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故事多【三】

标签:
杂谈 |
天津故事多
【三】
(23——323)
昨儿,较详细介绍了瓷房子的外部景致,尽管拍了很多照片,但真的要详细介绍也没有必要,作为一般游客和爱好者,了解各大概也就足矣。
今儿,主要介绍瓷房子里面的文化。里面和外面有着很大的不同,并不是以瓷器为主,是以大量的木质家什为主。就个人的感官为准,分三类:1、木质家具;2、成片粘贴的壁画;3、是匾。
木质家什最多,但不够精致完美,大都是清晚期及民国期间百姓家使用的家什。堆积在房屋的一角,虽说不是多么奇缺、珍贵,但给人一种暴殄天物的感觉。
从一楼到四楼的墙面有很多瓷片粘贴的壁画。这些壁画倒是有点意思,有多幅画颇有《山海经》里的画面。我认真、仔细地查看瓷片,并没有看到有宋瓷片,基本上都是民国时期的瓷瓶、瓷碗、瓷器碎片。而这些碎片都是现场打碎的,毕竟是7亿片瓷片,不可能收集到这么多。再说一个民国的瓷瓶打碎,就可得到十几片瓷片,所以瓷房子没有网上说得那么贵,那么好。
不过,楼内有几帧很漂亮的字匾。尽管没有注明是谁的手笔,但汉子就像一幅画,越看越美,越看越有味。鄙人对字的欣赏胜过对画的欣赏。包括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齐白石的虾等,都不如王羲之、颜真卿的字有看头。赵朴初、舒同的字,只要不开车,见到二位大师的字,都会站住欣赏一下。
门楣:古代只有官员的府邸才能在正门之上标示门楣。这一件像是元代的,因馆藏不让上手,只能目测。
在房屋的一角,堆放了很多收集来的清朝以前的木器。零乱。


用瓷瓶粘贴出的壁画。看了这么多壁画,就知道为什么说有7亿片瓷片了吧。


这几幅壁画颇有《山海经》插图风格。



多么漂亮的汉字。


2023年12月6日
草于东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