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过度包装
(2025-06-13 15:58:51)(25——166)
前两天,写了一篇《过度包装打了谁的脸》的博文,总感到意犹未尽。过度包装不仅仅限于日常生活的吃穿用度方面,而且已经泛滥到了精神层面了。然精神层面的过度包装堪比生活中的过度包装有过之而不及,精神方面的过度包装危害更大、更深、更要命。下面举几个例子,请诸君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了。
一、香的过度包装。现在进庙烧香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有一种香叫高香,粗、长堪比铁锹把,在五台山、少林寺亲眼目睹,这种香二十年前是600元一炷香,据说现在已经上千元了。
二、鞭炮的过度包装。五十年代一百响一挂的鞭炮也就几毛钱,家家户户年三十在自家门前燃放,很有过年的气氛。没有声污染,没有空气污染,全家高兴,邻居都高兴。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放鞭炮依然成了一种公害!过年放也就罢了,现在是搬家放、结婚放、财神节放等,而且是不分时间,特别是结婚和搬家,早晨5~6点放,简直是扰民。不仅如此,现在放的鞭炮已经不是鞭炮了,简直就是炸药,放起炮来简直就是地动房摇,年年都有鞭炮伤人的报道。现在已经没有几毛钱100响一挂的鞭炮了,都是一万响一挂的大鞭炮了,价格也从几毛钱一挂上升到几千元了。
三、电视剧的过度包装。部分电视剧不仅又臭又长,而且还有毒。很多电视剧竟长达70~80集,胡编乱造。当年的《我爱我家》、《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渴望》,还有84~86年版的四大名剧,至今几十年过去了,还是念念不忘。反观现在的电视剧除了抗战神剧,就是无情乱爱,而且还是一阵风,有一部电视剧稍微出名一点,紧接着雷同的电视剧如夏天的韭菜疯长一样。
四、书的过度包装。现在书店多了,书店里的书更多,琳琅满目、眼花缭乱,不仅多,而且都是大部头、精装版,关键是空洞无物。随便一本书没有几十元休想买到。然而买书的人少了,看书的人更少了。我从自家的书架随便找了几本书。看看书的装帧、内容和价格就懂得为什么现在书店里的人为什么愈来愈少、看书的人愈来愈少了。1978年出版的《宋词一百首》,141页,0.36元;1973年出版的《曹雪芹和他的<</span>红楼梦>》,61页,0.15元;光绪三十四年出版《牡丹亭》,240页,大洋七角五分钱。大洋相当于今天100~250元左右。书的过度包装买书的人少了,读书的人也少了。
2025年6月13日
草于别古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