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行江浙--海天佛国普陀山(二):宝陀讲寺

标签:
佛顶山象教屏藩万国潮音慧济禅寺普陀鹅耳枥树 |
分类: 江南行 |
宝陀讲寺牌楼,正面上书“咸瞻宝相”,意即都来瞻仰佛的庄严形象。
牌楼背面书四个镀金大字“万国潮音”,意即“万众向佛”。现今世界,拜佛的人不少,至于是不是向佛或者信佛,恐怕很难说,很多拜佛之人第一信仰还是钱权。那些捐一百,梦想着百万的人,天底下竟也有此生意。
位于讲寺西南侧山上的万佛宝塔,巍峨雄伟,庄严秀美,塔内供奉着1万尊佛像,都是由信徒们自行出资供奉的,由佛塔内的僧人负责打理。
进门就是天王殿,主供弥勒佛。背面是韦驮,两侧是彩塑四大金刚。
韦驮的形象是我国佛教徒塑造的,一般是童子面,开始于宋代。古代武将装束,金盔金甲,威风凛凛,手持金刚杵。一般有两种姿势:一是双手合十,横杵于腕上;一种是一手握杵拄地,一手插腰,或双手扶杵触地。这里是后一种形象。这个形象很有意思,如果韦陀杵扛在肩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大的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如果韦陀杵平端在手中,表示这个寺庙是中等规模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如果韦陀杵杵在地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小寺庙,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看来,宝陀讲寺还是小寺,不包云游僧的吃住。
寺院内东建钟楼西建鼓楼,对应的是唐代的钟鼓制。因为寺庙里的规则是晨钟暮鼓。

“晨钟暮鼓”对寺院而言其实不是早晚的声音,而是钟楼还有鼓楼的方位。钟是要在早上振作人们精神用的,其于东配卦为震木。其势为雷,为觉醒,为生长,为壮大。
钟楼俗称钟撞堂、钟堂、钟台、钓钟堂,为七堂之一。即寺庙中悬挂梵钟之堂宇。古时与经楼相对,通常与鼓楼分居伽蓝之两翼。盖钟楼虽渊源于印度祇园精舍无常堂之悬挂颇梨钟,然印度及锡兰等地并无其制,唯中国与日本别设之。此外,依寺塔记平康坊菩萨寺条载,古制以钟楼建于东边。
一般寺院中,鼓与梵钟相对安置于大殿前之左右两方,故自古有“左钟右鼓”之称。

宝陀讲寺主殿——圆通宝殿,仿故宫太和殿建造,内部供奉观音大士圣像。
普门万佛宝塔,背靠佛顶山主峰,八角重檐楼阁式建筑,蓝琉璃瓦攒尖顶,塔分九层十三檐,含塔刹总高72.26米,内奉十种造形的观音善萨鎏金铜像壹万尊。塔前有瞻礼平台、爬山石阶,及仿五台山龙泉寺之精雕石牌坊,塔后有单檐歇山式正殿。

宝塔采用八角重檐楼阁式,蓝琉璃瓦攒尖顶,塔分九层十三檐,层高按每层等距离缩进,形成宝塔整体空间变化的韵律美。此塔全名为“普门万佛宝塔”,因其内供奉由金、银、铜贴金的毗卢、水月、自在、月光、骑龙、净瓶、听潮、合掌、岩户、如意十种造形各异的观音佛像1万尊而得名。此佛塔一层供毗卢观音1547尊:夹层供水月观音1176尊:二层供自在观音1176尊:三层供圆光观音1127尊:四层供骑龙观音1127尊:五层供净瓶观音973尊:六层供听潮观音805尊;七层供合掌观音805尊;八层供岩户观音630尊;九层供如意观音625尊。九层之势,以符“至尊”之意,堪称“世纪精品,人间一绝”。塔前有瞻礼平台、登山石阶,及仿五台山龙泉寺之精雕汉白玉牌坊,塔后有单檐硬山式正殿和塔院。如今的万佛宝塔已经成为了普陀山又一重要宗教场所。

宝塔采用八角重檐楼阁式,蓝琉璃瓦攒尖顶,塔分九层十三檐,层高按每层等距离缩进,形成宝塔整体空间变化的韵律美。此塔全名为“普门万佛宝塔”,因其内供奉由金、银、铜贴金的毗卢、水月、自在、月光、骑龙、净瓶、听潮、合掌、岩户、如意十种造形各异的观音佛像1万尊而得名。此佛塔一层供毗卢观音1547尊:夹层供水月观音1176尊:二层供自在观音1176尊:三层供圆光观音1127尊:四层供骑龙观音1127尊:五层供净瓶观音973尊:六层供听潮观音805尊;七层供合掌观音805尊;八层供岩户观音630尊;九层供如意观音625尊。九层之势,以符“至尊”之意,堪称“世纪精品,人间一绝”。塔前有瞻礼平台、登山石阶,及仿五台山龙泉寺之精雕汉白玉牌坊,塔后有单檐硬山式正殿和塔院。如今的万佛宝塔已经成为了普陀山又一重要宗教场所。
参观宝陀讲寺出来,原计划乘索道上佛顶山,步行游览山顶的慧济禅寺,再下山至法雨禅寺,不巧今天风大,索道停运,听售票员说如果风小的话索道会开放,但排队的游客太多,估计三小时也排不上,所以果断决定放弃佛顶山,乘交通车直接去法雨禅寺。


到法雨禅寺站下车,我们先去海边看看。







到法雨禅寺站下车,我们先去海边看看。



佛顶山主峰名白华顶、又名菩萨顶,为普陀山最高峰。山分支脉,分别向南、北、东伸延,主峰海拔291.3米,从远处眺望,诸峰若拱,峰顶垒垒如杯瓢,覆于积水之上。峰巅方圆平坦,宽广约20余亩。巅峰建塔,塔上置灯,曰“天灯台”。
后又修筑一座望台,登临此台,极目远眺,可观赏普陀洋和莲花洋辽阔的山海景色。
白华顶时有云雾缭绕,誉称为“华顶云涛”,为普陀山十二景之一。
佛顶山上主要有慧济寺、海天佛国崖、云扶石、菩萨顶、鹅耳枥树、佛顶山索道等几处景点。朝拜佛顶山是普陀山佛教的传统和习俗,每逢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三个观音香会期,来自各地的佛弟子们三步一拜朝礼佛顶山,礼敬观世音菩萨。
慧济禅寺慧济禅寺,又称佛顶山寺,坐落在海拔299.1米的云雾山中。原为一石亭,供佛其中,明代僧慧圆创慧济庵,至清乾隆五十八年始建圆通殿、玉泉殿、大悲楼等,扩庵为寺。光绪三十三年清得大藏经,由文正和尚鸠工增广,遂成巨刹,与普济寺,法雨寺鼎立,称为普陀山三大寺。
普陀鹅耳枥就长于慧济寺后门西侧,普陀鹅耳枥是世界上仅存的一棵,也被称作“普陀三宝”之一,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932年由我国著名植物学家钟观光先生发现,后经著名植物学家郑万均先生鉴定、定名普陀鹅耳枥树。


普陀山不止是佛教圣地,自然景观也非常漂亮。
有人曾经对普陀山的美景作出这样的评价:"以山而兼湖之胜,则推西湖;以山而兼海之胜,当推普陀。"
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作为四大佛教名山中唯一坐落于海上的佛教胜地,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