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崂山华严寺(1)

标签:
华严寺法显观音菩萨普贤菩萨毗卢遮那佛 |
分类: 青岛游山玩水 |
华严寺观音广场,高高的汉白玉观音大士像

2015年3月9日,前一夜下了小雨,今天空气质量优,去崂山华严寺拜佛。这次我们开车围着崂山转了一圈,从滨海大道过仰口隧道转入王哥庄街道,路过二龙山进入仰口检票口,游览华严寺出来后,经崂山垭口,石老人海水浴场返回。一圈路程约100公里。

《崂山志》在《大事记》篇下的【晋】条中说;“义熙八年(公元412年)赴天竺等国取经之高僧法显,由狮子国(今斯里兰卡)乘船渡海返国,在崂山南岸登陆。
法显,东晋高僧,本姓龚,平阳武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人。法显3岁时出家被度为沙弥,20岁受戒,为人志行明敏,仪执肃整,学问精深。他有感于当时藏律残缺不全,为了健全僧伽制度,决心至天竺寻求戒律。东晋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年已65岁的法显,偕同慧景、道整等从长安(今西安)西行求法。
东晋义熙七年(公元411年)八月,法显从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循海路回国。在海上遇狂风暴雨,船向北漂泊数十日,于义熙八年(公元412年)初秋,在今青岛市附近的崂山南岸栲栳岛一带登陆,看到各种植物和野菜,始知已回到了故土。经询问猎人,才知此处是长广郡不其县之崂山。
当时不其城为长广郡的郡治,笃信佛教的太守李嶷听说法显是到西方求经的名僧,就将法显接到不其城内。法显在这里逗留了一段时期,翻译了部分佛经,并在其靠岸登陆处创建了石佛寺(即栲栳岛之潮海院),从此,佛教在崂山地区声望大振。不久,法显到达东晋京城建康(今南京),致力于翻译他带回的佛经,还根据自己的见闻写成《法显传》,该书又名《佛国记》、《历游天竺记传》。东晋元熙二年(公元420年),法显和尚在荆州辛寺去世,卒年86岁。
华严寺游览线路
华严寺检票口


华藏世界,莲华藏世界的简称。佛经说,在风轮之上的香水海中有大莲华,此莲华中含藏着微尘数的世界,所以叫做莲华藏世界。此最中央香水海:无边妙华光香水海的大莲华之上,有世界,此世界总共有二十层,我们所住的娑婆世界,就在该世界的第十三层。娑婆世界的教主即为毗卢遮那佛。地球是娑婆世界无数星球中的1个,毗卢遮那佛的化身释迦牟尼佛2500多年前在地球上示现。
观音广场通往华严寺的这道山门,称“华藏世界门”,山门上雕刻着佛、菩萨、飞天和金刚力士等雕像,神圣壮观。山门的顶部是锻铜铸就的巨大莲花,花瓣展向八方,而且每个花瓣上都有一
尊打着不同手势的佛像,生动地体现了“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的思想。山门中部为十大菩萨,因为华严宗非常崇尚“十”这个数字,用“十”表示“圆满”的意思。山门下方居中的是佛祖释迦牟尼,左、右分别是文殊和普贤两位菩萨,他们合称为“华严三圣”。


穿过此门就意味着进入了华藏世界。这一路上有一百零八朵莲花,如果都能踩到,便能吉祥如意


虚空有多大,华藏世界(华严世界)就有多大。华藏世界是一切世界的总称,包括娑婆世界、极乐世界、袈裟幢世界、胜莲花世界(见《大方广佛华严经如来寿量品》)等,从相上讲是华藏世界(一切),从性上讲是一真法界(一)。


穿过此门就意味着进入了华藏世界。这一路上有一百零八朵莲花,如果都能踩到,便能吉祥如意


虚空有多大,华藏世界(华严世界)就有多大。华藏世界是一切世界的总称,包括娑婆世界、极乐世界、袈裟幢世界、胜莲花世界(见《大方广佛华严经如来寿量品》)等,从相上讲是华藏世界(一切),从性上讲是一真法界(一)。
竹林边骑大象的普贤菩萨
观澜,雍正时期石刻


华严寺前西侧有一塔院,四周环筑围墙,是寺中历代住的藏骨。院中的一座七级砖塔埋葬着第一代住持慈沾大师,有两珠苍松紧绕塔身,虬曲多姿,名“松抱塔”,60年代松树枯死。与砖塔相对的石塔,是第二代住持善和的藏骨处。相传是农民起义领袖于七兵败出家,法名善和,圆寂后藏此墓之中。

毗卢遮那佛,梵音名号Mahavairocana,汉译:大日如来,是佛教密宗至高无上的本尊,在密宗中称为法身佛。在金刚界和胎藏界的两部曼荼罗(坛城之意)中,大日如来都是居于中央位置,即为根本佛,代表一切佛,佛母,菩萨摩诃萨的法性身。
毗卢遮那佛是释迦牟尼佛的法身,位于“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世界种”的第十三重。“普照十方炽”位于“无边妙华光香水然宝光明世界海”的中央。
华严寺,中间供奉释迦摩尼,两边供奉文殊和普贤菩萨,两个侧殿供奉着观世音和地藏王菩萨

“缘”来如此,华严寺的这个“缘”字选择蓝颜色,是因为这里靠山面海,故取大海和蓝天的颜色。既赋予它碧海蓝天之意,融入大自然。佛门有句话说地育生根草,佛度有缘人,佛门认为世间万物都与佛有缘,在这天地之间,山海之间,来到崂山华严寺就与佛结下了缘。
华严寺位于崂山东麓返岭后村西那罗延山半腰,是崂山规模最大的佛寺,明代高僧憨山曾在“那罗延窟”面壁修行使这里远近闻名。华严寺系明代御史黄宗昌在崇祯年间罢归故里即墨后出资修建,未成面毁于兵燹。清初由其子黄坦移址续修,顺治九年(1652年)落成,始名“华严寺”,又名“华严禅寺”;1931年改称“华严寺”。占地面积4000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房屋120余间。整个庙宇依山势修建,为“阶梯式”院落,布局严谨,宏伟而典雅。正北为大殿,系斗拱单檐雕甍歇山式建筑。内尊释迦牟尼塑像;东西两廊为禅堂。由大殿侧门再拾级而上,又一院落,是为后殿,内尊观音;侧为祖堂,供本寺第一代住持慈沾师。东北角有西式小楼五间;小院内植桂花、牡丹,十分幽雅。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青岛市政府就设在这里。

我们在华严寺烧香拜佛后就出来后去往后山的那罗延窟,出于对佛的尊敬,寺庙内我们没有拍照。


这个季节南方到处是鲜花盛开,在青岛就只能看看松树了,前几天看到迎春花开,还把俺好一通鸡冻。

后一篇:青岛崂山华严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