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老方
老方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453
  • 关注人气:55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沧浪自古出佳篇

(2012-05-21 13:57:48)
标签:

苏州

沧浪亭

苏舜钦

欧阳修

归有光

花窗

知识分子

老方游记

旅游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屈原所转述的渔父之歌,给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一剂既能积极入世又能潇洒解脱的灵药,遇治则仕,遇乱则隐。

 

http://s7/middle/67591c2btc064d8f432b6&690

 

http://s3/middle/67591c2btc064f32c3862&690

 

    北宋苏舜钦因支持范仲淹的改革,被人找茬儿劾罢了官职。在苏州找了块儿地,建起了这座沧浪亭,并在《沧浪亭记》中描述了他择地建园的心路历程: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南游,旅于吴中,始僦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佑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埼,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http://s4/middle/67591c2btc064dad3bbb3&690

 

http://s7/middle/67591c2btc065085e6036&690

 

http://s2/middle/67591c2btc0650c450a41&690

 

    欧阳修曾应苏舜钦之邀作了《沧浪亭》诗:

子美寄我沧浪吟,邀我共作沧浪篇。

沧浪有景不可到,使我东望心悠然。

荒湾野水气象古,高林翠阜相回环。

新篁抽笋添夏影,老枿乱发争春妍。

水禽闲暇事高格,山鸟日夕相啾喧。

不知此地几兴废,仰视乔木皆苍烟。

堪嗟人迹到不远,虽有来路曾无缘。

穷奇极怪谁似子,搜索幽隐探神仙。

初寻一迳入蒙密,豁目异境无穷边。

风高月白最宜夜,一片莹净铺琼田。

清光不辨水与月,但见空碧涵漪涟。

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

又疑此境天乞与,壮土憔悴天应怜。

鸱夷古亦有独往,江湖波涛渺翻天。

崎岖世路欲脱去,反以身试蛟龙渊。

岂如扁舟任飘兀,红蕖渌浪摇醉眠。

丈夫身在岂长弃,新诗美酒聊穷年。

虽然不许俗客到,莫惜佳句人间传。

 

http://s9/middle/67591c2btc064e8a01738&690

 

http://s16/middle/67591c2btc064fb4e12bf&690

 

http://s5/middle/67591c2btc064dd0fe994&690 

    明朝归有光在他的《沧浪亭记》中,把后来沧浪亭变为大云庵的事儿续上了: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迨淮海纳土,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馀,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鏐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之后,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http://s10/middle/67591c2btc064cf75d769&690

http://s1/middle/67591c2btc064d23607b0&690

http://s7/middle/67591c2btc064d4eaa066&690

 

    沧浪亭原来在水边,康熙年间被移到了小山上。这一改动,使沧浪亭大大丧失了原味儿,没了沧浪之感。不过亭上“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的对联倒是切题应景。上联出自欧阳修《沧浪亭》诗“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下联选自苏舜钦《过苏州》诗“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两句辑在一起,还真是绝配!

 

http://s12/middle/67591c2btc064f0b5600b&690

 

http://s12/middle/67591c2btc06504d197eb&690


http://s13/middle/67591c2btc064d68d3c2c&690

http://s4/middle/67591c2btc064cd808183&690

 

    院墙上的砖雕石刻透着历史的沧桑,虽残损得厉害,但看上去很美!

http://s16/middle/67591c2btc064e0ce3e4f&690

http://s7/middle/67591c2btc064e622bc36&690

http://s12/middle/67591c2btc064eb07671b&690

    沧浪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复廊上的花窗。那花窗真叫花,窗棱如同画上去的,有传统花鸟画的意思。花窗的透漏,使借景成为可能,园内的山与园外的水被含蓄地整合在了一起。

http://s16/middle/67591c2btc064f4faa5ff&690

http://s14/middle/67591c2btc06510702cad&690

 

http://s2/middle/67591c2btc064dea0ece1&690


http://s14/middle/67591c2btc064f7da58dd&690

 

    园以亭为名,亭以“沧浪”名,让我不由得想起了有关知识分子的问题。无论沧浪之水清与浊,我们的知识分子都能活下去,这既说明他们有修行、有境界,也反映了这个群体有逆来顺受的遗传基因。看来改造世界靠他们是靠不上了,但不靠他们又能靠谁呢!外面成了今天这个样子,知识分子负有推卸不掉的责任!


http://s7/middle/67591c2btc064ff8b3426&690

http://s5/middle/67591c2btc06502da2a54&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瑞光塔与盘门
后一篇:苏州文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