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生活--李沧文化公园

标签:
李村公园东大村河文圣堂望海楼翠湖 |
分类: 青岛游山玩水 |
2018年9月21日,李村公园,也叫李沧文化公园,1982年兴建。东靠夏庄路,西临枣园路,北临东大村河。走进李村公园的正门(东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红色的巨大火焰雕塑犹如凤凰展翅,显眼而富有特色。此乃和谐广场“龙凤呈祥”雕塑,主高21.7米,寓意祥和太平。

李村公园示意图

李沧文化公园前身为李村公园,公园园址在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后,当局强征这片土地,供日本侨民辟为果园、植物试验场。解放后收归国有,成为青岛市果树园艺总场。
1983年,当时的崂山县政府征用了果树园艺场的110亩地,加上东边的小山规划为李村公园。李村公园建成后,曾经过三次改建。1983~1990年,先后建起东大门1处,围墙180米,园内建亭子2座,长廊2处,喷泉1处,雕塑1组。建起占地0.93万平方米的儿童乐园1处,
内设登月火箭、滑梯、秋千、小转盘等游乐设施十多种。
1987年,李村公园第一次扩建,建温室2处300平方米,展厅1处80平方米。崂山区政府将东大村南山共120亩全部征用,公园面积扩大了1倍多。198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驻青部队赠送退役飞机1架供展出用。1989年开挖人工湖水面约1.87万平方米,
修筑大坝80米。1999年,李村公园第二次内部整修。
2006年4月12日,改建为李沧文化公园开放,现公园占地16.13公顷,东门广场的“龙凤呈祥”雕塑为公园新标志。公园在改建中增加防震减灾功能,公园内建有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成为山东省唯一一处具有人防功能的公园。2008年公园内除道路、设施以外已全部完成绿化,
成为崂山区第一处较有规模的公园。



池塘芦苇




秋日的李村公园,像一本故事书,一步一景,一景一故事,不经意间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在拐角处等你。

李沧标志性地标,占地广,景色优,有宽阔的广场,有各色的植物,有诺大的湖水,有古香古色的高塔。


人工湖,显得辽阔。


公园外就是城市的影子









望海楼位于园内制高点,海拔42米。仿明、清古建筑风格,主体高五层21米,建筑面积189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登楼可远望胶州湾全貌。望海楼周围平台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可俯瞰园内景观和眺望城区新貌。

柳岸翠湖:位于园北部,1989年开挖的人工湖,现占地面积1.56万平方米。湖中建四季小岛,岛上种植四季植物,水中种植池杉、莲花等水生植物。湖东岸建钢结构廊桥,喷绘赤、橙、黄、绿、青、蓝、紫色彩,远望或雾中呈现出飘逸彩虹。湖西建木结构水榭,占地面积50平方米,游人登临可一览湖景。湖南岸种植大片水杉林,曲径通幽。建有憩亭,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10平方米,供休憩和观赏湖景。沿南岸内侧,由大、小卵石铺就的小溪,水源来自翠湖,参差不齐的小叠水,一年四季长流不断。




东大村河,李村河支流。


柳岸翠湖:位于园北部,1989年开挖的人工湖,现占地面积1.56万平方米。湖中建四季小岛,岛上种植四季植物,水中种植池杉、莲花等水生植物。湖东岸建钢结构廊桥,喷绘赤、橙、黄、绿、青、蓝、紫色彩,远望或雾中呈现出飘逸彩虹。湖西建木结构水榭,占地面积50平方米,游人登临可一览湖景。湖南岸种植大片水杉林,曲径通幽。建有憩亭,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10平方米,供休憩和观赏湖景。沿南岸内侧,由大、小卵石铺就的小溪,水源来自翠湖,参差不齐的小叠水,一年四季长流不断。




东大村河,李村河支流。

李村公园地铁站


前一篇:青岛十大山头公园--太平山景区
后一篇:青岛奥帆基地中秋节灯光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