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民族的脊梁
标签:
杂谈 |
英雄是民族的脊梁
(21——288)
英雄是一个民族的脊梁!一个民族无论在民族危机时刻、民族奋斗时刻、民族发展时刻,都离不开自己民族的英雄!
最近这段时间,各种媒体都在大力弘扬、宣传、赞美我们民族的英雄,一股满满的、暖暖的正气洋溢在国人的心中。
民族兴旺需要这种正气,祖国发展需要这种正气,社会和谐需要这种正气!
今年夏季,再次来到中国国家博物馆,简称国博,这也是第四次参观国博了。
这次参观与前几次大不一样,走进一楼大厅,立马感到明显的不同——整个一楼大厅的雕塑全部换成了我们熟悉的英雄人物的雕塑。
站在英雄人物的雕塑面前,回忆起五六十年代我们国家发展的轰轰烈烈场面和他们的事迹,感慨万千。是他们的牺牲和奉献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启航.红船。作者杨奇瑞。玻璃钢。表现了13位中共一大代表先后登上红船的重要历史情境。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何叔衡等人意气风发。
草地党小组,作者:孙伟。玻璃钢。作品表现了一个长征路上发生的真事。5位主人公在过草地时陷入绝境,有一位战士拿出党员证,他高喊:我是共产党员,我们有信念走出去。另外几位红军,扛着一幅简单的担架,以坚强的意志走出了草地。

红军宣传员,铜塑,作者是张照旭。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雕塑塑造了一位年轻的红军宣传员形象。

延安文艺座谈会,铜塑,作者杨奇瑞。延安文艺座谈会于1942年5月2日至23日在延安杨家岭召集文艺工作者举行的座谈会。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埋地雷,铜塑,作者张松年。雕塑表现了两位正在埋放地雷的民兵形象。女民兵负责警戒,男民兵负责埋放。

工农红军,玻璃钢塑,作者刘开渠。雕塑采用写实朴素的手法,塑造了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形象。他手握步枪,身背斗笠,拨开荆棘,迈步前行。他的目光坚毅,反映出对革命理想和斗争胜利的坚定信念。

红军炊事员,玻璃钢塑,作者嵇信群。雕塑表现了长征途中的红军炊事员的形象。

志愿军战士,玻璃钢塑,作者李向群。雕塑通过一位朴实坚毅、步履坚定的志愿军战士,展示出千千万万志愿军的光辉形象和必胜信念。

钱学森,铜塑,作者龙翔。雕塑通过刻画身形挺立、目光坚毅的钱学森形象,展现出新中国科学家不畏艰难险阻,敢于攻克科学难关的决心与勇气。

开荒牛,铜塑,作者潘鹤。

扶贫路上,玻璃钢塑,作者石向东。雕塑以扶贫攻坚中的基层扶贫干部为主体形象,生动展现出党员干部攻坚克难,与群众携手同心,摆脱贫困奔向小康的情景。

白天黑夜,玻璃钢塑,作者徐鸿飞。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广大医务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舍生忘死挽救生命。

风雨同舟,树脂着色,作者邓柯。反映四川大地震的情景。

铁人王进喜,铜塑,作者鲍海宁。生动展示出跳进泥浆池、忘我拼搏的铁人形象。

雷锋,铜塑,作者程允贤。面带微笑的雷锋。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雕塑。


焦裕禄,雕塑,作者吴为山。焦裕禄被誉为“党的好干部”。
2021年10月20日
草于东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