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西北--白河绕红原 阿曲醉阿坝

标签:
红原月亮湾哈拉玛大草原阿坝县查理乡神坐村 |
分类: 大美西北 |
蜿蜒平缓的白河,穿红原城而过,在周边形成大面积的沼泽地。

红原草原的美在月亮湾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一片开阔的草地上,白河呈“S”形蜿蜒流过,如同天上的一弯新月,故而得名“月亮湾
”。黄昏时,近处绿草茵茵,远处山峦叠黛,夕阳染红了天空,也染红了弯弯的流水,伫立在河边的马匹,悠闲地吃着青草,摆着尾巴,使草原更显得格外的静谧
。
月亮湾旅游区拥有迷人的草原风光(月亮湾),神秘的宗教文化(麻色寺),绚丽的藏乡风情,可以说是红原旅游资源的缩影。

满满的是绿色的草原,悠然的牧人和黑芝麻般的牦牛,大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神韵。



在一望无垠的红原草原上,一道弯弯的河流如同新月般蜿蜒流过,婉约而又明亮,世人称之为“月亮湾”。月亮湾恰似舞动的长长飘带,画出一个又一个弯曲的弧线,朝阳的晨光洒向水面,在月亮湾上泛起金色的粼粼波光,沉静的草滩顿时亮丽起来,草滩饮马,飞鸟群群,一派生息景象;到了傍晚,晚霞映红了月亮湾,水天一色,壮丽无比。

月亮湾是黄河上游重要水源——白河(嘎曲河)的一段,因草原湿地的影响,白河在红原境内呈弯弯流淌的流向,美丽宽广的草原上,清澈的河水在草原上划出一道道舒缓优美的弧线。白河在这里千转百回,牛羊在这里悠闲漫步。相传很久以前,大鹏、凤凰和白龙十分要好,他们游历山川大地,自由遨游天宇,当来到哈拉玛大草原时,被这里优美的风光所吸引,流连忘返。随着时间的消逝,大鹏、凤凰化为了月亮湾的山川,白龙化为了白河,留在了这人间仙境,自此永不分离。

安曲镇,海拔3482米,直行前往龙日坝乡,右转进入省道S302前往阿坝县。
安曲镇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辖镇。位于红原县西部,距县城31公里。

阿尼玛卿雪山护佑的哈拉玛大草原(安曲草原),曾经是传奇英雄格萨尔王成长、放牧的地方。格萨尔王在幼年时与母亲一起曾被部落放逐到阿尼玛卿雪山下的哈拉玛大草原,幼年的格萨尔王每天与牦牛为伴,饮着牦牛乳汁渐渐长大,直至历经艰难创建岭国,为藏地众生开创了太平安乐的生活,谱写出传诵千年的英雄史诗。从那时起阿尼玛卿雪山成为寄驻格萨尔王英魂的神山,守护着山下的这片草原和牧民。,怀着对英雄、对神山的敬畏之心,藏地牧民世代虔诚地守护着这片圣洁的草原。哈拉玛,一片神圣的土地,哺育英雄的地方,她就是人们心中的圣·拉雅!藏地传奇英雄格萨尔王格萨尔王生于公元1038年,殁于公元1119年,享年81岁。格萨尔自幼家贫,由于叔父间离,母子泊外,相依为命。16岁赛马选王并登位,遂进住岭国都城森周达泽宗并娶珠姆为妻。格萨尔一生降妖伏魔,除暴安良,征北战,统一了大小150多个部落,岭国领土始归一统。在藏族的传说里,格萨尔王是莲花生大师的化身,一生戌马,扬善抑恶,宏扬佛法,传播文化,成为藏族人民引以为自豪的旷世英雄。从十至十一世纪起,格萨尔王的功绩在青藏高原的藏区民间广泛流传,至今依然怀念歌颂着这位藏地传奇英雄。

藏地草原人不一样的感觉,因为这里的草原是立体的,不仅有牛羊,还有牦牛及无人区的珍贵动物和别具风情的藏族文化。

过安曲不久就进入阿坝县境内
阿坝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位于川甘青三省交汇处,与州内的若尔盖县、红原县、马尔康县、壤塘县和甘肃省玛曲县、青海省久治县、班玛县等7县接壤,是内地通往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是重要的商贸中心和物资集散地,是以牧为主、农牧林兼营的县,属典型的老、少、边、穷、病地区。县境内地形复杂,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县城海拔3290米,境内最高海拔5154米,最低海拔2936米,径流分属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属高原寒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无明显四季之分,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太阳幅射强,年均气温4℃。


阿坝县属川西北大草原的一部分,天高地阔,绿草如茵,繁华似锦,牛羊成群,牧歌悠扬,美丽的草原风光、悠久厚重的藏传佛教、独特的安多藏族民居是阿坝县的主体景观。
阿坝县东北部为高原湿地(草甸)生态系统自然景观;西北部为奇峰异石,冰川雪峰、湖泊、草原等高原山地生态系统自然景观区;南部为高山峡谷、原始森林生态系统自然景观区;中部谷底为“安多藏族文化走廊”的人文景观区。

阿坝县唐虞时期属“三危”之地,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南北朝为谷浑国浸大征服管辖,唐属松州都督府,明属松州卫,清朝属松潘厅,民国时期隶属松潘县,并置“阿坝设置局”。解放后属茂县专区松潘县管辖,1954年西南行政委员会办公厅批准阿坝设县。1956年3月完成建县工作。


阿坝县旅游景点:
1,郎依寺,距阿坝县城约2公里,是阿坝乃至川西北规模最大的苯波教寺院,有-700多人,阿坝县共有三座苯波教寺庙,建在郎依寺对面山坡的多登寺,还有一座在下阿坝,苯教是在佛教传入中国前藏族的原始宗教,他们信仰万物有灵,崇拜天神和自然物,佛教传入中国后,苯教吸收了很多佛教的教义,建立了苯教教义,但基本上已经和佛教雷同。但为了区别于佛教,采取了一些反佛教的做法,最明显的就是苯教逆时针方向转经。
2,德普寺,在今四川省阿坝县德格乡境内,是萨迦派的大寺院,建于公元1844年,是由第四世德普-创建的,历代曾涌现了很多为人称道的大成就者。寺庙有一座大佛殿,在殿里正面的佛龛中,有一见得解脱的导师释迦牟尼佛的大身像,周围有萨迦五祖、萨迦二胜六庄严、十六尊者。
3,神座,―是一个即有原始森林,高山牧场又有海子、河流、沼泽、野生动物与人和谐相处的原生态的自然景区!神座又是一个远离城市喧嚣,没有丝毫污染,即有林业、牧业又有农业,宁静安详,特别适合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原生态的"世外桃源"。
3,阿坝夺登寺,地处人世十美之幽静,如仙境般之幽雅,犹如白海螺之体聚万物吉祥于之灵地。集众僧的夺登寺又以其白帽本教之寺的吉祥之地而得名为“梅竹扎西合旋林”而之盛名。夺登寺建寺于-第六绕迥木牛年即公元1385年,由本教仁布钦夏甫尼玛增大师奠基而组成僧团。大殿由80根柱头所支撑,取名为“本来寂静桑登林”。前后有十二代本教大师相继维护。第十一绕迥之火马年即公元1666年,由夺登雍仲楚臣将该寺归属给从后藏兴达顶来的本教大师彭措旺杰而变为后藏本教的所属之一,在彭措旺杰的大力帮助和鼎力支持下,又兴建了“兴藏大殿”,取名为“夺登寂静伦珠悦色雍仲林”。之后相继由夺登寺世袭来维护。第八代楚钦第二世楚臣登巴坚赞大师向大知虹身顶礼,将该寺的讲修规范仪则,以及寺内外的规矩都严格进行了规范化管理。
4,查理寺,安多藏区历史十分悠久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古寺,该寺以其众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古迹和哲学修习专业,盛大的辨经,良好的学风和格西班教学魏特点,僧人众多,宗教氛围十分浓郁,寺周草木葱郁,环境优美除了本地的藏民和僧侣外,这里外人罕至,确实是个清修的圣地。一条清亮的小河从谷中穿过,整个建筑群便铺展在狭长的山谷之中。寺院大殿建在半山腰,湛蓝如洗的天空下祥云朵朵,鎏金的檐顶在阳光下闪着的金色光芒,折射出恢宏的气势。
在这儿,给人的感觉是宁静,透明的空气中仿佛滤掉了所有的杂音,宛如隔世。由于太安静了,听觉似乎在放大,远处轻轻的言语声、脚步声、转经声都能清晰地听见。
5,各莫寺,又称慧园寺,为阿坝州三大格鲁派寺院之一,是黄教六大寺之拉卜楞寺的分寺之一。建于乾隆56年(1790年),由拉卜楞寺大赤巴贡却德庆按第二世嘉木祥大-之意创建的。原名法相寺,距今200余年。各莫寺建在一个大草坝子上建筑精美华贵,各莫寺旁建有各莫寺显密讲修院。
6,格尔登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阿坝县城西北角,具有120多年的历史,是阿坝县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现占地面积为18000平方米,有僧人1000余人,大小-14人。该寺建于同治9年(1870年),其前身为洞沟寺。
现格尔登寺大经堂有120根柱子,可容纳数千僧民诵经、祈祷,是藏区屈指可数的大型经堂。
7,赛格寺,是全藏区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觉囊派寺庙,位于县城东测。自从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对觉囊派实行改宗后各地寺庙逐渐消亡,唯有这里不仅没有消亡,反而十分兴盛,寺内有许多藏密气功等神秘宗教现象,该寺燃灯节酥油花会十分著名,是研究、旅游觉囊派藏传佛教的最佳去处。
赛格寺院位于阿坝县城以东一公里成(都)阿(坝)公路南侧的哇尔玛乡铁穷村,是阿坝县和整个川西北藏区规模最大的觉囊派寺院。赛格寺的藏戏表演和燃灯节早已享誉四方。
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6世纪末)哇尔玛洞沟村赛桑家族的赛翁波和更尕云丹勒珠远涉西藏拜请觉囊派第五世祖师达饶那它为师,虚心修学觉囊佛法,并受到大师多次灌顶,学成返家后,遵照师傅嘱咐在阿坝广传佛法,于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在哇尔玛乡洞沟村果尔洼创建了县内最早的觉囊派果尔洼寺;也称为赛桑寺或旧赛格寺。建寺后广招门徒弘扬佛法,到赛相曲-主持该寺时,他以自己广博的学识,雄辩的口才弘扬觉囊佛法,寺院一时十分兴盛。万历末年(公元17世纪初)更尕和桑吉前往阿坝县洛尔达乡拜请卓格寺院第一世更尕华尔让-为根本上师修习经典;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二-在哇尔玛乡建立看尔桑寺,又称雪珠大丹轮;到看尔桑-更尕旦巴求迫时,四土等许多寺院僧人因仰慕他学识渊博而到赛格寺院学法习经。
为了振兴觉囊佛法,增强寺院实力,经赛桑-和看尔桑-协商,并取得卓格寺院-更尕云丹甲木措赞同,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将果尔洼寺院和看尔桑寺院两小寺合并;由卓格寺院更尕云丹甲木措亲临该寺加持奠基,在哇尔玛乡铁穷扩建成赛格寺院。
8,四洼尼姑庙,位于县城以西约8公里的阿久主干公路北侧,是规模较大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尼姑庙。该寺以独特的女尼修行为特色,是了解藏传佛教尼姑庙文化的佳地。


盛夏季节的阿坝高原,那静卧在阿曲河两岸的藏式古建筑群落却是一种历史的符号。那些用泥土夯筑的厚实的墙上,红、黄、白的图腾里,埋下了爱和恨,埋下了风风雨雨。盛夏的阿坝高原,最亮最美的就是那些独具特色的藏寨民居。在雨林,星垂四野,胡笳轻奏,鸟啼蛙鸣,阿曲河里的娃娃鱼在梦呓,朦胧的红柳在季节里徜徉。那梦境中的红颜知己命若琴弦。大地如古筝,撩拨着黎明中凄美的传说,聆听着天籁,大地的鼓点来自一颗心的律动。歌声在阿曲河畔变得越来越轻了,仿佛触摸到了透明的空气,透出了旖旎的境界。一枚叶子薄如蝉翼,在自由地抒情,阿曲河直抵心灵的故乡。
阿坝通往久治的公路,行进在群山之间,沿途风景绝佳。不过路险很少有可以停车观景的地方,于是藏民自己修建路边观景台,路过的游人停车拍照需要交费(1~5元不等)。



阿坝县西北年波也则(莲宝叶则)山平均海拔4900米以上,境内最高峰5154米,终年积雪;北以鹅持下仍山为天然屏障;东南部查理乡境内有阿依拉山;北部和东部是广阔的高原浅丘草地;西部和中部为深丘状草地,逐渐向南部高山峡谷林区过渡;高度由海拔5141朱递减到2936米。
阿坝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巴前颜喀拉山槽区,位于川西高原北隅长江、黄河支流分水岭河源地带,地形复杂。县境垮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境内有麻尔曲河、阿柯河和贾曲河及其支流和溪沟以及大小海子(高原湖泊)。
阿坝县的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县境内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支流阿曲河、麻尔曲、贾曲河横贯三个自然区域,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6条。其中黄河流域11条,长江流域15条;其中贯穿县境内的阿曲河长151公里,流域面积4292平方公里。麻尔曲流域2437.6平方公里,县内河长75公里。



天空的尽头是羊群,
羊群的尽头是天空
阿坝,
我远远地分不清楚哪里是羊群,
哪里是云朵 还以为羊在天上奔跑,
云在地上吃草
十万青草涌动着蓝色的波浪
路牌显示距离阿坝县城还有30公里
查理乡坐落着阿坝最为古老的寺庙与最原始的小村神座村。神座的地理位置很特殊,它背靠阿坝草地,南依嘉绒山区,历史上它曾隶属于嘉绒卓克基土司管辖,所以神座藏寨的建筑既有嘉绒风格,又融入了安多民居的特点。
阿坝十三县,县县皆天堂,而阿坝州阿坝县则是被神仙看中的地方。
阿坝天空的云彩
没有抒情只有不动声色
就像阿曲河畔的晚霞燃烧
阿坝草原像一张展开的毡子
具有女人们的奔放
又具有男人们的柔软
阿坝草原像散落在坡间谷畔的金光
一层又一层那是风在覆盖
一遍又一遍那是云在徘徊

前一篇:崂山巨峰红叶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