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墩儿之神——蚣蝮
标签:
杂谈 |
门墩儿之神——蚣蝮
(2020-113)
第一次见到蚣蝮(gōng fù)的雕塑是在青州古城,觉得很眼生、很奇诡、很有趣,询问当地几位老叟没有人能说出个缘由来。
这次到东昌湖神游,又看到很多的蚣蝮,再一次引发了我的强烈好奇,决心回来一定要搞明白。
原来,牠叫蚣蝮(gōng fù),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龙生的九子之一。好水,又名避水兽、吸水兽,头部有点像龙,不过比龙头扁平些,头顶有一对犄角。身体、四条腿和尾巴上都有龙鳞。
蚣蝮作为龙的其中一子,形似鱼非鱼,没人说得清它的样子。相传很久以前,蚣蝮的祖先因为触犯天条,被贬下凡,压在巨大沉重的龟壳下看守运河1000年。
千年后,避水兽的祖先终于获得自由,脱离了龟壳。人们为了纪念、表彰其家族护河有功,按其的模样雕成石像放在河边的石礅上,并说这样就能镇住河水,防止洪水侵袭。
牠喜爱波弄水,长年累月在河水中玩耍,又名帆蚣,擅水性,喜欢吃水妖,据说是龙王最喜之子。
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龙生九子不成龙,是因龙和龟野媾所生,也就是说龙的九子都不是龙,而是九种不同的动物。
蚣蝮有招财、镇宅、辟邪等神功,故被人们做成门墩儿安放在大门前。大致可以分为四种,最常见的两种是箱型和鼓型的门墩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方形”和“圆形”门墩儿。
有人说方形门墩儿是文臣家的,圆形门墩儿是武将家的,这么说有道理也没道理。
估计是杜撰的:古时候打仗,将军以鼓发号,鼓是圆形的;文人写奏章用砚台,砚台是方形的,所有就有了这种约定俗成。
2020年4月27日
草于东营

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蚣蝮。

也叫吸水兽。不过聊城人很有意思,也很虔诚,他们给所有的石兽都刷了一层桐油。

蚣蝮在东昌湖畔有很多。

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给人一种历史感和沧桑感。

到处都是。

估计是刚刷的桐油。不过这只不是吸水兽,好像是hou。

在这个景区有各种各项的瑞兽。

很是雄伟。

这个石狮子很有特点,后脑是平滑的。

这应该是一对麒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