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北--漠河北极村到呼玛县

标签:
乌苏里浅滩额木尔河呼玛县塔河县鄂伦春民族村 |
分类: 一路向北-蒙黑吉辽 |
2017年8月1日,行程过半,已经到达最北点,今天就要离开北极村开始南下了。

今日行程:省道S209
北极村--塔河--呼玛县,全程500公里,依旧穿行在大兴安岭地区,公路刚翻新过,路况不错。出发前还挺担心路况,原本也可以先到漠河,再走加漠(加格达奇--漠河)公路S207省道,后来听客栈老板S209路况好,车辆少不绕弯所以选择了此道。
早餐后在村内开车转了一圈,这是北极村客运站,自然也是中国最北客运站。


七星广场

北极村内的森林风光

鄂伦春民族村,也叫北方民族园,位于北极村东南处,位处中国最北气象站对面。园内占地面积6.7公顷,还原俄罗斯、鄂伦春族北方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宗教祭祀等场景,园内分为民族团结广场、俄罗斯园、鄂伦春园三部分。园内环路由碎石路、冰裂花岗岩路和木栈道组成,展现了北方民族建筑特色。
广场上面有象征古代东北八族的八个图腾灯柱,分别代表了八个民族,包括肃慎、东胡、秽貊、鲜卑、靺鞨、契丹、室韦、女真。
肃慎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定居白山黑水之间,肃慎人善射猎。
东胡是春秋战国强盛一时的北方民族,因居匈奴(胡)以东而得名。
秽貊是由秽族和貊族混合而成。秽貊人以农业为主,渔猎为辅的生活,秽貊几经变迁,同东胡、肃慎的后裔以及高句丽和汉族相融合,在历史上逐渐消失。
鲜卑因居于鲜卑山,即今大兴安岭,而得名,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以麋鹿为瑞兽来崇拜,鲜卑拓跋部西迁漠北,又入主中原,建立北魏,统治中国北部数百年。
靺鞨自古生息繁衍在东北地区,逐渐发展为七大部,粟末靺鞨和黑水靺鞨最强大,粟末靺鞨被契丹所灭,今遗址尚存。黑水靺鞨地处黑龙江,以渔猎为业,尤称劲健。黑水靺鞨后来更名女真,并于公元1115年建立金国。
契丹,自北魏始生活在辽河上游,传说有男子乘白马沿西拉木河而下,仙女乘青牛自老哈河而来,二者相遇,结为配偶,生八子,后为契丹八部,契丹以游牧为主,辅以狩猎过着食兽肉,衣兽皮,车帐为家的生活,公元907年建立契丹国后改称辽。
室韦主要活动在嫩江、额尔古纳河、黑龙江流域。室韦以游牧、游猎为生,捕渔和农业为辅的生活,乘牛车,善于滑雪,使用角弓和长箭,用鹿皮制作衣服。
女真隋唐称黑水靺鞨,辽鑫时期称女真,女真人善骑射,清朝以后,女真称为“满洲”,后通称为满族至今。

S209省道,开始向东南方向行驶。

路标显示距离今天的目的地呼玛县还有381公里,去往龙江第一湾的道路由于施工已经封闭。“龙江第一湾”是黑龙江流经大兴安岭地区图强林业局施业区红旗岭段的江面回流急转而形成的独特景观,江湾环抱的岛上,绿树成荫,花香草茂。岛的边缘经江水的冲刷,形成了一圈由鹅卵石与黄沙构成的沙带,在阳光的映照下,整个小岛就像镶上了金边,所以又名“金环岛”。
距离51公里的景点卧龙湾•接旨台。卧龙湾风景区,
接旨台高约 500 米,向西眺望,蓝天白云,河水曲折蜿蜒,如巨龙腾飞。
相传,雅克萨战事正酣,清军将领萨布素十分关心战事,这一天傍晚, 他照例登上高处平台,夕阳映得下面河段一片金红。这时,突然从下面的河
湾里腾起一条巨龙,口衔圣旨丢到平台处。圣旨任命萨布素为副都统,命他 率部星夜驰援。 萨布素不敢怠慢, 马上带领人马连夜出发,
及时赶到雅克萨并迅速投入战斗,取得了雅克萨之战大捷。
这之后,人们便把这段河湾叫做“卧龙湾”,把山顶的平台叫做“接旨台”,把前面的村庄叫做“龙河村”,驻兵的营地叫做“龙河驿站”,一直
延续至今。

省道S209

去往最北点(乌苏里浅滩)以及龙江第一湾的临时便道,看起来很是颠簸,我们也放弃了前往的打算。 乌苏里浅滩,坐落在北纬53°33′43″的黑龙江南岸,位于大兴安岭北端,图强林业局施业区内,是黑龙江畔的一处天然风景区。浅滩由黑龙江冲积而成,面积约50余平方公里,因在清朝时这里设有卡伦(相当于边防哨所)叫乌苏里,所以才被定名为“乌苏里浅滩”。

省道S209

去往最北点(乌苏里浅滩)以及龙江第一湾的临时便道,看起来很是颠簸,我们也放弃了前往的打算。

额木尔河,又作“额穆尔河”(原名阿巴昔河,1980年地名普查改为兴安河,为方便记述,现代水文仍称额木尔河)。黑龙江上游右岸支流。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漠河县境内。古名“室韦水”,其流域为古室韦族所居,故名。发源于大兴安岭北侧雉鸡场山,由南向北集老槽河(老潮河)、大林河、古莲河等支流,横贯漠河县全境,在兴安乡大河西村附近注入黑龙江,全长469公里。

额穆尔河大桥

白桦林

又见额木尔河,即将汇入黑龙江。

从北极村行驶约170公里进入塔河县,距离十八站132公里。

塔河县的县名源于其驻地塔河镇的镇名。塔河镇所在地原名“小固其固”,是鄂伦春语,为“水草丰盛的地方”之意,也有译作“多塔头的地方”。1954年,林业部在森林经营调查时,因此地为塔哈尔河入呼玛河口,故名为塔河口,后演化为“塔河”。塔河县是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下辖县,位于黑龙江省北部、伊勒呼里山北麓,是中国最北部的两个县份之一,东邻呼玛县,西接漠河县,南靠新林区、呼中区,北以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为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边境线长173千米。加漠公路、塔呼公路、富西铁路、塔韩铁路贯穿境内。有原始森林、中俄界江、黄金故道、塔河十八站古人类遗址等旅游资源。

白桦林
公路两旁的树林,特别要提的是,在塔河至呼玛的约100公里路段,树林里面蚊虫多如牛毛,本来想下去休息,结果车刚停下,窗外顿时聚集上百只的蚊子,苍蝇,马蜂之类的飞虫,直往窗玻璃上撞,显得这里的原生态也太原始了。
十八站,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东50公里,现为塔河县的一个行政镇和大兴安岭十八站林业局所在地。“十八站”的地名起源于清代,它是光绪年间由墨尔根(嫩江)修至漠河胭脂沟金矿驿站中的第十八个驿站。2017年12月2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十八站荣获“中国最具特色民俗文化旅游目的地”。

呼玛县,因呼玛河得名。“呼玛”,又称“呼玛尔”、“库玛尔”,系达斡尔语,“高山峡谷不见阳光的急流”之意,位于大兴安岭东麓,黑龙江上游西南岸。西部和北部与新林区、塔河县毗邻,南部与黑河市爱辉区、嫩江县接壤,东部与俄罗斯施马诺夫斯克市、斯沃搏德内市和马格达加奇区隔江相望。对俄边境线长达371公里,占到大兴安岭地区对俄边境总长的近二分之一,也是黑龙江省对俄边境线最长的县份。
距离呼玛县城37公里


呼玛河,黑龙江上游右岸较大支流。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清代称“呼玛尔河”(又写作瑚马尔)、“库玛尔河”,后简作呼玛河。其名一说蒙古语,意为“行围前列人”;一说鄂伦春语,意传有鹿的地方。
呼玛河发源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的呼中自然保护区的大兴安岭北坡的雉鸡场山(一说伊勒呼里山),自西向东流经呼中区、塔河县、呼玛县3县(区),在呼玛镇东南部注入黑龙江。全长524公里。

呼玛河以盛产珍稀的冷水鱼而著称,如珍稀濒危的哲罗鱼、大马哈鱼、细鳞鱼等。其中哲罗鱼被日本人赞誉为“梦幻中的神鱼”。


下午16点30分左右,进入呼玛县城。
晚餐的这家榆林镇(哈尔滨)筋饼大锅水饺王,老板不地道,结账乱收费。

我们入住的位于正棋路上的金谷宾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