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圣庙

宗圣庙
(24——269)
宗圣庙始建于公元前426年,原名“忠孝祠”。明嘉靖、隆庆年间,曾庙两次毁于战火。
宗圣庙是一处极具代表性的我国古代官式建筑群体,迄今保留了鲜明的明代建筑风格。它坐北朝南,四周围以红墙,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通长230米,东西宽120米,占地面积27600平方米。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分正、左、右三路,共三进院落。
该庙大门外建有三座高大的石坊,均为四柱三楹石质建筑。中坊为四柱冲天式,上饰承露宝瓶和朝天吼,上镌“宗圣庙”;西坊镌“一贯心传”,皆为遒劲的楷书大字。中坊外是一座雄伟的照壁。
涌泉井 位于万历碑亭前方,井右立石碑一座,上刻“涌泉井”三个隶书大字。井和碑同建于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意在纪念曾子“事亲至孝”。据传曾子“亲亡,泪如泉涌,水浆不入口者七日”。
曾子师从孔子,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他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以他的建树,终于走进大儒殿堂,与孔子、颜子(颜回)、子思、孟子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




涌泉井 位于万历碑亭前方,井右立石碑一座,上刻“涌泉井”三个隶书大字。井和碑同建于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意在纪念曾子“事亲至孝”。据传曾子“亲亡,泪如泉涌,水浆不入口者七日”。










2024年9月26日
草于别古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