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秀楼

标签:
杂谈 |
甲秀楼
(23——65)
在贵州再也没有比甲秀楼更美、更古老、更有名的建筑了。甲秀楼不仅在贵州名胜风景中名列前三(黄果树瀑布、梵净山), 在全国也是名列前十的名楼。
甲秀楼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以河中一块巨石为基设楼宇,历代屡加修葺,现存建筑为清宣统元年(1909年)重建遗存。
从古到今,甲秀楼历经六次大规模的修葺和400年的风吹雨打,依然矗立不倒,见证了筑城400年历史。
甲秀楼名曰“甲秀”,取“科甲挺秀”、“人文甲天下”之意。
甲秀楼分上下三层,均以白石为栏,层层收进,由桥面至楼顶高约20米;是贵阳历史的见证,文化发展史上的标志。
明清以来,甲秀楼便是文人骚客聚集之处,高人雅士题咏甚多。现楼内古代真迹石刻、木皿、名家书画作品收藏中,清代贵阳翰林刘玉山所撰206字长联为一绝,号称天下第一长联。
甲秀楼是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阁楼,这种构造在中国古建筑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楼高22.9米,飞甍翘角,12根石柱托檐,护以白色雕塑花石栏杆,翘然挺立,烟窗水屿,如在画中。
历史传说:明朝年间,贵阳出了一位状元。官府为了讨好他,愿出巨资修一座藏书楼,作为他读书游艺的地方。为此,知府请了风水先生,在全城察看了一番之后,认为南明桥那里是块风水宝地,回来向知府禀报,确定就将藏书楼修在南明桥上,并且取名叫“甲秀楼”。地点确定后,知府又请来了本地最有名的一位石匠和二位木匠,带着他们来到南明桥上看一回,便下令选个黄道吉日动工修建。
知府走后,石匠师傅打了一壶酒,把木匠师傅请到家里,两个人喝了三盅之后,石匠叹口气对木匠说:“这南明河上,眼下就只有这一座桥贯通南北,桥上要是再修了藏书楼,这桥就成了状元公的地盘,交通要道不就成了一块禁地吗!日后哪个还敢从桥上经过?有钱的倒可以坐船摆渡,没钱的呢,就只好望河兴叹了。
木匠说:“说得有理,这南明桥确实是个交通要道;只是知府已经画好了圈圈,你我怎敢不照办呢?”石匠说:“顾不得知府了,我们还得替百姓着想吧”木匠说:“大哥的意思,这藏书楼不修了?”石匠说:“当然要修,只是换个地方就是了,沿河下去一百二十步,就是块好地方。”木匠觉得这主意好,就决定这样办。
当天晚上,贵阳城内大雨瓢泼。这两位能工巧匠把自己的师兄师弟,徒子徒孙召集到南明河边,连夜拦河修桥,凿木造楼。远近的居户人家本来就担心知府大人在南明桥上造藏书楼,断了日后过河的通路,现在听说两位匠人另选了一块地方造楼,一个个都冒着风雨,赶来相助。
那天晚上,也不知道有多少男女老少在河岸边担石挑土,架梁立柱,只听到人声沸腾,惊天动地。等到东方发白,大雨停了的时候,一座精巧玲珑飞雕梁画柱的楼阁已经矗立在碧波荡漾的南明河新桥的鳌矶石上了。
当“甲秀楼”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出现在楼阁上之后,知府才闻讯来到南明河边。他见藏书楼没有建在南明桥上,十分恼怒,立刻传令叫两个匠人来回话。衙役们四处寻找,就是找不到那个石匠和木匠的踪影。













2023年3月22日
草于东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