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海丰塔
(21——259)
海丰塔,史称唐塔,原名大觉寺塔,位于滨州市无棣县,始建于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距今已1300多年。
唐朝贞观十三年,文殊菩萨“无棣歇脚藏舍利”的说法传到京都长安,唐太宗亲派尉迟公为督办,在无棣修建唐塔。原塔为八角密檐式砖石结构,青砖到顶,飞檐挑角,角系铜铃,塔身13级,第一级南北各一门,其上每一级一南门,顶有相轮,全塔高约36米。
明代维修过一次。1668年大地震,大觉寺塔裂; 1888年五月又地震,塔圯其半,1957年,因塔身破损严重,有倒塌之虞,报省批准,将地表以上塔身拆毁。
1991年,县政府决定重建海丰塔, 1992年竣工。新建海丰塔位置在唐塔旧址以北50米处,新塔为八角楼阁式,共13级,高42米。地上11层,地下两层。塔身为框架式结构,外表砌大青砖,既古朴典雅又坚固耐久,既保持了唐塔的风貌,又在建筑结构上有所创新。
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欣然挥毫题写了“海丰塔”塔匾。
海丰塔的传说颇多。流传较广的有文殊菩萨“无棣歇脚藏舍利”、锔塔、刘墉蜜枣戏和珅智修海丰塔等等。
相传,文殊菩萨在五台山讲经说法,当时的五台山沟无泉水,山不披绿,天罕飞禽,地绝走兽,文殊菩萨生普救之心,便想借东海之水,消五台山之热,让荒山青青,沟涧溪泉,松木葱葱,花果芳香。于是,文殊菩萨来至东海,向龙王借了“清凉石”,回五台山途中,路过古邑棣城,顿觉和风微拂,丽日映照,瀛瀛之州,百鸟围翔,花香袭人,一种飘然入仙之感,遂落坐歇息。心想:这里虽不是名山大川,也是佛家之佳境胜地,何不将舍利子置于土中,以感念佛祖之恩德,领略这里的秀丽风光。随之取舍利子,将舍利子埋入地下。
远望海丰塔。
海丰塔就在这座寺庙之内。

寺庙内的景致,寺庙不大,但因海丰塔而香火旺。


塔下拍塔,可以清楚看出其结构。清风摇曳着风铃,发出清脆的天籁之音,真有入仙境之感。


塔内供奉了万尊菩萨。这里的万尊菩萨与金山寺里的万佛殿里的菩萨不同,这里的菩萨是告诫众生怎样做才能不下十三层地狱。




2021年9月22日
草于东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