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潜口民宅

(2019-03-28 17:52:32)

潜口民宅

潜口,古称阮溪、潜川,现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是陶渊明隐居之地。

“潜”字一有两层含义,其一,为纪念陶渊明(名潜)再此隐居,其二,指此地为众山之口,有万峰潜伏于后,谓之潜川或潜口。

1998年,国家文物局按照“原拆原建、集中保护”的原则,筛选了10幢分散在徽州各地、频遭毁坏而各具特色的典型清代民居,通过搬迁集中保护,按照徽州古街道的形式进行布局,组成了一个清代山庄。

集中保护了明清时期具有徽州特色的民居、祠堂、牌坊、戏台、亭台、拱桥等24古建筑。将散落在各地的10座典型明代建筑集中一处,亭、桥、楼、阁、厅以及内部陈设俱全,依势座落在山坡之上,错落有致。呈现了明代山庄之风貌。

潜口民宅博物馆由明园和清园组成,南院是清代建筑、北院是明代建筑。潜口镇境内地势平缓,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文风昌盛,民风淳朴。

不过说实话,集中管理确实有优势,但失去了一种原汁原味、土生土长的味道。把不同朝代、不同风格集中在一起,总有一种怪怪的感觉。就如同把《红楼梦》与《水浒传》放在一起读一样,不搭界、不搭嘎、不伦不类。

试想:如果把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台湾故宫集中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子?本来它们在各自的地盘都是精品,都是经典,非要放在一起,结果都是去了原有的韵味和特色。

今天的潜口民宅光有型,没有韵;光有外表,没有神情;光有古建,没有乡愁;光有骨骼,没有血肉。就是一堆古木、古砖的房子而已。

有幸的是,我于1993年,曾历游过潜口,专门在那里游玩了一天的时间。对徽州文化有着很厚兴趣和喜好,对景点所在的地理位置也有着感悟,老宅和牌坊散落在不同的村落,有一种穿越感,有一种敬畏感,有一种历史观,有一种真实感,有一种亲切感。虽然没有游览过全部,但印象和感觉远远比这次来的强烈、深刻。

从远处看,一堵堵翘角的白墙被灰色的小瓦勾勒出一幢幢民居的轮廓,一组组灰色的牌坊在村口或乡间的小路上显得那么高大、宏伟 

这次仅用2小时就看完了明清两个院子,就如同喝了一瓶纯净水,没有味道,只是解渴而已。游今天的潜口民宅,也只有“到此一游”的感觉。1993年的那种感觉荡然无存。可惜,可惜,真可惜。

 

2019327

草于别古斋

 

 潜口民宅


潜口民宅

潜口民宅

潜口民宅

潜口民宅

潜口民宅

潜口民宅

潜口民宅

潜口民宅

潜口民宅

潜口民宅

潜口民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千年红豆杉神
后一篇:皖南古樟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