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食器

(2024-11-09 06:57:51)
标签:

杂谈

古代食器

24——310

在全国如果说山东博物馆的数量最多,没有哪个省会争;如果说重庆建桥数量最多,同样没有哪个市会争;如果说北京每年举办的展览次数最多,也不会有哪个市敢提出异议。

在山东,济宁为孔孟之乡,那么曲阜则为东方圣城,而尼山则为儒教之最也是当之无愧的。

尼山孔子文化园耗资130亿打造,在山东继东营孙子文化园、烟台南山大佛景区、威海仙姑顶玉石景区等之后又一气势磅礴的胜景。

进了山门,首先映入眼帘是一组代表中华古代食器的铜仿制品,非常局气,非常精美,同时也非常震撼,真真切切感到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包罗万象。

(礼器)是中国古代传统盛食器之一,形似高足盘,或有盖,用于盛食物。豆与灯这两种器物形态相似、功用却大不相同,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豆通过不断演进才形成灯。

(礼器)在祭祀或宴飨时,用于放黍、稷、稻、梁等主食。

 

(礼器)形状如“豆”,古代用竹编盛食器,在祭祀时用来盛果实、干肉等。

(礼器)以荐太羹,太羹的意思是不加五味的肉汤。在大汤锅熟煮,不加盐料,撇其脂膏,止存清汁,勺之登内。

(礼器)古代重要、主要的礼器,盛黍稷稻梁等主食用。依据宾客的身份分单双配用。

(礼器)古代盛和羹之器。和羹,就是用脊膂肉切薄片,煮牛淡汤,焯过漉起,然后加盐、酱油、醋、芹、韭丝调匀,再切猪腰如荔形盖面,届时用淡牛肉汁浇蒲,勺之鉶内。

以上六件有代表性的古代食器,充分展示了孔子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之理论,也让后人对古人的饮食 有了深刻的了解。古人对盛食物的容器都如此讲究,对食物更是细腻与考究。

商周时期重视礼器,鼎为锅,簋为碗。据史书记载: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每个器物都有属于它自己的故事。

 看看富人用的食器,想起了那句著名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喝不同的肉汤,也要用不同的食器,是极端奢侈,还是暴殄天物?

 古代食器

(礼器)是中国古代传统盛食器之一,形似高足盘,或有盖,用于盛食物。
古代食器
(礼器)在祭祀或宴飨时,用于放黍、稷、稻、梁等主食。

 

古代食器
(礼器)形状如“豆”,古代用竹编盛食器,在祭祀时用来盛果实、干肉等
古代食器
(礼器)以荐太羹,太羹的意思是不加五味的肉汤。在大汤锅熟煮,不加盐料,撇其脂膏,止存清汁,勺之登内。
古代食器
(礼器)古代重要、主要的礼器,盛黍稷稻梁等主食用。依据宾客的身份分单双配用。
古代食器(礼器)古代盛和羹之器。

2024118

草于别古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山难移
后一篇:各尽天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