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行江浙--雁荡山到龙湾潭

(2017-02-28 08:37:07)
标签:

方洞悬索桥

雁楠公路

乐清芙蓉镇

黄坑村

雁荡山雁湖

分类: 江南行
2016年10月12日,离开雁荡山前往永嘉龙湾潭森林公园。

再行江浙--雁荡山到龙湾潭


响岭头村距离龙湾潭约37公里


再行江浙--雁荡山到龙湾潭


还是沿着昨天的道路,行驶到方洞附近,昨天阴雨绵绵,今天却晴空万里。


再行江浙--雁荡山到龙湾潭


指点先凭采药翁,丹青化出大槐宫。 
眼明小阁浮烟翠,齿冷新诗嚼雪风。 
二华行观雄陕石,九仙今已压京东。 
此生的有看山分,已觉温台落手中。


再行江浙--雁荡山到龙湾潭


雁荡人家


再行江浙--雁荡山到龙湾潭



再行江浙--雁荡山到龙湾潭



再行江浙--雁荡山到龙湾潭



再行江浙--雁荡山到龙湾潭


方洞悬索桥


再行江浙--雁荡山到龙湾潭



再行江浙--雁荡山到龙湾潭


雁荡神龟


再行江浙--雁荡山到龙湾潭



再行江浙--雁荡山到龙湾潭



再行江浙--雁荡山到龙湾潭



再行江浙--雁荡山到龙湾潭



再行江浙--雁荡山到龙湾潭


方洞栈道


再行江浙--雁荡山到龙湾潭


半山腰的方洞


再行江浙--雁荡山到龙湾潭



再行江浙--雁荡山到龙湾潭


女娲石烂苦难修,四海咸怀杞国忧。 
谁识山中真柱石,擎天功业胜伊周。 


再行江浙--雁荡山到龙湾潭



再行江浙--雁荡山到龙湾潭


试问何人一笔留?历经千古写春秋。
沧桑几度红尘变,巨手挥毫盛世讴。


再行江浙--雁荡山到龙湾潭



再行江浙--雁荡山到龙湾潭



再行江浙--雁荡山到龙湾潭


芙蓉水接雁湖春,两岸飞花夹去津。身在太平无避世,座中时有武陵人。


再行江浙--雁荡山到龙湾潭


雁湖乡,我们没有去雁湖景区,直行前往芙蓉 楠溪江方向。


再行江浙--雁荡山到龙湾潭


秋天的田野


再行江浙--雁荡山到龙湾潭


收割后的稻田


再行江浙--雁荡山到龙湾潭


暮雨生寒衣袂薄,楚乡客子正伤情。扁舟莫向芦边宿,夜半西风有雁声


再行江浙--雁荡山到龙湾潭


乐清芙蓉镇(由原雁湖乡,岭底乡合并),源自雁荡山雁湖的水汇入清江东流入海。


再行江浙--雁荡山到龙湾潭


芙蓉镇位于乐清市境东北部,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属半山区。其地形由东南向西北倾斜,白龙山脉横亘于前,雁荡山支脉诸山杂陈于后,境内有长短七条溪流经过,其中芙蓉、黄金两溪贯穿中部,东流注入清江。据明永乐《乐清县志·叙山》载:芙蓉山“去县东六十里,在山门乡,其山西南上三峰,有岩石,并高三、四尺,森然如美蓉,红赤相映,因以名村。”


再行江浙--雁荡山到龙湾潭


芙蓉镇大山背村


再行江浙--雁荡山到龙湾潭


芙蓉名美景更美,域内山清水秀,被誉为雁荡“十八古刹”之一的本觉禅寺,已有一千二百余年的历史, “芙蓉夕照”、龙潭坑、筋竹涧、芙蓉池、万缘桥诸景点名闻遐迩;芙蓉溪的溪水,冬日里烟雾弥漫,温暖如汤,夏日里清凉惬意;溪流两岸,林木苍翠,花卉丛生,使人神旷心怡。芙蓉物产丰富,尤以芋头、红萝卜、香鱼、麦饼、麦油煎最为著名,其中的麦油煎,皮薄香软,最为驰名。相传在很早很早以前,芙蓉村里住着王、张两户大户人家,两家的儿女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且又门当户对,从小便订下了婚事。不多久,张家因遭火灾,一贫如洗。张家的儿子就到王家投亲。谁料王家因欺贫爱富,想赶走张家的儿子,又怕败坏自家名声。于是,假意留张家的儿子在家读书,暗中让奴仆把他禁闭起来,不给饭吃,想活活将他饿死。谁知王家的女儿是个有情有义的入,她得知此事后,又气又急,急中生智,把麦粉煎成纸样薄的大饼,把大蒜做成毛笔一样,以送“纸”、“笔”为名,瞒过守门的奴仆,递到了张家儿子的手上,张家的儿子闻到这“纸”、“笔”的香味,拿起来就咬,只觉柔软好吃——就这样,芙蓉麦油煎很快地在四邻八乡传开了。


再行江浙--雁荡山到龙湾潭


芙蓉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早在景平元年(423),永嘉太守谢灵运就曾经水路而上,到了筋竹涧口,留下了 从斤竹涧越岭溪行)的诗篇,并在他的 游名山记)中,记述了芙蓉峰。明洪武十四年(1381),芙蓉分属山门乡的十七都第三图和十八都第一图。隆庆年间(1567—1572)设守 备署。清初,称大芙蓉汛,民国十六年(1927)称镇,民国三十六年(1947)后称乡。

芙蓉自古以来就是温(州)、台(州)和永(嘉)、乐(清)的交通要道。北宋年间(960~1127)就为温(州)、台(州)驿道的重要驿站之—,是南北交通的必经之地,至清道光、咸丰年间(1820—1850),在长达七百多年的漫长历史中,温(州)、台(州)驿道虽时有变迁,但芙蓉驿作为该驿道交通“咽喉”的地位却—直未予改变。

明代倭患频仍,地处交通要道的芙蓉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三十七年(1554)和三十三年(1558)先后三次受到倭寇的侵扰抢掠。芙蓉人民奋起反抗,在乐清抗倭史上写下了光荣的一笔。


再行江浙--雁荡山到龙湾潭


雁楠公路起点位于乐清雁荡镇上塘村与104国道相接处,途经乐清芙蓉镇,永嘉鹤盛镇、岩头镇,终点至永嘉枫林镇与诸永高速公路枫林互通连接线相连。主线全长45.405 公里。


再行江浙--雁荡山到龙湾潭


一路通衢串雁楠,从此山水紧相依。

雁荡山和楠溪江,历来吸引了许多游人旅客。然而,长期以来的“路锁重楼”,使得山水不相逢,难以形成一幅完整的自然画卷。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通村公路白雁线,宽度只有三四米,盘山而建,多陡坡难行,因此很少有人走。原来的老路,虽然沿途风景极美,但狭窄弯多,车难开不说,还太危险。
而新修的雁楠公路不仅是一条交通道路,更是一条观光绿道。按区域,公路为乐清和永嘉两段,两段风光各有特色,见山遇水,美景应接不暇。

雁荡余脉浩浩,使得乐清段多奇峰茂林,雄伟大气。遍览群山,被深秋染遍了的山峦峰岩,松青枫红,层林尽染;俯瞰山谷,溪道蜿蜒,豁然开朗。永嘉段的楠溪江水浸润,秀美宁静。一路行来,碧水相伴。这个时节正是柿子成熟的季节,沿途处处可见成熟的柿子红灯笼般挂在光秃秃的枝头,一道道苍翠的溪林在风中摇曳。田垄上老牛白鹭,田园风光无限。


再行江浙--雁荡山到龙湾潭


雁荡余脉从乐清延伸至永嘉


再行江浙--雁荡山到龙湾潭



再行江浙--雁荡山到龙湾潭



再行江浙--雁荡山到龙湾潭


从乐清县境到达永嘉县境


再行江浙--雁荡山到龙湾潭


永嘉县是温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下游北岸,东邻乐清、黄岩,西连青田、缙云,北接仙居,南与温州市区隔江相望,素有“中国长寿之乡”,“中国泵阀之乡”,“中国纽扣之都”,“中国玩具之都”的美称。永嘉历史悠久,汉顺帝永和三年(公元138年)始建永宁县,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称永嘉县,取“水长而美”之意,也是温州地区文化的起源地。

永嘉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拥有耕地面积36.16万亩,林地面积291.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9.2%,绿化程度96.62%,森林蓄积量达394万立方米。


再行江浙--雁荡山到龙湾潭



再行江浙--雁荡山到龙湾潭


左转前往龙湾潭森林公园


再行江浙--雁荡山到龙湾潭


黄坑村地处永嘉县石桅岩和龙湾潭森林公园两大景区之间,坐落在狭长的山谷里,是一个典型的山地民居村。


再行江浙--雁荡山到龙湾潭


9:50分,到达龙湾潭公园。


再行江浙--雁荡山到龙湾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