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行江浙--雁荡山◇大龙湫(2)

标签:
雁荡白云茶狗熊偷蜂蜜桅杆峰大龙湫瀑布大龙湫石刻 |
分类: 江南行 |
剪刀峰状如鳄鱼


雁荡白云茶类属绿茶。明代贡品。又名雁荡毛峰。产自浙江乐清市东北部苍山支脉雁荡山,以龙湫背所产者为佳。加工特色一是讲究鲜叶品质,二是加工精细,三是成茶贮存保藏得法。其外型紧结,色泽绿润,汤色浅绿,茶香扑鼻,余香不断,滋味醇、回甘。

前行几步,剪刀峰裂缝的右侧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一位少女的模样。她脸朝右前方,眉毛、睫毛依稀可辨,身着披风,此景为“昭君出塞”

雁荡山山顶有平湖,芦苇丛生如荡,春雁南归,常宿于此,故有雁荡之称。相传东晋永和年间,阿罗汉诺讵那率弟子300人居雁荡山,诺讵那于大龙湫观瀑坐化为开山始祖。北宋时著名学者沈括著《梦溪笔谈》,称“天下奇秀,无逾此山”,于是雁荡山的名声更名扬于天下。境内群峰巍立,山谷深邃,飞瀑流泉,绿树荫浓,素以山奇水秀而著名。名胜有百又二峰,六十一岩,四十六洞,十二瀑,十七潭、十四障,十岭八谷,四水二湖。
雁荡白云茶产于雁荡山的龙湫背、斗室洞以及雁湖岗等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上,龙湫背为南北向的山谷,北面有高山屏障,山谷两岸多为冲积灰壤,土层深厚肥沃。茶树终年在云雾荫蔽下生长,承受云雾滋润,芽叶肥壮,长势甚好。另有一些茶树,生长在悬岩隙缝之间,相传古代有山僧训练猿猴攀登悬岩绝壁采茶,所采茶叶称为“猴茶”。
雁荡面海背山,气候温和,雨露滋润,茶树生长良好。雁荡山种茶,自有一番来历。相传,开山始祖诺讵那居龙湫时,一日忽遇一老翁。老翁对诺讵那说:“感谢神师恩德,使我得以安居。”诺讵那问:“为何感恩?”老翁说“恩师居于龙湫,日常用水,倾于山地,勿流溪间,保全山泉洁净,为报答恩师,特赐茶树一株,保你终生受用。”诺拒那又问:“贵人尊姓,家居何方?愿日后相见。”老翁曰:“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若要相见,就在明晨。”诺讵那一觉醒来,原是一梦。第二天清晨,诺讵那走出家门,站在龙湫背上,向四周细看,但见龙湫上端,龙头哗哗吐水,远处山边,有龙尾隐约摆摇,一瞬间,不复再见,方才大悟,老翁原是老龙化身。当他回得家来,竟见庭院之中有一株大茶树,枝叶茂盛。此后,正如老翁所言,日采日发,终年饮之不尽。从此,雁荡山有了茶树繁殖。

憨态可掬的狗熊岩
龙门石开”福“字来。
远处两山对峙,形成一道龙门,岩石凹陷,一笔一划连在一起,俨然是一个繁体的“龙”字也可看作是“福“字,故此处曰“龙门处”。
远处两山对峙,形成一道龙门,岩石凹陷,一笔一划连在一起,俨然是一个繁体的“龙”字也可看作是“福“字,故此处曰“龙门处”。

继续往前走,剪刀峰的裂缝已全然见,只见挺拔、秀美的桅杆峰已矗立在眼前,高约200米。此峰与承德避暑山庄的棒槌岩十分相似。当清人方尚惠欣赏了一帆峰后留下“风行云作线,天地一孤舟。”的赞叹,他把天地比喻成舟,可见诗人的胸怀之宽广。一帆峰好像也善于琢磨游人的心思,给予了新的喻意“一帆风顺”,祝愿所有来雁荡山的朋友事事顺心。其实这种一峰多名的景观背后还蕴含着更深的科学意义。剪刀峰属于火山喷溢的流纹岩,这种岩浆从火山口中以比较平静的方式溢出地表,后经过断裂切割,周围岩石崩落称为孤立的孤峰,而中间的裂隙则是流纹岩的柱状节理。也就是这鬼斧神工般的裂隙造就了一峰为二的剪刀峰,在通过旅游者观察及欣赏景观位置的不同,变换不已。




轰鸣声传来,只见一条暴龙悬挂崖壁之上,那就是大龙湫瀑布。
雁荡大龙湫瀑布为浙江省雁荡山胜景。它与贵州黄果树瀑布、黄河壶口瀑布、黑龙江吊水楼瀑布并称中国四大瀑布,而大龙湫独以其落差为190余米取胜,为中国瀑布之最,有"天下第一瀑"之誉.瀑流发源于百岗尖,流经龙湫背,从连云峰凌空泻下,像从银河倒泻下来,十分壮观。大龙湫的最奇绝之处,在于因季节、晴雨等变化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迷人景象。盛夏季节,雷雨初过,大龙湫象一条发怒的银龙,从半空中猛扑下来,声如雷鸣,震天撼地,气势雄壮。在晴朗的冬日,瀑流从半空中飞溅而下,阳光照射时,瀑布呈现出色彩绚丽的五色长虹的奇观,景色格外迷人。在阳春三月,大龙湫又是另一番景象,雨水稀少,瀑布如珠帘下垂,不到几丈,就化为烟云。大龙湫瀑布真是千变万化,不可捉摸。

只是狂风大作,大部分时候,瀑布下落至三分之一处,就被大风吹散,化作雾水飘散。

这算是比较完整的瀑布了,风小的间隙形成。

雁荡山著名的景点是“二灵一龙”即灵峰、灵岩和大龙湫,又被称为“雁荡三绝”,大龙湫在三绝中又被认为是独占鳌头。南宋楼钥有诗云:“北上太行东禹穴,雁荡山中最奇绝。龙湫一派天下无,万众赞扬同一舌。”
“大龙湫”松江廖夀、绍兴冯懋、安庆蔡琪同来游勒石。
”天下第一瀑”,同治壬申二月初九,前署江西巡抚湘阴李桓偕乐清県丞吴江金牧大荆营守备西安程梦熊来游。

康熙字典说“悬瀑水曰龙湫”。大龙湫从雁荡山主峰百冈尖流出经连云嶂顶悬空跌落。大水时,直捣龙潭,势如排山倒海,声如夏雷怒吼,数里之外,常为瀑声所震慑。小水时,瀑水不到深潭就已随风飘洒,犹如烟雾。正如清诗人袁枚诗中描绘:“龙湫山高势绝天,一线瀑走兜罗绵。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为烟。况复百丈至千丈,水云烟雾难分焉。”
在大龙湫的两侧有两处亭子“宴坐亭”与“忘归亭”。宴坐亭上有唐代贯休撰著、现代沙孟海书的对联“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蒙蒙”。忘归亭上有元代林泉生句、当代野萍书的对联“六龙卷海上霄汉,万马嘶风下雪城”。






“一卷风云琅琊榜,囊尽天下英奇才。”雁荡山也是《琅琊榜》的拍摄地。


观瀑亭,大龙湫石刻。
古人在大龙湫不是提笔叹“欲写龙湫难着笔”,就是说“春夏秋冬变幻多,阴雨雪奇景浓”。大龙湫的美还体现在文化价值上,古今的文人墨客无不为雁山的大龙湫所折服。唐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到此一游刻石于潭前“杜审言来此”;开山祖师诺讵那在瀑前观瀑坐化成为千古奇谈;明乐清知县吴华熟读汤显祖的“坐看青华水,长飞白玉烟”提笔“白玉烟”三字。近代康有为等名流留下的是“白龙飞下”、“千尺珠玑”、“飘
渺空蒙”、“矫若游龙”等题字,给瀑布的姿态作了形象的概况。

“千尺珠玑”。民国廿三年仲春重游泽国,季良、阮尚傅题。
雨水混着瀑布珠玑,潭面星星点点。
前一篇:再行江浙--雁荡山◇大龙湫(1)
后一篇:再行江浙--雁荡山大龙湫(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