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湖北--渔峡口廪君陵

标签:
白虎垄廪君陵盐水女神渔峡口长阳 |
分类: 畅游湖北 |
渔峡口,刚从梦中醒来,睡眼朦胧。
顺着廪君路来到广场
白虎垄是巴人先祖廪君——巴务相殁葬及传说魂魄化为白虎升天的地方。《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载:“廪君死,魂魄化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祀焉”。这也是先祖廪君升天之地后被唤作白虎垄的来历。位于清江中游长阳渔峡口镇西北1公里处,东距香炉石早期巴文化遗址1.5公里,海拔368米。
牌楼上书:廪君神道
廪君神道石牌坊矗立在420米长的神道最前沿,宽10米,高6米,四柱三门,正门上方横眉上刻有著名画家汪国新先生题写的篆书“廪君神道”四个大字,四柱上刻有两副对联:“虎冲霄汉载雄魄,垄镇巴山乘大风”、“香炉石畔建夷城威振渝东黔北,白虎垄头护巴胄德被汉南湘西”
神道旁的稻田
管理处旁边的小房
廪君神道全长420米、宽3米,其中建有青石台阶360级直上廪君陵园。
神道两旁种植有深山含笑树和杜英树
爬坡也是有点累的
曾居住盐阳的廪君为拓展巴国的事业,射杀了一意挽留他的妻子盐水女神,乘土船顺江而下,船到渔峡口,见一座凸兀江中的巨石很有些奇特,便登岸攀援,结果发现此石峰不仅凹凸奇巧,还有一个上大下小的危石立于顶端,这危石如同一簇插在香炉上的香。廪君大喜,遂立此为城。因香炉石在夷水(清江)畔,便称这城为“夷城”。在廪君的领导下,巴国五姓之民沿江兴业,发展农桑与渔牧,斯民康泰。不幸的是,若干年后,廪君在清江险滩回水沱溺水而死,化作白虎升天而去,于是白虎便成了巴人崇拜的神物,这崇虎情结一直延至今天。
廪者,贮粮也。廪君,是土家人对祖先首领的一种尊称,即给我们粮食和平安的头领,相当于今天的“父母官”之说。土家人又将廪君神化为“向王天子”,民间歌谣云:“向王天子一支角,吹出一条清江河。声音高,河水涨;声音低,河水落。牛角弯,弯牛角,吹出一条弯弯拐拐的清江河。”廪君作为“生命之神”,其灵光可见一斑。廪君,姓巴,名务相,是出生于武落钟离山的巴人之子。钟离山有赤黑二穴,分别住着巴、樊、覃、相、郑五姓人氏,巴人住在赤穴,其余四姓住在黑穴。蛮荒之初,没有头领,于是五姓人氏商定从远处向洞穴中投剑,投中者便为头领。经比试,因巴务相虎背熊腰力气大,聪慧过人,一剑独中。四姓不服,再次约定乘坐土船游于江中,泥土之船不溃沉者立为头领,惟巴务相乘坐的船不沉(传说巴务相暗中在泥船下面垫了一块大木板),至此四姓认为这是天意,于是臣服于巴务相。巴务相胸怀大志,嫌钟离山狭小,决意要为巴人广创基业,便率领五姓人氏,沿夷水而上,途经盐阳,忍痛射杀献情女神后,继续前行,直到广阔而秀丽的夷城(今恩施),便留住下来,建立了中华史上最早的雏形国家之一:巴子国。廪君死后,其勇猛强悍的魂魄不灭,化为白虎,为世代巴人所崇拜。这个以白虎为图腾、以勤劳勇敢团结开拓为生命之本的民族就是现在鄂西南的土家族,史称“巴人”———“蛮人”———“夷人”———“土人”,用土家语言自称“比兹卡”或“贝京卡”。
再沿着神道返回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