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槟榔后槟城
(2024-12-15 07:49:35)先槟榔后槟城
(24——346)
今天是蓝梦邮轮号航海第18天。从巴生港到槟城港139海里。昨天下午5点钟启航,于今早7点钟到港,航行14小时。
巴生港和槟城港一样都是马来西亚的领土,槟城是马来西亚的第三大城市。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后,槟城成为该国十三个州中的一个州。
槟城原先不叫槟城,有航海冒险家登岛后发现岛上生长了大片的槟榔树,就叫作”槟榔屿“,1791年被割让英国后,改叫槟城。在港口出口处,有一个很大的金属雕塑,端详了半天没有琢磨出是什么含义,后来听地导说是槟榔的雕塑。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竟有为槟榔做雕塑的。
说到槟榔,让我终生难忘。有一次在版纳旅游,看到当地人都在咀嚼槟榔,而且不贵,好像是5块钱一份,当然了现在贵了,约25元一份了。出于好奇我也买了一份咀嚼起来,没有5分钟就感到像是喝醉酒了一样,步履蹒跚,慌得我赶紧吐出,找了个墙角休息了约10分钟才恢复原状。可笑不。
槟城被誉为”东方硅谷“,电子电气产业尤为发达,占全马经济总量的7.1%。
槟城是一个多元化融合的城市,有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华人占人口的24%强,由于华人注重人口质量不注重人口数量,所以人口占有率逐年下降。
今天在槟城游览了以下景点:康华利斯堡、姓氏桥、壁画街等。
槟城的姓氏桥有点意思,反映了中国人的两大优点:聪明、吃苦和报喜不报忧。
先说聪明。英国人占领了槟城后,开始收土地税,很多中国人不愿意缴纳这种很贵的税款,就在海边搭建起了高脚木屋居住,英国人傻眼了,没在土地上居住,你就不能收税。结果木屋越建越多,就形成了今天的姓氏桥。
其次,在海边居住是很潮湿的,而且是上晒下蒸,如果碰上大潮海水会进木屋的。但中国人吃苦的精神在这一刻显示出惊天动地气概。硬是祖祖辈辈几代人居住了下来。现在成立网红打卡点,前屋卖小商品,后屋住人。不过很多人已经晚上回岸上居住,白天开门做生意。
最后,中国人有一种报喜不报忧的特质。很多广州人、广东人和客家人给在家乡的亲人写信说是有工作,能挣钱,结果大量同姓同族的人纷纷来到槟城,就在海边建起了同姓同族人居住的木屋。木屋不断向海边深处延申,最远向海延申达300米远,结果就形成了像桥一样的木屋群。
这就是姓氏桥的由来。19世纪最多有九架姓氏桥,现在只剩七架了。分别是:周姓、林姓、陈姓、李姓、杨姓和杂姓,其中周姓桥最为著名。
2024年12月14日
草于蓝梦邮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