,少康在虞国君的支持下,反寒复国,恢复夏朝,统一国土,建立了新的国家。

酿酒之源多纷争

但记者在查阅文献时,采访到关于酿酒之源的不少版本。

传说,杜康原是黄帝手下的一位大臣。黄帝命杜康管理生产粮食,杜康很负责任。那时候,由于没有仓库,更没有科学保管方法,杜康把丰收的粮食堆在山洞里,因山洞里潮湿,时间长了,粮食全部霉坏。黄帝知道此事,十分生气,下令将杜康撤职,只让他当粮食保管,并且说,以后如果粮食还有霉坏,就要处死他。

此后,杜康十分谨慎,再也不敢大意了。一天,杜康在森林里发现了一片开阔地,周围有几棵大树枯死了,树干里边已空了。杜康灵机一动,他想,如果把粮食装在树洞里,也许就不会霉坏了。于是,他把树林里凡是枯死的大树,进行了掏空处理。不几天,就把打下的粮食全部装进树洞里了。

一年后,杜康闻到从树洞渗出来的水特别清香,他不由得也尝了一口,味道虽然有些辛辣,但却特别醇美。他越尝越想尝,最后一连喝了几口。这一喝不要紧,霎时,只觉得天旋地转,刚向前走了两步,便身不由主地倒在地上睡着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才醒过来。

储藏的粮食全都霉坏了,竟变成了好喝的水,杜康不敢瞒着黄帝。黄帝品尝了他带来的味道浓香的水后,十分高兴,命仓颉给这种香味很浓的水取个名字。仓颉随口道:“此水味香而醇,饮而得神。”说完便造了一个“酒”字。黄帝和大臣们都认为这个名子取得好。

从此,我国远古时候的酿酒业开始出现了。后人为纪念杜康,便将他尊为酿酒始祖。

但史籍中也有仪狄造酒之说。史籍中有多处提到仪狄作酒而美始作酒醪的记载,似乎仪狄乃制酒之始祖。一种说法叫仪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是一种糯米经过发酵工而成的醪糟儿。性温软,其味甜,多产于江浙一带。现在的不少家庭中,仍自制醪糟儿。醪糟儿洁白细腻,稠状的糟糊可当主食,上面的清亮汁液颇近于酒。 ,高梁的别称。杜康作秫酒,指的是杜康造酒所使用的原料是高梁。如果硬要将仪狄或杜康确定为酒的创始人的话,只能说仪狄是黄酒的创始人,而杜康则是高梁酒创始人。

仪狄是什么时代的人呢?比起杜康来,古籍《世本》、《吕氏春秋》、《战国策》中都认为他是夏禹时代的人。他是司酒造业的工匠,还是夏禹手下的臣属?他生于何地、葬于何处?都没有确凿的史料可考。那么,他是怎样发明酿酒的呢?《战国策》记载:夏禹的女人,令仪狄去监造酿酒,仪狄经过一番努力,做出来的酒味道很好,于是奉献给夏禹品尝。夏禹喝了之后,觉得的确很美好。可是这位被后世人奉为"圣明之君"的夏禹,不仅没有奖励造酒有功的仪狄,反而从此疏远了他,对他不仅不再信任和重用了,反而自己从此和美酒绝了缘。 那么,仪狄是不是酒的始作者呢?有的古籍中还有与《世本》相矛盾的说法。例如孔子八世孙孔鲋,说帝尧、帝舜都是饮酒量很大的君王。黄帝、尧、舜,都早于夏禹,早于夏禹的尧舜都善饮酒,他们饮的是谁人制造的酒呢?可见说夏禹的臣属仪狄始作酒醪是不大确切的。事实上用粮食酿酒是件程序、工艺都很复杂的事,单凭个人力量是难以完成的。所以,郭沫若说,相传禹臣仪狄开始造酒,这是指比原始社会时代的酒更甘美浓烈的旨酒。这种说法似乎更可信。http://s14/middle/675bfa42t765296e0545d&690

反寒复国少康兴

但有关史料证实,少康成了虞国君的女婿后,得到了虞国君的鼎力资助,更坚定了他反寒复国的决心。后来,少康便与夏朝遗臣齐心协力,发动有鬲氏(今山东省境内)、斟灌氏和有虞氏共同讨伐寒浞,杀寒浞父子,使中断四十年的夏王朝,又得到复兴,这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少康中兴”。

据《竹书纪年》记载:“少康。乙酉奔有虞,年二十。甲辰杀浇,年三十九。”就是说在虞二十年中,除了当好庖正,管好膳食,发明箕帚、秫酒之外。在后期他开始了“广布其德,以收夏众,抚其官职”。联络大臣,组织兵马反寒复国的阶段,最后终于“中兴”,恢复了夏统。

夏朝被篡四十年,少康刚统一国土,这时国家百废等兴。少康日理万机,重振朝纲。但不知哪位学者杜撰出:“他在有虞立业不久,即被迫迁河南伊川……”为此,汝阳酒厂与伊川杜康酒厂竟打了近20年的“杜康”注册商标战。

另据史书记载,从少康当帝王至他21年驾崩,从未离开过国都,字里行间根本未提到过到伊川。少康怎么能放着好好的国王不当,去一个穷山沟里造酒呢?

在《竹书纪年》上明文记着少康“自纶归于夏邑”。杜康在虞作秫酒,当国王之后“自虞归于夏邑”。这是两千年前,就记到史书上的,已成为公认的铁证,不是今人随意篡改的,历史事实就是历史事实,杜康造酒在纶城,《左传》、《史记》的记载就是铁证。

纶城,历史上就是虞国邑镇。在史书和古《县志》上都有记载。《左传》哀公元记录少康“逃奔有虞,为之庖正……”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诸纶。意思是说,虞国君将女儿嫁给少康,将纶城这块地方也封给了少康夫妻。

《通典》记有:“宋州虞城县有纶城,即少康邑。”《中国通史参考资料》也有注解:“纶,虞国地名。”《中国历史地图集》东汉时《豫州图》上有虞县东南不远处印着“纶城”。即证明虞县有纶城。

虞城县志对纶城记载的更清楚,如乾隆八年的《虞城县志》在古迹部分记有:“纶城,在东南义原西乡,按《左传》哀公元年少康逃奔有虞,为之庖正……而邑诸纶……所谓纶即此地也。”

记者赶到虞城县纶城杜康酒厂采访时,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那个在90年代拥有1400名职工,其产品多次获得国家金奖的纶城杜康酒厂,早已不复存在了。让记者看到的却是,在酒厂原址上,建造了一幢幢别具一格的商品楼房,那眼被村民传说得神乎其神的“杜康井”,记者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据村民说,因杜康酒厂的倒闭,这眼“杜康井”已被石板盖在地下多年了。但有关杜康在纶城造酒的故事,仍被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传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