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天下第一楼
黄鹤楼
(21——194)
黄鹤楼,位于武汉市武昌区,地处蛇山之巅,濒临长江,为武汉市地标性建筑。
始建于三国(公元223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重建于1985年。
因唐代诗人崔颢登楼所题《黄鹤楼》一诗而名扬四海。自古有“天下绝景”之美誉,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为“武汉三大名胜”,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世称"天下江山第一楼"。
黄鹤楼主楼为四边套八边形体、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外观五层,实际九层,暗含九五之尊之意。正面悬书法家舒同题“黄鹤楼”三字金匾。2007年,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一说,曾有仙人驾鹤经此,遂此得名。一说,曾有道士在此地辛氏酒楼的墙上画了一只会跳舞的黄鹤,店家生意因此大为兴隆。十年后道士重来,用笛声招下黄鹤,乘鹤飞去,辛氏遂出资建楼,称黄鹤楼。
因山说:
历代考证认为,黄鹤楼的名字是因为它建在黄鹄山上而取的;古代的“鹄”
与“鹤”二字一音之转,互为通用,故名为“黄鹤楼”。
不知何故,大家都从这里进入,游览黄鹤楼。可能这里有一条商业街之故吧。

检票进入后,第一个景点就是鹅碑亭。传说此字是王羲之的手迹,其实是后人仿的。此碑高2.5米,宽1.25米。

《九九归鹤图》浮雕国内最大的室外花岗岩浮雕。整个雕塑呈红色,极为突出、醒目,画面生动,逼真传神,99只仙鹤呈现着各种不同的舞姿。

浮雕依蛇山山势,呈不等距Z形。全长38.4米,高4.8米,总面积达184.32平方米,由343块长宽各为80厘米、厚30厘米的枣红色花岗石镶嵌拼接组成。

整个浮雕画面给人以朝气蓬勃的气韵,云衢霞蔚,日月同辉,江流不息,生机盎然;99只不同动态的仙鹤,或栖,或舞,或鸣,或戏,或翔,无一重复,和谐地分布在松、竹、梅、灵芝、流水、岩石、云霞中,象征黄鹤归来的各种姿态。

据说李白读了崔颢的《黄鹤楼》大为赞叹,于是放弃写诗的念头,大笔一挥题写了“壮观”二字,并多加一点,表示黄鹤楼比其他楼都好。

毛泽东词亭。亭中矗立了一块高3.2米,宽1,8米的大型石碑,上镌刻毛泽东手书《菩萨蛮

《米芾拜石》铜塑像。米芾之癣石,简直到了如痴如癫,无以复加的程度。米芾的“癫”,是他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表现在他的一切言行中。



宝铜顶。 为青铜铸成,中空,顶高3.4米,底径1.8米,壁厚4厘米,重约2吨。整个顶分为三部分,上端为宝瓶攒尖顶,中部呈两个球体叠加形成的葫芦型,底部为莲花宝座型。


蒲牢在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为龙九子之一,排行第四,平生好音好吼,洪钟上的龙形兽钮是它的遗像。人们根据其“性好鸣”的特点,“凡钟欲令声大音”,即把蒲牢铸为钟纽。

这座大钟身重20吨,蒲牢1吨,共计21吨,取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连接之意,是自明朝永乐大钟后五百多年来我国铸造的最大的铜钟。



《白云黄鹤》壁画。该壁画在黄鹤楼一层,高9米,宽6米,由756块彩色陶版镶嵌而成。壁画取材于《橘皮画鹤》的古代神话,

这是不同朝代是的黄鹤楼模型。






“黄鹤楼”三个大字为舒同老先生的手迹。非常舒展、漂亮、庄重和力道。


这是在正面的两只铜黄鹤的雕塑。




建塔之人乃忽必烈之孙,罕见的元代塔 ,全国仅存两座。胜像宝塔建于元代至正三年(1343年)。如今呈现在市民眼前的塔的每块石头,都是670年前修建时,用的石头。

仔细观察此塔,石砌,高9.36米,由底座、塔身、相轮、伞顶和铜制塔顶五部分组成。底座呈莲花宝座状,直径5.55米。相轮呈圆锥形,塔身呈宝瓶形。塔内是空心,从伞盖直通底座。整个塔体层层上拔,内收外展,遒劲自然,色泽白润,古朴雅致,尤为壮观。

2021-06-26
草于东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