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圣人王阳明

标签:
杂谈 |
传奇圣人
(23——59)
大凡懂中国历史的人,对王明阳都有了解。为什么说他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传奇圣人?原因有三:
第一,其母怀孕十四个月才分娩,虽说中国有句俚语:男孩晚出是宝。但在现实生活中,怀孕十四个才分娩确实相当传奇;据说在王守仁出生之前,其祖母梦见天神衣绯玉,云中鼓吹,抱一赤子,从天而降。祖父遂为他取名为“云”。
第二,王明阳长到五岁5岁仍不会说话,虽说老话讲“贵人语迟”,但5岁了还不会说话,实属罕见,其父母把他当哑儿抚育。某天,一高僧路过其家门,看到其孩子,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其祖父听到后,根据《论语·卫灵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为他改名为“守仁”,随后他就开口说话了。奇不奇!这可不是神话,不是演绎!
第三,自幼聪慧,却一再落榜;踏足仕途,又锒铛入狱;流放他乡,竟一夜悟道,命途多舛却又天佑其身。能平乱安邦,挽救大明朝于水火之中;能文如天风浩荡、诗如直瀑飞流;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贤,更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神也!
王守仁生卒1472年10月~1529年1月,享年57岁。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 浙江余姚人。
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死后明穆宗时追赠新建侯爵,谥号“文成”。从祀于孔庙。
下司古镇的阳明书院始建于明中后期,王阳明的真传弟子孙应鳌来到下司讲学,发扬传播阳明思想,于是阳明学说深入下司人骨髓,随之生根发芽,形成现在多元而包容的下司。因此,在孙应鳌讲学的旧址上建立阳明书院,以此纪念和延续阳明学说在下司的影响和推广。
阳明书院以诗破题,将王阳明的一生分为本悟、思悟、契悟、渐悟、大悟等七个展厅进行展示,书院还开展了汉服换装、惜字临摹、国学礼仪、投壶射箭等体验项目。
这是下司的阳明书院外貌。在孙应鳌讲学的旧址上建立阳明书院,以此纪念和延续阳明学说在下司的影响和推广。


石刻: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真三不朽:立德、立言、立功。中国历史上被称为“真三不朽”只有两个半人: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


这是在阳明书院外的惜字塔。在古代,文人最看重两样东西:头发和文字。古人有“敬天惜字”的习俗,他们不要的手稿不能随便丢弃,要放到惜字塔里进行焚烧。这是对文字和先贤的一种尊重。
2023年3月16日
草于东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