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北--呼玛县至黑河

标签:
呼玛河大桥呼玛河口景区探江龙露营区三卡乡鹿鼎山 |
分类: 一路向北-蒙黑吉辽 |
2017年8月2日,一早离开呼玛前往五大连池,依然是大晴天,呼玛县很有特色的天鹅样式路灯。
呼玛至五大连池,全程500公里,途径:呼玛河大桥(呼玛河口景区,鹿鼎山),探江龙自驾营地--卧牛湖风景区--黑河(大黑河岛,黑河口岸)--五大连池风景区。

出呼玛县继续沿S209省道南下,路标显示距离加格达奇320公里,距离黑河231公里。

这里是大兴安岭东部边缘地区,地势较为平坦。

出呼玛县继续沿S209省道南下,路标显示距离加格达奇320公里,距离黑河231公里。

这里是大兴安岭东部边缘地区,地势较为平坦。

呼玛河大桥位于呼玛河下游,距河口(呼玛河黑龙江汇合口)
11公里
。1980年以前,209国道通过这里时,当时河上还没有桥梁,过往的所有车辆和人员,必须通过摆渡通过,交通极为不便。1980年建成呼玛河大桥,结束了摆渡的历史,而呼玛河大桥也成了呼玛河口标志性的景观。桥长398米,宽有8米多,造型雄伟大气,是由钢筋混凝土为原材料的拱桥。大桥由6孔组成,每孔跨系达60米,桥面是白色水泥路面,两侧是整齐的白色护栏,桥的高度达四十多米。呼玛河大桥在建成之初,是黑龙江省最大的拱桥。

呼玛河是黑龙江在大兴安岭流域的一条重要支流,发源于大兴安岭呼中区的大白山,流经新林、塔河、呼玛这三个县(区),在百年老城呼玛镇东侧汇入黑龙江,全长524公里。呼玛河以盛产珍稀的令水鱼而著称,如珍稀濒危的哲罗鱼、大马哈鱼、细鳞鱼等,是呼玛人的母亲河。站在河口的高山上往下俯瞰,呼玛河就像一条缓缓游动的巨龙,而雄伟的呼玛河大桥就像巨龙身上缠绕的一条玉带。



桥南岸部分就是著名的呼玛河口景区,这里是呼玛河最美丽、最富饶的部分。




呼玛县三卡乡老道店村,这里是S209省道与S208省道的交汇处,S208省道通往嫩江,加格达奇方向,当然我们是继续沿S209前往黑河方向。

前方再行26公里就要进入黑河市境内,距离黑河市区146公里。

这处景点名叫“探江龙”自驾露营地,位于呼玛县三卡乡,呼黑交界的地方。




鹿鼎山源于金庸笔下《鹿鼎记》中记载,清朝年间,康熙皇帝派亲兵都统韦小宝剿灭神龙教,擒拿假太后,在战乱中为躲避洪教主追杀,从海参崴向北骑鹿而行,在牡丹江巧遇三个通古斯人得知“呼玛尔窝集山”之所在位置,韦小宝让双儿按藏宝图上说的山川名字,请当地老参客指点方位,果与图上所载丝毫无措,韦小宝想:那鹿鼎山原来离此地还有几千里,闲来无事,便雇一辆大车,坐了二十余日,越向北越寒冷,冰封雪积,车不能行,两人改乘马匹,又走数日,便来到两条大河交汇处,双儿指那边山道:这就是鹿鼎山。
在金庸的描写中,鹿鼎山位于极北之地的额木尔河与黑龙江交汇处,山中藏有八旗重宝,且又是大清国龙脉的所在。现实版的鹿鼎山其实在呼玛县的古龙干河与呼玛河交汇之处,距离呼玛镇县城有9公里,位于呼玛河南岸。


呼玛县三卡乡老道店村,这里是S209省道与S208省道的交汇处,S208省道通往嫩江,加格达奇方向,当然我们是继续沿S209前往黑河方向。

前方再行26公里就要进入黑河市境内,距离黑河市区146公里。

这处景点名叫“探江龙”自驾露营地,位于呼玛县三卡乡,呼黑交界的地方。

“三卡”虽为地名,但是作为黑河呼玛交接处,让人不禁联想起“卡”同哨卡、关卡或许有着深层次的联系。卡伦是满语的音译,其意思为台站,清代学着何秋涛在《朔方备乘》中称:“更番候望之所曰台,国语谓之喀伦,亦作卡伦,皆翻译对音之转也。”也就是说卡伦是清政府设在边疆地区的军事哨所。
清人张光藻在《北戍草》中作诗云:“卡路由来即喀伦,登高瞭望更周巡。龙江最要为东北,哨探须教出力真。”通省六城共计喀伦六十七处,而东北与俄罗斯交接,巡查有关紧要。黑龙江流域的卡伦设置较早,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正式划定中俄东段边界以外兴安岭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为界,清政府设立界碑、巡边及设置边境卡伦等措施来戍守边防。
咸丰八年(1858年)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签订后,黑龙江流域由内河变为中俄两国的界河,所以自额尔古纳河口至乌苏里江口4000余里的黑龙江沿岸地区,成为边防重地。由于原来的卡伦部分划入俄界,于是清政府以瑷珲为中心,重新调整了卡伦设置,沿江设置卡伦43处,咸丰十一年(1861年)又裁撤了7处卡伦。
光绪十二年(1886年),为防护漠河金矿,清政府在呼玛尔以西沿江增设23处卡伦。这些卡伦均由黑龙江城副都统与兴安城总管按旧制分调官兵轮班巡守,派布特哈副总管一员驻漠河卡伦为总卡官。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俄难”,沙俄出兵东北,沿边卡伦房屋尽被其焚毁。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夏,黑龙江副都统姚福升乘船自额尔古纳河口至逊河口实地考察,勘定沿黑龙江在辖境内设卡伦20处。从呼伦贝尔境内最北的额尔古纳河卡伦起,其中向东南95公里至奇拉卡伦,就是今天的呼玛县三卡乡,按照设置的顺序,成就了今天著名的“三道卡”。
民国元年(1912年)7月,瑷珲兵备道改为黑河道尹公署,首任道尹为瑷珲兵备道道员姚福升。当时黑河道尹公署管辖卡伦13处,每处设卡官一员,设骑兵一班,计10名,内设班长一名,各卡卡官受黑河道尹公署所辖的县政府直接管辖,各卡长受该县保安队中队长指挥。
民国政府沿用了清朝卡伦管理制度,卡伦主要贯彻上级政府政策、法令的执行,同时还负责本辖区巡防、邮递、税收、垦务和涉外等事务。民国九年(1920年)的《瑷珲县志》曾评价说:“所以十数年来,沿江保守、边塞开辟、权利挽回,未始非由斯而兴盛也。”
民国十八年(1929年)三月,黑龙江省政府训令将黑龙江沿岸的卡伦裁撤。这些卡伦由于设置的重要和后人的聚落,基本都发展成为了今天黑龙江流域重要的城市和乡镇,三卡这一古老的称谓一直流传至今。

蜿蜒沿江的S209省道
被誉为“金鸡冠上的宝石、黄金之乡”的呼玛县因其呼玛尔河得其名。近年来,呼玛县政府以自驾游、自助游、房车游为主打旅游产品。建设探江龙、八十里大湾、鹿鼎山、老金山、鄂伦春原始部落五个自驾车营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
探江龙露营区位于黑龙江岸边209省道黑洛(黑河至洛古河)公路125.5公里处,面江而建,山水相邻,树木葱茏,田野飘香。
据了解,一个姓陈的人自2011年起,着手筹建这个集观光、旅游、食宿为一体的呼玛第一家农民山庄性质的露营区,经过2年的建设,探江龙露营区才有今天的规模。

探江龙露营区位于黑龙江岸边龙脉山,面江而建,山水相邻,树木葱茏,田野飘香。这里自2011年起开始着手筹建,是个集观光、旅游、食宿为一体的呼玛第一家农民山庄性质的露营区,2012年7月正式接待游客,主要为广大驴友提供露营、休息和观光。

“探江龙”是因为山势形似一座巨龙卧伏江边而得名。从高空中俯瞰则能更加清晰一观龙脉的形状。龙头不仅与江水日夜相伴,更能远眺江对岸广袤的俄罗斯大地,异国的土地和江中的沙洲因为江水的滋养在秋风中依旧繁茂,就在沙洲江岸丛林的掩映中,俄罗斯的瞭望哨塔就这样隔江而望,增加了略显神秘的色彩。












离开探江龙营地不久就进入黑河市爱辉区境内,黑河市是中国首批沿边开放城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小兴安岭北麓,有“中俄之窗”、“欧亚之门”等美誉,有汉、满、回、蒙古、鄂伦春、达斡尔等31个民族。
黑河市下辖爱辉区、北安市、五大连池市、嫩江县、孙吴县、逊克县1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3个县。境内有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北安、九三2个分局所属的25个农场,57个部队农场、21个其他国营直属农场和省森工总局通北林业局、沾河林业局所属的34个林场以及海关、税务等几十个中央、省直部门。

江边的小花



后一篇:一路向北--五大连池至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