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源流
《春秋配》一名《捡芦柴》;一名《拷打捡柴》。最早的京剧本由陕西梆子移植而来。
出身在清朝乾隆年间的陕西民间剧作家李芳桂,出身贫困,在仕途上终身不得志,但他所写的剧本却广为流传,成为舞台上久演不衰的经典。秦腔《春秋配》
就是这位民间戏剧家所写的诸多本戏中的第一个剧本。此戏一经上演,便被各个剧种搬演,也包括京剧。
京剧剧本载于《京剧汇编》第二十九集,据《燕尘菊影录》及《戏剧月刊》三卷九期《现代四大名旦之比较》一文:“梅兰芳、尚小云工此戏。梅兰芳于1917年5月首演于北京第一舞台。”
《中国京剧戏考》第十二册也有《春秋配》的剧本。
因梅先生晚年不再演这出戏,所以目前在京剧舞台上除了偶尔见到黄桂秋先生的路子外,最常见的是张君秋的路子,张君秋和黄桂秋先生在梅先生的剧本的基础上都略有改动,而在整个剧本的结构上还是和梅先生的本子一脉相承的。张君秋在姜秋莲不愿去捡柴的原因上,加了身体不适的因素,这样就强调了姜秋莲早年丧母而被继母虐待的可怜身世。比如出场的对儿,梅先生是“窗前绣鸳鸯,听喚出绣房。” 张先生是:“染病身无力,听喚心内慌。”
再如:《二黄慢板》的第一句,梅先生唱:“出门来羞答答将头低下” ,张君秋则唱
“病恹恹身无力难以挣扎”,其余的台词也都作了相应的调整。
这里所记载的是根据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杨畹农老师亲授的《拷打》、《捡柴》两折,并以杨畹农1954年电台的实况录音为参照记录。
剧情介绍
《春秋配》是明朝的故事。李春发是一位黉门的秀才,送友而回途中,遇见身体不适的姜秋莲在乳娘的陪同下到荒郊拾柴。出自同情,李春发问明情由,赠银相助。 姜秋莲为日后答谢,也问及了他的姓名家世,一问一答之间,同病相怜;感激之余,也萌生了爱慕之意。李春发助人而不图报,匆匆离去。
艺术特色
梅兰芳的唱腔工整、大方,在《捡柴》一折的《南梆子》中,姜秋莲听说李春发父母双亡时,想到自己也是幼年丧母,悲从中来,于是有一个哭头:“啊,儿的娘啊!”
京剧《南梆子》一般都表现剧中人喜悦的情绪,姜秋莲见李春发留下银子,拉马走去,并无歹念,因此对李颇有好感,这段南梆子在向李春发发问时带有感激、也有羞涩之情,以《南梆子》表现是非常适合的,但《南梆子》唱腔对处理这里的伤感之情并无先例。梅兰芳大胆地、创造性地采用了“哭头”这一传统手法,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姜秋莲此时此刻的心情,出新而不出格。
在最后姜秋莲问李春发“闺阃中可订婚姻”一句时,梅先生用了两个“再问他,再问他………”
这在之前的南梆子唱腔中也是没有的,准确地地表达了姜秋莲出于对李春发的好感,试探性询问李春发是否已经成家时的难以启齿的羞怯之情。
这出戏虽以唱念为主,但它也区别于《武家坡》、《二进宫》、《骂殿》一类的正工青衣戏,在演戏方面,要求演员对人物的内心变化准确把握,能从身段、神情方面较好地呈现出姜秋莲的少女心态,属于比较典型的花衫戏。
人物装扮、切末
姜秋莲 花衫
水钻头面
褶子 披
花长坎肩 腰巾子 马面裙 彩鞋
贾 氏 彩旦
彩旦头套 彩旦衣 大坎肩 腰巾子 彩褲 彩鞋
手绢
乳 娘 老旦
惨老旦包 老斗衣
素色裙子 素色长坎肩
白腰巾 夫子履
李春发 小生 文生巾 褶子 靴子
丝绦
马鞭 家法 斧子
绳子 银子
剧本
(一桌一椅 外场椅 桌上置家法 斧子 绳子
)
贾 氏 啊哈!
(小锣五锤上)
闲来时装模作样,
怒恼了拿刀动杖。
女儿道我是晚娘,
常跟老头子算账。(小锣归座)
老身贾氏,(扎)配夫姜绍为妻。是前房留下个一女,名唤秋莲,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我一瞧见她就是以肚子的气,今儿
个趁着我们老头子不在家,抓个茬儿,痛痛快快打她一顿,也出出我这口怨气,就是这个主意。我说秋莲啊!秋莲!秋
莲!
姜秋莲
(内)来了!(小锣旦 姜秋莲
乳娘上)
姜秋莲 窗前绣鸳鸯,听唤出绣房。
乳 娘
雨过芭蕉落,风吹菊花黄。
贾 氏 怎么还不出来呀?(小锣一击)
姜秋莲
啊,乳娘,你看我母亲在那里生气,怎好向前?
乳 母
哪有不向前之理,看老奴的眼色行事。
姜秋莲 是。(进屋)母亲万福。
贾 氏
罢了!
乳 母
啊,安人,老奴有礼!
贾 氏
哪来那么些穷酸礼?哎!可气死我了!
姜秋莲 啊母亲,今日为何这等着恼?
贾 氏 孩子你是不知道,我看郊外有许多的芦柴,咱们家就没人去捡,我怎么会不恼呢!
姜秋莲 何不雇人去捡?
贾 氏 你说得多容易啊,雇人去捡还不得花钱吗?我瞧你在家里头倒没事儿,要不然你去捡柴去好不好哇?
姜秋莲 孩儿乃深闺幼女,去到郊外捡柴,岂不被人耻笑哇?
乳
娘
是啊,岂不被人说长道短哪?
贾 氏
跟你说话了吗?呆着吧!你说什么,被人耻笑?这是过家之道,谁能笑话呀?哎,我说你在家里头没事儿,穿得这么整齐
干什么呀?把外头那件衣裳给我脱下来。
姜秋莲
孩儿脱下就是!(脱衣 大台)
贾
氏
脱下!还有你这老棒子,我跟她说话,往后你少搭茬儿,要不然我撕你的嘴!可恶!脱下来了,你去是去不去呀?
姜秋莲
不愿前去。
贾 氏 怎么着?不去呀,我跟你说话,往前点儿,过来!接嘴巴!
姜秋莲 喂呀……
贾 氏
(快扭丝 西皮散板)
你不是宦门女装模作样,(仓)
为什么终日里不出绣房?(仓)
惯养得全不像民女模样,(乱锤
打秋莲 凤点头)
懒得去捡芦柴气死为娘。(仓)
姜秋莲
母亲哪…… (扭丝
西皮散板)
劝母亲且息怒容儿细讲,(仓)
二八女理应当不出绣房。(仓)
比不得男儿汉体力强壮,(仓)
捡柴事女孩儿不敢承当。(住头) (叫头)母亲哪!我家虽说不富,尚可吃穿,何必去到荒郊捡柴。况且,孩儿乃深闺幼女,
无故去到郊外捡柴,岂不被人说长道短。爹爹回来,责备孩儿,怕是担待不起呀!
贾 氏 哈哈,你拿你爹吓唬我呀?连他都得听我的,你去不去呀!
姜秋莲
这个……
乳 娘
啊,安人,待老奴替她前去,也就是了!
贾 氏 你去也饶不了她!今儿个你要是不去,我非活活的打死你!
乳 娘 啊,大姐,你应允了吧。
姜秋莲
母亲息怒,孩儿前去也就是了。
贾 氏 嗯,这不结了,早说去,省得妈妈我生气了,起来吧!
乳 娘 啊,安人,老奴跟随前去!
贾
氏
是啊,我知道,你们俩谁也离不开谁,明儿你们死,可也死在一块儿啊。来,这是绳子、斧子,今儿个早点儿回来,也
不必多捡,够妈妈我烧个一年半载,就行了。
乳 娘
啊安人,你佛前上香去吧!
贾 氏
哎哟,可不是吗?尽顾得跟你们怄气了,把佛前上香也给忘了。
正是:(扎)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炉香。罢罢罢,阿弥陀佛!(小锣五捶
贾氏下)
乳
娘
正是:(扎)切齿恨毒妇,
姜秋莲
滴泪想亲娘……
乳 娘 大姐,不必啼哭,荒郊捡柴,老奴承当。
姜秋莲 有劳乳娘了!(小锣凤点头
西皮摇板)
恨苍天把我的亲娘早丧,(小锣抽头 出门)
思想起不由人感叹悲伤。(小锣抽头
下)
李春发(内)走哇!
(小锣抽头 上 西皮摇板)
西风紧雁南飞园林如画,
这一片妆野红亚赛春花。 小生姓李名华字春发。(扎)南阳罗郡人氏,幼读诗书,早已入泮2,尚未登科3。我有一好友,
名唤张雁行,适才望其下山,另有公干,是我相送他一程。正走之间,忽然来了一伙强盗,
将他迎上山去,尊为寨主,是我不敢再送,只得独自回家。我看那张兄,才高志壮,武艺
超群,将来定非草莽中人!(台)看天色不早,不免速速归家便了!
(凤点头 西皮摇板)
真个是英雄汉胆比天大,
一霎时变作了绿林豪侠。
旌旗飘干戈动扬鞭走马,
(小锣
接唱)
我若是胆小的活活唬杀。
吓煞人也!(小锣打下)
(大边后放一倒椅)
乳 娘 (内)
大姐随我来!(小锣奪头
上姜秋莲 乳娘)
姜秋莲 (二黄慢板)
出门来羞答答将头低下,(站小边)
止不住泪珠儿点点如麻。(站大边)
乳 娘 大姐!
可怜你美如花挨打受骂,
劝大姐莫悲伤且把泪擦。
姜秋莲
奴好比花未开风吹雨打,(站小边)
忍着气吞着声枉自嗟呀。(小锣住头)(站大边)
乳 娘 大姐,来到荒郊,你且坐下,待老奴捡柴就是。
姜秋莲 多谢乳娘。(坐)
李春发 (内
)马来!( 小锣抽头 上 西皮摇板)
适才间与张兄嬉水跨马,(行弦) 啊?
(风点头 接唱)
绿柳中见一个美貌娇娃。
如花颜坐荒郊此事有诈,
观看她年纪小不过二八。
但见她梳云鬓难描难画,
姜秋莲
喂呀……
李春发 啊? (凤点头
接唱) 因甚事坐郊外泪流如麻?
哎呀且住!(台)我看那这位小娘子,并非贫苦,因何坐在郊外啼哭呢?看那旁有位老妈妈,待我下
马问来。(下马)啊,妈妈!小生见礼了。(大大大大台)
乳
娘
还礼,君子莫非失迷路途么?
李春发 非也。我见这位大姐,并非贫苦,因何坐在郊外啼哭,其中必有缘故,小生特来问个明白。
乳 娘
她是我家大姐,我是她的乳娘,在家闷闷不乐,来到荒郊捡柴,何劳君子动问?趱路要紧哪!
李春发
哦,如此说来,是小生多口!
乳 娘
本来的多口!
李春发
多口了!(凤点头
西皮摇板)
他那里恶狠狠言语对答,
并非是寻常的路柳墙花5。
观看她梳云鬓尚未出嫁,
因甚事到郊外来捡芦花。
我还是要问个明白。啊妈妈,重见一礼!
乳 娘 啊!你还不曾走去吗?
李春发
不是喏,我见你主仆二人,定是大家宅院,因何来到郊外捡柴,其中必有缘故。
乳 娘
哎!方才对你说过,不必多问,再若唠叨,定讨无趣!
李春发 如此说来,我就不问来了!
乳 娘
哪个要你问哪!
李春发 我也就不管了!
(凤点头
西皮摇板)
欲回去心儿内犹还牵挂,
并非是有歹念故意盘查。
观看她行动间难辨真假,
姜秋莲
爹娘啊……
李春发
哎呀!(凤点头) 必须要问大姐细听根芽。(台)
我定要问个明白。啊大姐,小生这厢有礼了。(台)
姜秋莲
君子施礼为何?
李春发
我见大姐,并非小户人家之女,因何来到荒郊捡柴,其中必有缘故,小生特来问个明白。
姜秋莲 旷野荒郊,男女交谈有些不便。
李春发 如此待小生牵马下涧饮水,我这里洗耳恭听。(台)
姜秋莲 啊乳娘,这里来!
乳 娘
做什么?
姜秋莲 乳娘啊!
(西皮原板)
蒙君子致殷勤再三问话,
乳 娘
哦,他再三的问话,你岂不知这旷野荒郊,男女有别呀?
姜秋莲
(接唱)
虽则是男女别不得不答。
李春发 请问大姐,家住哪里?
乳 娘
往下站。
姜秋莲 (接唱) 家住在罗郡城魁星楼下,
李春发 小生我也是罗郡人氏哪。
乳 娘
哪个来问你呀?
李春发 我们是同乡啊!令尊何名,做何生理?
乳 娘
靠后!
姜秋莲 (接唱) 我的父名姜绍贸易天涯。
李春发 大姐不在闺阁,因何来在荒郊捡柴?
乳
母 往下站!
(接唱) 在家中受不过继母拷打,
没奈何到荒郊来捡芦花。
李春发
原来大姐乃是被继母逼迫。小生这里有银子一锭,赠与大姐,买些柴薪回家,免在这荒郊受苦!
银子交与妈妈,收下了吧!
乳 娘
你休得在此卖富,莫非有什么歹意不成!银子快快拿去,再若唠叨,定讨无趣!
李春发 啊妈妈,这是小生一片恻隐之心,若有二意,皇天不佑。话已说明,银子放在地上,待我拉马走去。
(五捶
下)
乳 娘
啊呀呀!好一位至诚的君子,难得呀难得!
姜秋莲 啊,乳娘,请那君子留步。
乳 娘
他已去远了哇。
姜秋莲
我还有话问他呢。
乳 娘
不说也罢。
姜秋莲 无故受人银两,难道说连人家的姓氏也不问么?
乳
娘 是啊,日后是怎样地答报哇? 好好好,待我唤他转来。啊!君子留步!
李春发 我去远了!
乳 娘
我看见你了!
李春发 哦,看见了。
(小锣一击 李春发上) 啊 妈妈,唤小生转来作甚?
乳 娘
我家大姐,有话对你言讲。
李春发 哦,大姐有话么,啊大姐,有话快快请讲,我还要趱路6呢。
乳 娘
哦哟哟,他倒端起来了!啊,大姐,君子回来了,你有何话讲?
姜秋莲
乳娘啊!(南梆子)
问君子因甚事荒郊来定?
(小拉子)
乳 娘 待我去问,啊君子,你为了何事,来在荒郊?
李春发 小生乃是送友而归。
乳 娘 哦,往下站!
啊大姐,他是送友而归。
姜秋莲 (接唱)
再问他住罗郡哪里家门?(小拉子)
乳 娘
待我去问。啊君子,你住在哪里?
李春发
小生住在罗郡永寿街。
乳 娘
哦,你也住在永寿街呀?
啊呀呀,如此说来,我们也是街邻了!
李春发
如此说来,我们是街邻了,哈哈……
乳 娘 往下站。
李春发
哦,是是是!
乳
娘
啊大姐,他也住在永寿街呀。
姜秋莲
(接唱) 再问他家和氏尊名上姓?
(小拉子)
乳 娘
是要问的。请问君子尊姓大名?
李春发 小生姓李名华字春发。
乳 娘
啊大姐,他姓李名华字春发。
姜秋莲 (唱) 可在庠可在监7可有科名?(小拉子)
乳 娘
啊君子,你有什么功名无有哇?
李春发 小生早已入泮,尚未登科。
乳 娘 哦,原来是位秀才呢!
李春发 不敢!
乳 娘 相公!
李春发 越发的不敢了!
乳 娘 秀才也要往下站。啊大姐,他还是个秀才呢!
姜秋莲 (唱) 问君子椿萱8茂高堂安庆?
(小拉子)
乳 娘 当问的。啊君子,你的父母可安泰否?
李春发 不幸爹娘早已亡故了。
乳
娘 哦,都已亡故了,啊呀呀,可怜得很哪!啊大姐,他的父母都已亡故了!
姜秋莲 (唱)
啊!儿的娘啊!
乳 娘
哎!他的父母亡故,她怎么哭起来了?
姜秋莲 (唱)
再问他贵昆玉9弟兄几人? (小拉子)
乳 娘
啊君子,你们弟兄几人?
李春发
并无兄弟,就是小生一人。
乳 娘
啊呀呀,孤单的很哪!啊大姐,就是他一人。
姜秋莲 (接唱)
再问他度春秋年华似锦, (小拉子)
乳 娘
哎哪有这些个罗嗦!我不去了。
姜秋莲
啊乳娘,你问去吧!
乳 娘
哎,忒罗嗦了!
姜秋莲
乳娘,与我问问!
乳 娘
我不去问!(姜秋莲向乳娘施礼)我不去问,难道说叫她自己去问吗?待我去问来,啊君子,你今
年青春多少?
李春发
小生年方弱冠10。
乳 娘
啊?什么叫弱冠哪?
李春发
妈妈连弱冠都不晓得吗?
乳 娘
我不晓得哇!
李春发
就是二十岁了!
乳 娘
二十岁你就说二十岁,什么弱冠弱冠,把我“关”住了哇!啊大姐,他今年二十岁了!
姜秋莲
(接唱) 再问他,
乳 娘
又问什么?
姜秋莲
(接唱) 再问他闺阃11中可订婚姻?
李春发
哎!问来问去问出这句话儿,本待相告,又恐瓜田李下之嫌,待我拉马走去。
正是: 堪叹天台路途斜,
刘郎未必饮胡麻。12
落花有意随流水,
流水无情恋落花。
(五锤
下)
啊妈妈,这里来!
乳 娘
何事?
李春发 你好岂有此理啊!哈哈……
(台 下)
乳 娘
啊呀呀!好一个至诚的君子!
啊大姐,天色不早,你我收拾收拾,回家去吧!
姜秋莲
回去吧!(凤点头 西皮摇板)
他一片至诚心令人钦敬,
(小锣抽头
接唱)
对奴家并无有半点邪心。(小锣抽头下)
注释
1 妆野红
2 入泮
pan, 古时候上学的意思。
3
登科,
也称“登第”,科举时代,被录取的学生。
4
嗟 jie
, 感叹的意思
5
路柳墙花,
这里指轻佻、不自重的女子。
6
趱zan路,
赶路。
7
庠xiang, 古代指学校。 监jian
,古代官名或官府名。这句意思是:上过学吗?当官了吗?
8
椿萱 chun
xuan, 古代称父为“椿庭”,母为“萱堂”:椿萱并茂。
9 昆玉,古时对弟兄的尊称。
10 弱冠,
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成年加冠之礼,因未及壮年,故称弱冠。
11
闺阃,古代指女子居住的地方,指家室。
12 堪叹天台路途斜,刘郎未必饮胡麻。
这两句出自“神仙传”之典故。意思是:我不能因为姑娘美貌,流连忘返,我做完了该做的事,该回去了。
关于梅派《春秋配》穿戴:
《拷打》衬褶子、披。《捡柴》褶子、长坎肩、腰襟子。(现能找到的资料有罗慧兰和沈福存的演出录像。)
现在舞台演出时通常不上小生的吊场,而把《拷打》和《捡柴》两折合演,沈福存先生便把长坎肩系上腰襟子,事先穿在披里面。
这样的穿戴的缺点是,会让观众感觉,姜秋莲事先已经知道要当场脱披。我也曾和搞服装的老师傅商量,如果《拷打》和《捡柴》连演,是否就不穿长坎肩?但服装师傅认为,褶子比较素,不加坎肩会显单薄,因此就参照沈福存先生的穿戴来给学生说戏。
京剧舞台上的穿戴主要是参照传统京剧的程式来决定的,这些程式既要合乎剧情和人物的身份、地位,也要顾及舞台之美观,但同时也不能食古不化,一成不变。路是人走出来的,衣服也是人穿出来的。
20141016
陈朝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